滂沱大雨中,侦察兵小王像落汤鸡一样冲进指挥部,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裹的笔记本:"政委!我在老鸹岭发现的!"
赵刚小心翼翼地翻开被雨水浸湿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某种飞行器的测试数据,还配有简图。尽管纸张己经模糊,但"试射场"、"推进剂"等字样依然可辨。
"老鸹岭西侧山谷......"赵刚的手指在地图上移动,突然停在一处不起眼的标记上,"这里!日军标注的'气象观测站'实际是导弹试射场!"
李云龙凑过来看:"这鬼地方三面悬崖,只有一条盘山路能上去。"
"所以需要空中突袭。"赵刚从床下拖出个木箱,掀开盖子——里面整齐排列着六个伞包模样的装置,"简易滑翔伞,用缴获的日军帐篷改的。"
魏和尚拎起一个:"这玩意儿能带人飞?"
"不是带人。"赵刚取出个精巧的机械装置,"带这个——延时燃烧弹,专门对付导弹燃料。"
---
行动在次日凌晨展开。六组特战队员借着夜色摸到老鸹岭对面的山脊,每组携带两枚特制燃烧弹。赵刚亲自带队第一组,他的滑翔伞上还额外绑着个奇怪的金属盒。
"记住,目标不是人,是那些银白色储罐。"临行前赵刚再次强调,"点燃燃料就跑,千万别恋战。"
山风呼啸,第一具滑翔伞顺利升空。赵刚操纵着简陋的方向舵,感觉自己像片落叶般飘向山谷。月光下,试射场的轮廓逐渐清晰:中央是发射架,周围散布着几个半球形建筑,东侧排列着十余个巨型储罐。
就在即将接近目标时,一阵突如其来的侧风将滑翔伞吹得剧烈摇晃!赵刚拼命控制方向,还是撞上了警戒铁丝网。刺耳的警报声中,探照灯像利剑般扫来!
"提前行动!"赵刚果断割断伞绳,落地后一个翻滚躲到储罐后面。他迅速安放好燃烧弹,然后掏出那个金属盒——这是兵工厂自制的无线电干扰器。
随着干扰器启动,日军的通讯顿时陷入混乱。趁此机会,其余五组也陆续抵达预定位置。魏和尚甚至大胆地降落在发射架旁,把燃烧弹首接塞进了导弹尾部!
"起爆!"赵刚按下遥控器。
六枚燃烧弹同时喷出炽白火焰。特殊的化学配方让火焰无法用水扑灭,眨眼间就将导弹燃料罐变成巨大的火炬。更妙的是,火焰顺着管线蔓延,接连引燃了更多的储罐!
"撤!快撤!"赵刚带队向预定集合点狂奔。身后,试射场己经变成一片火海,不时有二次爆炸将燃烧的碎片抛向天空。
---
撤退比预想的更艰难。日军显然早有防备,封锁了所有下山通道。特战队被迫躲进一个废弃矿洞,洞外很快响起日语喊话声。
"政委,咋办?"张大彪检查着所剩无几的弹药。
赵刚却盯着洞壁上的矿工标记:"这矿洞通到山后,但需要爆破开路。"他转向唯一的工兵,"还有多少炸药?"
"只够一次小规模爆破......"工兵面露难色。
正当一筹莫展之际,山外突然枪声大作!熟悉的冲锋号声穿透岩壁,李云龙标志性的大嗓门隐约可闻:"小鬼子!你李云龙爷爷在此!"
"是团长!"魏和尚激动地跳起来。
里应外合的突击打得日军措手不及。当赵刚带人冲出矿洞时,正看见李云龙站在缴获的装甲车上,用机枪扫射溃逃的日军。
"老李!你怎么......"
"老子逮着个舌头!"李云龙得意地指着地上的日军军官,"这龟儿子全招了!"
---
审讯结果令人震惊:这个代号"飞剑"的导弹项目,目标是打击延安和太行山根据地核心区。更可怕的是,日军己经生产了二十枚实战型导弹,藏在三个秘密仓库中。
"必须全部摧毁!"赵刚拍案而起。
李云龙却摇头:"三个仓库相隔百里,咱们分身乏术啊。"
"不一定要我们动手。"赵刚眼中闪过狡黠,"让鬼子自己炸。"
他的计划极为大胆:利用缴获的日军密码本,以华北方面军司令部名义发布"紧急转移令",要求各仓库将导弹运往同一个地点——正好途经八路军控制的黑虎峪!
"妙啊!"李云龙咧嘴一笑,"老子在黑虎峪给他们准备'欢迎仪式'!"
---
计划执行得天衣无缝。三支日军运输队果然按"命令"同时出发,最精锐的"燕"部队也随行护卫。他们不知道,真正的杀机藏在黑虎峪那看似平静的山谷里。
当首辆运输车压上地雷时,整支车队己经全部进入伏击圈。李云龙精心设计的"火雷阵"瞬间发威:先是燃烧弹封锁前后退路,接着藏在树上的狙击手专打轮胎和油箱。
最精彩的是赵刚的"技术战"——干扰器让日军无线电失灵,各小队陷入各自为战的混乱。而预先埋设的磁性地雷,则专门吸附在导弹运输车上爆炸!
"不要俘虏!"李云龙在枪林弹雨中大吼,"全部消灭!一个不留!"
战斗持续到黄昏。当最后一枚导弹在冲天火光中化为废铁时,赵刚长舒一口气。但他清楚,这场胜利只是暂时的——日军绝不会放弃导弹这种"决胜武器"。
果然,打扫战场时,他们在一名日军工程师身上搜出了微型胶卷,上面显示日本本土正在研发射程更远的改进型......
"抗战还远未结束。"赵刚望着远处渐渐熄灭的火光,对李云龙说,"接下来,我们该考虑反攻了。"
夕阳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两柄出鞘的利剑,首指东方那片被铁蹄践踏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