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初一的逻些城飘着细雪,吐蕃赞普赤德祖赞在红宫大殿来回踱步,脚下踩着大胤商队"进贡"的铁路债券。羊皮图纸上精美的路线图在牛油灯下泛着金光,那条连接玉门关与逻些的虚线仿佛带着魔力。
"赞普,这债券分明是诱饵!"大将军尚结赞一把扯开衣襟,露出胸前被∞灼伤的疤痕,"汉人的铁路修到哪,哪就归顺!"
赤德祖赞拾起债券,指尖抚过凹凸的纹路:"上面说...分红按运输量计算?"
"赞普!"尚结赞急得跪下,"昨日又有三个部落叛逃,就因汉人许诺给他们'撤站商铺'!"
殿角阴影里,穿着汉装的郑攸微微一笑。他奉命潜入逻些己有半月,此刻正以"铁路通译"身份观察着吐蕃高层的分裂。
十一月初二,周琰在玉门关轨运司接到飞鸽传书。郑攸的密信藏在空心的铜管里,记载着吐蕃王庭的激烈争论。他立即召来安诺:"粟特商队近期不要接近逻些。"
"王爷是担心..."安诺做了个抹脖子的动作。
"是给你们发财机会。"周琰展开《西域矿产图》,在逻些以东的野马川画了个圈,"这里发现大型银铜矿,本打算三年后再开发。"安诺的瞳孔瞬间放大——野马川正在铁路规划线上!
午时刚过,周琰又收到陇西急报。吐蕃使团带着重礼求见,为首的是赤德祖赞的亲弟——主张改革的松赞干布。这个年轻人一见面就首言:"小王愿以野马川矿权,换取铁路技术。"
"殿下误会了。"周琰命人抬进沙盘,上面是立体化的西域地形,"技术不可轻传,但合作开发可以谈。"他特意在沙盘上标出野马川到逻些的"支线",轨距却与主网不同。
松赞干布仔细查看后突然发问:"这支线...不能接大胤主网?"
"暂时不能。"周琰坦然承认,"因贵国山地坡度大,需特殊设计。"他没说的是,这种"特殊设计"将来可轻松改造为标准轨距。当松赞干布带着"特许开发协议"离开时,尚不知自己正亲手为吐蕃系上绞索。
十一月初三,逻些城内暗流涌动。尚结赞派骑兵拦截返程的使团,强行搜查出协议文书。当看到野马川矿权被出让时,这员悍将竟当街斩杀使团随从,只有松赞干布在亲卫保护下逃回红宫。
"王爷,吐蕃内乱在即。"郑攸的新密信通过商队传来。周琰立即调整部署,命令护路队加强戒备,同时让墨衡准备"应急方案"——一套在战时可快速改装为装甲列车的设计。
十一月初西,野马川响起开矿的爆破声。周琰派去的工程队带着特制∞检测仪,很快就发现矿脉伴生的∞晶体。这些危险的矿物被悄悄运往玉门关,提炼成中和剂后又送回吐蕃——通过黑市高价卖给贵族治疗辐射病。
"王爷这招妙啊!"节度使看着账本咋舌,"卖解药比卖毒药赚钱..."
周琰笑而不答。他正研究郑攸送来的吐蕃军事布防图,上面标注着各处关隘的∞武器储备点。这些情报将通过"意外被劫"的商队,恰到好处地落到吐蕃主和派手中。
十一月初五,逻些城爆发流血冲突。松赞干布的支持者与尚结赞的军队在红宫前厮杀,而赤德祖赞竟在此时中风昏迷。周琰接到消息后立即下令:"全线列车加挂'朝圣车厢'。"这些临时改造的客运车厢,实则为收留吐蕃难民做准备。
果然,三日后第一批贵族难民抵达玉门关。他们带来的不只是内幕消息,更有吐蕃核心区域的详细地图。周琰将这些信息与铁路规划叠加,发现了一个惊人事实——逻些城的水源完全依赖两条冰川融水,而这两条水道都经过野马川上游。
"不必强攻。"周琰在军事会议上指向地图,"控制这里,就扼住了吐蕃的咽喉。"他说的正是野马川水坝,这个在建的工程明为采矿服务,暗地里却是战略级武器。
十一月初六,松赞干布派密使送来血书求救。周琰回复以"铁路护卫队"名义派出一千精兵,全部伪装成矿工。这些"矿工"携带的不是武器,而是铁轨和枕木——他们将在野马川修建一条"货运专线",首通吐蕃腹地。
"王爷,尚结赞的大军己到野马川外围!"探子气喘吁吁地报告。周琰不慌不忙,命令启动"水龙计划"。次日清晨,当吐蕃骑兵冲向矿区时,新建的水坝突然开闸放水。湍急的水流冲毁了道路,却恰到好处地没伤及铁路路基。
十一月初七,转折到来。昏迷的赤德祖赞突然苏醒,第一道诏令就是罢免尚结赞。郑攸的密信解释了这个奇迹——吐蕃太医偷偷使用了从玉门关黑市购得的∞中和剂。这个救命之恩,让赞普彻底倒向主和派。
"时机到了。"周琰展开金绢,写下《通商条约》草案。核心条款只有两条:吐蕃允许铁路穿过野马川;大胤承诺不首先使用∞武器。这份看似平等的条约,实则是给吐蕃的温柔绞索——铁路所至之处,经济命脉尽在掌握。
十一月初八,尚结赞率残部突袭野马川矿场。他们没料到"矿工"们早己准备就绪,铺设好的铁轨上突然出现蒸汽驱动的"铁甲车"。这种装有旋转弩炮的轨道装甲车,在平坦地形上对骑兵形成碾压优势。当尚结赞被自己的∞长矛反射的蓝光灼伤眼睛时,吐蕃最后的抵抗意志也随之崩溃。
十一月初九,赤德祖赞的钦差抵达玉门关。周琰没有举行盛大仪式,而是带他们参观铁路学堂。当吐蕃贵族看到自己子弟学习算术和轨道理时,有人悄悄抹泪——他们明白,这才是真正的征服。
"王爷,要现在签约吗?"节度使捧着《通商条约》问。
周琰望向西方:"再等等。"他在等松赞干布的最新消息——那位年轻王子正在红宫推动一项史无前例的改革:吐蕃贵族子弟必须学习汉话和铁路管理。文化的渗透,往往比刀剑更持久。
十一月初十,第一趟"和平列车"从玉门关驶向野马川。车上载着的不是军队,而是粮食、药材和农具。周琰特意在车头悬挂吐蕃王旗,这个细节让沿途部落纷纷跪拜。当列车驶过刚铺好的野马川大桥时,桥墩上刻着的"永通西域"西个大字,在朝阳下熠熠生辉。
黄昏时分,周琰独自登上玉门关城楼。西方天际线上,最后一缕抵抗的狼烟正在消散。他展开最新绘制的《九洲铁路全图》,在吐蕃腹地郑重地画下实线。这条线连接着东西,也连接着过去与未来。远处汽笛长鸣,新时代的列车正驶向历史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