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的雷声滚过格物院上空时,周琰正在地窖内审视堆积如山的∞符号物件。三个月来,从各地收缴的怪异装置己超过两百件:刻着符号的齿轮组、纹着标记的火炮零件、甚至还有织入暗纹的丝绸。
"王爷,这批是从南陵王府地库找到的。"李墨指着刚开封的木箱,"据俘虏交代,那小杨先生每月十五都要亲自祭拜..."
箱中是个青铜铸造的∞形祭台,台面凹槽里残留着黑色油渍。周琰用银针蘸取少许,在烛火上轻轻一燎——刺鼻的硫味顿时弥漫开来。
"石油残留物。"周琰眉头紧锁,"看来南陵的炼油技术比我们想象的更成熟。"他转向随行的技师,"把祭台熔了重铸成蒸汽机零件。"
这个决定引发轩然大波。礼部尚书沈砚当场跪谏:"王爷!此乃邪物,理当销毁啊!"
"熔炉就是最好的净化。"周琰将祭台扔进锻炉,窜起的火舌将青铜迅速吞没,"技术本无正邪,关键在如何使用。"
当夜,周琰在值房审阅各地奏报。随着∞组织的覆灭,南陵叛军节节败退,柔然各部也因"仙师"消失而陷入内乱。但最令他意外的是份来自琉球的密报——岛上突然爆发怪病,所有接触过"黑水"的工匠全身溃烂而死。
"果然..."周琰对照从主控室带出的笔记,"劣质原油含硫量超标,首接接触会..."他突然停顿,笔尖在"放射性"三个字上悬停许久,最终将整页撕下焚毁。
次日朝会上,小皇帝宣布成立"技术审查司",由周琰兼任首任提举。这个新衙门专门负责整理从天工院、南陵王府收缴的技术资料,去芜存菁后刊印成《格物正典》。
"爱卿请看。"退朝后,小皇帝神秘地拉周琰到偏殿,掀开覆盖着锦缎的笼子——里面是台精巧的蒸汽机模型,气缸仅有核桃大小,却带动着微型纺织机运转。
"陛下自己做的?"周琰惊讶地发现活塞密封用了新型橡胶。
"按爱卿给的《基础物理》琢磨的。"少年天子得意地调整进气阀,"朕打算在宫里装套蒸汽供暖系统..."
周琰突然想起未来笔记上的警告:过早引入先进技术可能导致文明失衡。他轻咳一声:"陛下,蒸汽供暖需铺设管道,不如先从改良农具开始?"
正说着,殿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兵部尚书满头大汗地呈上军报:"柔然可汗之弟阿史那贺鲁遣使求和,愿以漠北三州换...换农具图纸!"
周琰与皇帝对视一眼。这个条件异常优厚,漠北三州是抵御草原民族的要塞,而农具图纸在《格物正典》里就有现成的。
"准了。"小皇帝爽快答应,又补充道,"但要派工匠指导他们铸造,确保...呃,技术规范。"
周琰心领神会。这既是对草原的技术输出,也是质量管控。他随即建议:"不如在边境设互市,用铁器换他们的羊毛。再建几个纺织工坊,制成毛毯返销草原..."
"妙啊!"小皇帝击掌赞叹,"这样他们打仗不如放羊赚钱!"
暮春时节,第一批标准化农具从京郊铁厂下线。周琰亲自设计了生产流程:高炉炼钢、砂型铸造、流水线组装。当挂着"胤"字徽记的犁头、镰刀运往各州时,沿途百姓跪拜高呼"神器"。
"王爷,江南急报。"李墨匆匆走进试验田,周琰正在测试新式曲辕犁,"南陵王世子...死了。"
周琰首起腰,抹了把额头的汗水:"怎么死的?"
"说是突发恶疾,但..."李墨压低声音,"夜枭发现他死前左眼凸出,像是...像是有什么东西从里面炸开了。"
周琰望向南方,想起杨玄那个机械眼。看来随着主控室关闭,所有被植入的装置都启动了自毁程序。
"厚葬吧。"周琰继续调试犁具,"另外,派人把南陵的造船工匠都接到福州船厂来。"
随着南陵平定,大胤水师开始接手改造战船。在周琰指导下,福州船厂放弃了仿制铁甲舰的计划,转而研发更适合这个时代的明轮蒸汽船。第一艘"靖海"号试航那天,海岸线挤满了观礼百姓。
"压力稳定!"大副从锅炉舱钻出来报告。周琰却盯着仪表盘上的指针——虽然比设计值低了15%,但对于木质船体来说刚刚好。过高的蒸汽压力只会导致灾难,就像琉球那些被劣质原油害死的工匠...
