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古代当摄政王
回古代当摄政王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回古代当摄政王 > 第125章 丝路新篇

第125章 丝路新篇

加入书架
书名:
回古代当摄政王
作者:
南派的神
本章字数:
4412
更新时间:
2025-05-06

十月廿二的玉门关晴空万里,周琰站在新挂起的"西域轨运司"匾额下,看着各族商贾在站前广场排队领取货运票据。蒸汽机车喷吐的白烟在湛蓝天空划出弧线,与关城内残留的吐蕃狼烟形成鲜明对比。

"王爷,安诺求见。"亲卫低声道。周琰转身时,那个精明的粟特商人正捧着个镶金木匣,身后跟着十二名牵着白骆驼的随从。

"尊贵的王爷,"安诺行着夸张的鞠躬礼,"粟特商会献上西域三十六国的通关文牒。"他掀开木匣,里面整齐排列着各国印章的拓片,"愿铁路西进,连接万里丝路。"

周琰接过木匣,指尖抚过那些陌生的印纹。他心中早有蓝图,但面上不露分毫:"安首领想要什么?"

"特许经营权。"安诺眼中闪着精光,"粟特商队愿承包疏勒以西的货运。"

"准了。"周琰突然松口,"但有三个条件。"他竖起手指,"一、商队需用大胤制式货车;二、每车配两名轨运司护卫;三、利润三七分成。"

安诺听到最后条件时眉头一跳,但看到周琰展开的《西域物价对比表》后立即眉开眼笑——铁路运输的成本仅是驼队的五分之一,即便三成利润也远胜从前。

午时刚过,周琰在轨运司召开首次多族议会。与会者除了三十六部盟首领,还有刚归顺的玉门关汉人代表,以及安诺等胡商。当通译用各种语言宣读《商埠公约》时,周琰注意到几个吐蕃降将正偷偷记录条款。

"公约第十条,"周琰突然提高声调,"禁止私自转让铁路技术。"他拍了拍身旁的蒸汽机模型,"违者永远取消运输资格。"这个经济制裁比死刑更令商人恐惧。

十月廿三,周琰着手改造玉门关布局。传统的军事要塞被重新规划,城墙内新增了货运广场、机车维修区和保税仓库。最引人注目的是关城中心树立的"标准轨距尺"——任何国家的货车都必须符合这个规格才能在铁路上行驶。

"王爷,吐蕃使者抗议。"节度使呈上盖着血指印的文书,"说我们破坏传统商路。"

周琰轻笑,命人取来预先准备的《古今丝路对比图》。图上清晰显示,铁路完全沿袭汉代丝路走向,反倒是吐蕃人后来设立的关卡偏离古道。"到底谁在破坏传统?"他让使者将图卷带回。

末时末,关城南门传来骚动。原来是大批汉人奴工逃来投奔,他们带着吐蕃人仿制的∞武器图纸。周琰立即将这些图纸公开焚毁,同时宣布:"凡献吐蕃技术者,赏自由身与十亩桑田。"这个举措既彰显道德高地,又刺激更多技术泄露。

十月廿西,西域铁路首趟国际货运启程。列车挂着三十六面不同旗帜,载着丝绸、瓷器与茶叶驶向疏勒。周琰特意在车尾加挂"展示车厢",里面陈列着蒸汽机模型和铁路规划图。这些"技术展示"实则是精心设计的诱饵,专门吸引各国使者上钩。

"报!"傍晚时分,探子来报,"疏勒王己下令仿制蒸汽机。"

周琰不慌不忙,取出预先准备的错误图纸:"让商队'偶然'遗落在疏勒驿站。"图纸上锅炉压力值被刻意抬高,仿制者必将付出惨痛代价。

十月廿五,周琰迎来意外盟友。佛教高僧鸠摩罗从于阗远道而来,请求铁路延伸至佛国圣地。"车轮所至,即是佛光。"老僧人的开光仪式吸引数万信徒围观,无形中为铁路赋予了神圣性。

周琰趁势宣布"朝圣专列"计划,信徒可半价乘车。作为回报,僧团答应在沿线修建供水站——这些站点将来都可转为护路堡垒。宗教与科技的结合,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十月廿六,第一起跨国纠纷发生。疏勒商队与粟特人因装卸顺序大打出手,周琰的判决令人意外——他设计出"双月台系统",让不同国家商队分时使用站台,并用蒸汽钟严格计时。这个看似妥协的方案,实则是将大胤时间标准推广到西域。

"王爷,这是新出的《西域舆图》。"墨衡呈上连夜绘制的巨幅地图。周琰注意到上面标注的站点间隔全是整数里数,且每个站点都画着小巧的烽燧塔——未来的通讯网络己跃然纸上。

十月廿七,周琰启动"文化同轨"计划。每个途经玉门关的商队都必须领取《货运营商手册》,里面用各国文字记载着铁路规章。更妙的是,附录部分悄悄加入了大胤度量衡对照表,潜移默化地推行标准化。

午时,安诺慌张来报:于阗国私自加宽了轨距。周琰大笑,取出条约副本指出细则——任何国家擅自改动轨距,大胤有权终止其所有运输合同。三日后,于阗使者带着赔罪礼匆匆赶来,他们无法承受被铁路网孤立的代价。

十月廿八,周琰在关城举办"技术博览会"。展出的不是武器,而是铁路带来的民生改善:蒸汽抽水机、纺织机、改良农具。当吐蕃降将看到∞污染的土地被新式犁具翻耕如新时,眼中闪过动摇之色。

"王爷,有密报。"亲卫耳语道,"吐蕃王庭分裂,主和派正联络我朝。"

周琰望向西方,那里是逻些城的方向。他命人取来特制的"铁路债券",面值印着未来贯通吐蕃的路线图。"让商队带几张去逻些,"他轻声道,"就当是...新年贺礼。"

十月廿九,西域铁路迎来首个月节。账册显示货运收入超十五万两,是传统关税收的三倍。周琰当众宣布将利润的三成用于修建学堂,培养各族子弟学习铁路技术。这个看似慷慨的举动,实则为大胤培养了大量亲胤派。

"王爷,疏勒国书到。"节度使呈上羊皮卷轴。疏勒王不仅正式请求铁路延伸,还答应提供免费石料。周琰在同意书上盖章时,特意使用了新制的"轨运司印"——这方印玺的图案是铁轨环绕地球,暗喻天下归一。

黄昏时分,周琰登上关城最高处。西方天际线上,最后一支传统驼队正缓缓消失在地平线。他着怀中那份最新的《九洲铁路总图》,在玉门关与逻些城之间轻轻画了条虚线。这条线终将成为现实,而今日的商埠繁荣,不过是伟大征程的第一步。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