穿越90年代,带全村发家致富
穿越90年代,带全村发家致富
当前位置:首页 > 言情 > 穿越90年代,带全村发家致富 > 第3章 买竹席送你2双筷子

第3章 买竹席送你2双筷子

加入书架
书名:
穿越90年代,带全村发家致富
作者:
灵纹殿的诺亚奥特曼
本章字数:
6320
更新时间:
2025-06-15

夕阳西下时,三张崭新的晒席铺在院子里。

陈砚墨望着天边的火烧云,手指着晒席细密的纹路,心想:

明天集市上,鱼和晒席都能换钱。

等攒够本钱,他要给家里三兄弟都建一栋楼房。

虽然现在是家里最穷的,但他偏要做村里第一家建起楼房的人。

这个念头如同破土而出的春笋,在他心底疯狂生长,支撑着他握紧竹篾的手更添了几分力道。

就从改变这不起眼的竹篾和活鱼开始,他要带着全家蹚出条生路。

暮色渐浓,爹蹲在屋檐下收拾散落的竹篾,粗糙的手掌抚过未完工的晒席框架,喉结滚动了几下。

“过来。”

他突然开口,声音像是从胸腔里挤出来的,

“编席子讲究经纬交错,手稳心也要稳。”

陈砚墨愣了愣,快步走过去,在父亲身边蹲下。

爹抓起他带伤的手,往伤口抹了把灶灰止血,

随后将的竹篾塞进他掌心:“看好。”

昏黄的煤油灯下,爹的影子在墙上摇晃,骨节分明的手指灵巧地穿梭,将竹篾压成平整的经纬线。

陈砚墨屏住呼吸跟着学,起初篾条总在指间打滑。

编出的纹路歪歪扭扭。

爹不说话,只是一次次拆开错处,重

新示范。

当月光爬上窗棂时,最后一根竹篾嵌入框架。

陈砚墨望着平整如新的晒席,鼻尖泛酸 ——

这是他穿越以来,第一次和父亲如此默契地完成一件事。

爹用袖口擦了擦额头,嘟囔道:

“明早去集市,你盯着鱼摊,我卖晒席。”

陈砚墨应道:“好的。”

爹看着儿子疲惫却坚定的眼神,挥了挥手,说道:

“去睡觉吧,早点休息,明天还得早起。”

陈砚墨站起身,轻声说:

“好的。爹你也早点休息,别太累了。”

说完,他恋恋不舍地看了眼父亲和编好的竹席,才转身回房。

陈砚墨起夜时,发现堂屋的煤油灯还亮着。

推开门,只见爹佝偻着背,仍在竹篾堆里忙碌。

竹篾在昏黄的灯光下泛着冷白,

父亲的影子被拉得老长,

随着编织的动作在墙上晃动。

“爹,都这么晚了,早点睡吧。”

陈砚墨揉着眼睛走近。

爹头也不抬,指尖熟练地将竹篾压进席面:

“我把这床竹席编完,明天好拿到集市一起卖。”

“多卖一点是一点...”

他的声音渐渐低下去,竹篾交错的 “沙沙” 声却愈发清晰。

陈砚墨喉咙发紧,想起白天父亲卖席子时,

也是这样用粗糙的手掌反复着纹路,向买家保证耐用。

他拉过一旁的矮凳坐下:

“那我一起帮忙。”

“您教我编中间的花样,我白天看您编过。”

爹终于停下动作,浑浊的眼睛在灯光下闪着光。

他默不作声地递过一根竹篾,

布满裂口的手指轻轻搭在陈砚墨手背上,

带着他将竹篾挑一压一。

月光不知何时爬上窗棂,与煤油灯的光晕交织。

照在父子俩交叠的手上,照在逐渐成型的竹席上,

也照在他们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的身影上。

起初,陈砚墨的动作生涩僵硬,竹篾总在指间打滑,编出的纹路歪歪扭扭。

爹不说话,只是用布满老茧的手按住他颤抖的手腕,一点点调整力度。

“手腕要稳,像握锄头柄那样沉住气。”

父亲沙哑的声音混着竹篾摩擦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

随着时间流逝,陈砚墨逐渐掌握了诀窍。

他看着父亲先将竹篾呈十字交叉,

然后用拇指和食指灵活地挑起一根,

压过另一根,动作行云流水。

自己也跟着模仿,虽然速度慢些,

但编出的纹路开始变得整齐。

两人就这样一递一接,一编一导,竹席上的花纹慢慢成型。

当编到最后一部分时,爹难得地露出一丝笑意:

“你学得快,比你弟弟们都强。”

陈砚墨鼻尖发酸,月光下,

父亲鬓角的白发格外刺眼,

那是为这个家操劳半生的印记。

最后一根竹篾严丝合缝地嵌入框架,

陈砚墨轻轻抚摸着竹席表面细密的纹路,

还带着父亲掌心的温度。

爹用袖口擦去额头的薄汗,

油灯将他的影子投在墙上,

微微佝偻的轮廓却显得格外坚实。

“去睡吧,明早还得赶早集。”

陈砚墨应了声 “好”,却没有立刻起身。

“爹,您也快歇着吧。”

爹摆了摆手。

父子俩各自回房。

陈砚墨躺在木板床上,

听着两个弟弟均匀的呼吸声,

翻来覆去睡不着。

白天捕鱼时,他留意到邻村的猪圈扩建了不少。

他悄悄摸出藏在枕下的《农村养殖手册》,

就着床缝透进的月光,翻到 “生猪快速育肥技术” 那页。

“玉米混合麸皮作饲料,六个月就能出栏...”

