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深处的溶洞里,滴滴答答的水声与电台的电流声交织。赵刚盯着墙上拼接而成的华北地图,红蓝箭头犬牙交错。五个根据地的代表围坐在弹药箱拼成的会议桌旁,目光都聚焦在他手中的指挥棒上。
"石家庄、太原、保定。"指挥棒尖依次点过三个大红圈,"日军在这三处囤积了华北七成的军火物资。"
冀南代表老周皱眉:"可每个据点至少驻守一个联队,还有装甲车......"
"所以需要调虎离山。"赵刚的指挥棒滑向地图东侧,"我们放出风声,说八路军要攻打天津日军司令部。"
李云龙突然拍腿大笑:"妙啊!小鬼子肯定急眼!"
"不止。"赵刚转向通讯科长,"用缴获的日军密码发假命令,调这三个据点的守军'紧急增援'天津。"
会议结束后,赵刚独自留下完善细节。他在地图上又标出十几个蓝点——那是日军通讯中继站,切断它们就能让日军指挥系统瘫痪。
"政委。"李云龙去而复返,手里晃着个酒壶,"喝两口?"
赵刚接过酒壶抿了一口,火辣的高粱酒烧得喉咙发烫:"老李,这次不同以往。我们要打的是多兵种协同作战。"
"知道,知道。"李云龙挤挤眼,"不就是你整天念叨的'现代化战争'嘛!"
---
战役在五天后打响。最先行动的是化装成日军的特战队,他们同时袭击了七个通讯站,手法干净利落——不破坏设备,而是悄悄调整了电台频率。结果日军各部收到的都是杂乱无章的噪音,根本听不清命令。
与此同时,游击队大张旗鼓地破坏平汉铁路,还故意留下"攻打天津"的假作战图。日军华北司令部果然中计,连发十二道命令调兵东援。
"鱼儿上钩了!"侦察兵飞奔来报,"石家庄开出八辆军列,全是满载兵员的闷罐车!"
赵刚立即下令启动第二阶段:各根据地主力同时出击,像铁钳般咬向防备空虚的三大据点。
最激烈的战斗发生在石家庄仓库区。李云龙的新式攻坚战术大放异彩:先用烟雾弹遮蔽机枪火力点,接着工兵用"土坦克"——门板加湿棉被的简易装甲,抵近爆破围墙。
"机枪掩护!"张大彪吼得嗓子嘶哑。改进后的"太行造"机枪持续射击十分钟不发红,压得日军抬不起头。
突击队趁机冲进仓库,却被一道突如其来的铁门拦住。眼看日军援兵将至,赵刚亲自上阵,用自制的热切割器熔断了门轴!
"乖乖,这啥家伙?"李云龙瞪大眼睛看着喷吐蓝焰的装置。
"乙炔切割,原理简单......"赵刚话没说完,仓库深处突然传来沉闷的爆炸——日军在销毁物资!
"跟我来!"李云龙带着敢死队冲进浓烟。他们抢出三百多箱步枪和数十万发子弹,代价是五名战士永远留在了火场。
---
保定方向的战斗更具戏剧性。守军接到"死守待援"的命令,却不知援军早己被魏和尚带人引进了沼泽地。当日军坦克深陷泥潭时,民兵们用浸透煤油的稻草捆发起火攻,五辆坦克成了废铁。
"报告!太原方向有变!"通讯兵急匆匆递上电报,"日军出动了一种新式装甲车,我们的机枪打不穿!"
赵刚立即调兵增援,同时下令启用秘密武器——用无缝钢管制作的"土火箭"。这些装填黑火药和碎铁片的简易武器虽然精度差,但齐射时铺天盖地的声势,吓得装甲车驾驶员掉头就跑。
三昼夜激战后,战果远超预期:不仅三大据点全部攻陷,还意外截获了日军秘密运输的二十门最新式山炮!
"发财了!"李云龙抚摸着锃亮的炮管,像摸着心爱的姑娘。
"别高兴太早。"赵刚泼冷水,"鬼子肯定疯狂反扑。"
果然,侦察机很快出现在头顶。但这次它们不敢低飞,因为地面上竖起了一排排伪装的高射机枪——其实是绑在树桩上的烧火棍。
---
撤退行动井然有序。主力部队带着战利品分散转移,民兵则沿途埋设诡雷。赵刚特意安排将部分缴获的日式武器留给伪军——让日军怀疑是"内鬼"所为。
最妙的是最后一步:用日军的油料和炸药,赵刚导演了一场"仓皇败退"的假象。当日军夺回空空如也的仓库时,墙上赫然用日文写着"多谢补给"。
战役总结会上,冀中代表感慨:"这一仗打出了八路军的威风!"
"不止。"赵刚纠正道,"我们证明了,游击队也能打正规战。"
李云龙咧嘴一笑:"接下来是不是该......"
"反攻太原。"赵刚的拳头轻轻砸在地图上,"但不是强攻,是里应外合。"
他展开一份名单,上面列着太原兵工厂的三十七名技术工人——都是地下党成员。更令人惊讶的是,名单最后还附着一张精密图纸:太原城墙的排水系统详图!
"现代战争打的是后勤,是技术。"赵刚的声音在溶洞里回荡,"而这两天,我们正在追上敌人。"
窗外,秋日的阳光穿透云层,将太行山的轮廓镀上一层金边。那光芒所及之处,仿佛己经预示着黑暗即将退散,曙光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