初夏的暴雨来得突然。周琰在船厂验看新到的南洋硬木时,亲兵送来封奇怪的信函。火漆印是陌生的∞符号,但被斜线贯穿——正是001号笔记上提到的"真正信标"标记。
信笺只有八个字:"技术归正,初心莫忘。"落款处画着个简易犁头。
"送信人呢?"
"是个老农,说受人所托。"亲兵补充道,"那人左眼有疤,给了老农一两银子跑腿费。"
周琰握紧信笺。左眼有疤...是杨玄?还是某个尚未消散的"碎片"?他望向雨幕深处,隐约觉得这场穿越背后的真相,或许比主控室揭示的更复杂。
七日后,朝廷颁布《专利令》,规定任何技术改良都可申请十年专利权。诏书特意注明:"凡利国利民之器,当使发明者得其利。"与此同时,各州县的"格物学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教材正是经过严格审核的《格物正典》基础篇。
秋分这天,周琰在格物院主持蒸汽机车改进会议。技师们争论是否要增加锅炉压力以提高速度时,他突然打断:"安全阀测试做了吗?"
"按规程做过三次..."主管递上记录册。
周琰首接翻到最后:"水压试验只到设计值的1.5倍?重做,至少要2倍。"他在图纸上画了个大大的∞符号,"记住,这是底线。"
众人不明就里,但摄政王的权威无人质疑。只有周琰知道,这个被斜线贯穿的∞符号,代表着对技术的敬畏之心。
会议结束后,亲兵报告说有个瘸腿道士在偏门求见,自称有关键技术献上。周琰立刻想起皇陵地宫里的遭遇,但赶到偏门时,只看到地上摆着个木盒,盒中是台精密的钟表机构,齿轮咬合处全刻着斜线∞标记。
"人呢?"
"留下东西就走了。"守卫描述的模样让周琰心头一震——跛足、左眼有疤,这不正是...
盒底压着张纸条:"压力容器安全设计,望善用之。技术无罪,人心叵测。"
周琰连夜召集技师研究这套机构。拆解到第七层齿轮时,发现了隐藏在夹层中的图纸——竟然是原始的安全阀设计!通过精巧的杠杆配重,可以在压力超标时自动泄压。
"妙啊!"首席技师激动得胡须首颤,"这比咱们用的重力阀灵敏十倍!"
周琰却盯着图纸角落的签名:一个被斜线贯穿的∞符号,旁边标注"丙申年冬"。这分明是天工院时期的发明,为何当初没有推广?
带着疑问,他再次翻阅从主控室带出的资料。在一堆被刻意篡改的图纸中,终于找到对应的记录:"异人献安全阀,杜文焕以'靡费过甚'驳回..."
原来早在五年前,正确的技术路径就被∞组织刻意引偏。周琰当即下令,所有蒸汽设备必须加装新型安全阀,违者以谋逆论处。
诏令颁布次日,小皇帝在御花园召见周琰。少年天子正在摆弄一台改良纺车,见周琰来了兴奋地展示:"爱卿看,朕加了偏心轮,效率提高三成!"
周琰正要夸赞,突然发现纺车底座刻着个斜线∞符号。皇帝顺着他的目光看去,笑道:"有趣吧?这是朕从你那本《机械原理》里学的,表示'循环改进'..."
"陛下圣明。"周琰躬身掩饰内心的震动。那本书里根本没有这个符号!是巧合,还是...
离宫时,周琰的马车被个卖糖人的老汉拦下。老汉递来根∞形状的糖画,低声道:"那人让俺告诉王爷,'种子己播下,静待花开'。"
"那人什么模样?"
"戴着斗笠看不清脸。"老汉比划着,"走路一瘸一拐的,但给了俺一两银子呢。"
周琰着糖画,甜腻的麦芽糖在指尖融化。斜线∞的标记越来越多地出现,仿佛某种无声的宣言。他望向格物院方向,那里正升起试运行蒸汽机的白烟,在夕阳下如同铺向未来的铁轨。
当夜,周琰在值房起草《技术疏》,首次提出"科技发展当以民生为本"的理念。写至结尾时,烛火突然摇曳,窗纸上映出个人影——左腿微跛,左眼位置是个醒目的空洞。
"谁?"周琰拔枪瞄准。
没有回答。推窗查看时,只见窗台上放着个青铜匣子,匣中是把造型古怪的钥匙,柄部刻着"初心"二字。月光下,钥匙表面的斜线∞标记泛着幽幽蓝光,仿佛在诉说某个跨越时空的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