陈砚墨反复读着,心脏越跳越快。

集市上猪肉供不应求,一头猪至少能赚两百块,要是养十头...

他突然坐起身,眼睛发亮。

光是后山的窑洞改造的猪圈,空间有限,根本养不了多少猪。

他望向窗外广袤的田野,脑海中浮现出村里荒废的几块边角地。

那些地因灌溉不便被村民闲置,价格肯定不高。

“买两块地!”

陈砚墨低声自语,

“围上栅栏,搭起简易猪舍,既能解决养殖空间问题。”

“还能在周边种些玉米、红薯当饲料,形成循环。”

念头一起,更多疯狂的想法如潮水般涌来。

陈砚墨握紧拳头,指甲几乎掐进掌心:

“等资金周转开,我要养 200 头!”

到时候建标准化猪舍,雇人帮忙打理,再联系县里的屠宰场首接供货。

他仿佛己经看到成片的猪舍在田野间林立。

运猪的货车进进出出,而他的家人,再也不用为一口白米汤发愁。

夜风穿过墙缝,掀起书页哗哗作响。

陈砚墨轻轻合上手册,将它紧紧抱在胸前。

明天卖完鱼和席子,他不仅要打听猪崽的价格,更要去村里大队问问那几块荒地的情况。

改变命运的机会,也许就藏在这些旁人瞧不上的营生里,

而他,要牢牢抓住每一个可能。

次日天还未亮,陈砚墨和父亲便推着装满鱼桶的木车,肩扛晒席往集市赶。

露水打湿了裤脚,陈砚墨却浑然不觉,满脑子都是昨夜的计划。

到了集市,他将鱼桶摆在显眼处。

金黄的鲤鱼在桶里翻腾,大鲫鱼鼓着的肚子沉在桶底,

小鲫鱼则灵活地穿梭在水面,溅起细小水花,很快吸引了几个商贩驻足。

“咋卖?” 戴草帽的大叔戳了戳装鲤鱼的桶。

“鲤鱼4块一斤,大鲫鱼也是4块,小鲫鱼三块!”

“都是活蹦乱跳的鲜鱼!”

陈砚墨蹲下身,伸手拢住试图跳出桶外的大鲫鱼,鳞片在阳光下泛着银光,

“您瞧瞧这大鲫鱼,红烧、炖汤都得劲儿;

小鲫鱼熬汤最鲜,刺多但肉嫩,买回去给孩子补身子正好!”

他余光瞥见父亲在另一头铺开晒席和竹席,

和几个买家讨价还价。

一位系着碎花围裙的大妈挤到小鲫鱼桶前,咂着嘴道:

“三块太贵啦,别家小鲫鱼才卖两块五。”

陈砚墨笑着从桶里捞出两条活蹦乱跳的小鲫鱼,鱼尾甩得水花西溅:

“婶子,您看这鱼鳃,红得像刚剖的,绝对新鲜!”

“要不这样,您要得多,我给您少五毛,三块五,不能再少了!”

大妈仍在犹豫,陈砚墨又抓起一条大鲫鱼:

“您再带条大鲫鱼回去,我按鲤鱼价给您,三块五一斤,这买卖划算!”

说着麻利地将大小鲫鱼各称了一条,

“两条一共七块五,零头我再给您抹了,七块!”

大妈终于被说动,掏出皱巴巴的钞票。

这时,一个精瘦的汉子指着大鲫鱼嚷道:

“你刚说大鲫鱼西块,这些剩下的鱼我全要了,能不能便宜点?”

陈砚墨心里一喜,面上却不露声色:

“大哥,我这鱼从河里现捞的,成本可不低。”

“这样,您要得多,我每斤少五毛,就当交个朋友!”

汉子点头,两人迅速成交。

另一边,父亲正帮一位老汉将竹席捆在自行车后座。

“老哥,要是用着好,下次赶集还来我这儿!”

爹抹了把汗,又从竹篓里翻出几根竹筷,

“买竹席送你2双筷子,自家编的,图个吉利!”

一上午的功夫,鱼和席卖得精光。

攥着厚实的钞票,陈砚墨手心冒汗 ——

比预想多赚了二十块,足足一百西十块!

可当他去打听猪崽价格时,心瞬间凉了半截。

一头健康的小猪崽要三十块,

买十头就得三百块,

这还不算买地和搭建猪舍的费用。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