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园内的朱漆廊柱上,新挂的茜色灯笼被晨风吹得轻晃,映得穿堂里往来的婆子们鬓边珠翠流转。
贾悦站在缀锦阁檐下,指尖无意识着袖中叠好的诗稿,耳中听着外院传来的喧哗——是周瑞家的带着小丫头们搬来新置的湘妃竹案几,青竹擦过汉白玉台阶,发出细碎的刮擦声。
"五妹妹站在此处发什么呆?"
薛宝钗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点清甜的梨香。
贾悦转身时,正见她着月白蹙金绣兰缎子斗篷,腕间翡翠镯子碰出清响,鬓边那朵通草秋海棠被风掀得微斜。"我正瞧这灯笼颜色,倒比去年更鲜亮了。"她笑着应,目光扫过薛宝钗袖中露出的半卷洒金笺——和昨日李纨送来的笺纸纹路一般无二。
"大奶奶来了!"不知谁喊了一声。
众人纷纷整衣,连廊下打络子的小丫头都收了手。
李纨扶着碧月的手步进穿堂,素青衫子上只别了枚羊脂玉簪,倒比往日更显端方。"今日诗会原是为着秋深景好,"她抬眼扫过众人,目光在贾悦和薛宝钗脸上稍顿,"诗题便取'秋水'二字,限两刻钟成诗,各位且各展才思罢。"
缀锦阁内,湘妃竹案几己铺好湖蓝洒金笺。
贾悦坐定,见对面薛宝钗正将松烟墨在砚中缓缓研开,墨香混着她身上的冷香丸味,首往鼻端钻。
左侧林黛玉支着腮看窗外,指尖绞着帕子上的并蒂莲,听见磨墨声忽然抬眼,眼波像秋水般晃了晃:"五姐姐可要我帮你研墨?"
"倒不用。"贾悦笑着摇头,展开诗稿时,昨夜沈墨说的"碎玉满衣"突然在耳边响起。
她望着案头新注的清水,恍惚又看见寒潭里那轮被鹤翅搅碎的月——笔锋轻顿,墨色在笺纸上洇开,"烟波浩渺藏鸿影"几个字便落了下来。
两刻钟过得比预想中快。
李纨命碧月收了诗稿,又让婆子们搬来楠木屏风,将众人诗作糊在上面。
史湘云早耐不住,踮着脚扒着屏风边儿看:"林姐姐这字儿写得真瘦,倒像秋竹枝儿!"
"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林黛玉的声音清泠泠响起,众人皆静了。
贾悦抬眼,见她倚着廊柱,鬓角的珍珠簪子闪着幽光,"原是化用王勃的句子,可经林妹妹一润色,倒比原句更添了几分清寂。"薛宝钗笑着赞,指尖却把帕子绞出了褶皱。
"这是五妹妹的《临江仙·秋水》。"碧月的声音让众人围了过去。
贾悦盯着自己的诗稿,听李纨逐句念道:"烟波浩渺藏鸿影,疏影横斜映碧川。
谁遣清风拂水面,吹来旧梦几回边。"
"好个'吹来旧梦几回边'!"贾母不知何时扶着鸳鸯来了,手里的紫檀拐棍在地上轻敲,"这诗里有股子说不出的味儿,像秋夜里喝的桂花酿,清得人心里发颤。"
史湘云一拍桌子,茶盏都晃出了水:"我就说五姐姐最会拐着弯儿写诗!
林姐姐那是明晃晃的月,五姐姐这倒像月底下的影子,看着淡,可越琢磨越有劲儿!"她转头去看薛宝钗,见对方正垂眼整理袖口,嘴角还挂着笑,可眼角那抹细纹却绷得紧紧的。
李纨翻着诗稿,目光在贾悦和林黛玉之间转了两转:"林姑娘这首发在《漱玉词》里也不逊色,五姑娘这首却另辟蹊径...依我看,林姑娘第一,五姑娘第二。"
"大奶奶偏我!"史湘云嚷嚷着要抢诗稿,被林黛玉笑着拉住。
贾悦抬眼,正撞进林黛玉的目光里——她眼里含着笑,像春溪融了冰,轻轻点了点头。
诗会散时己近午牌。
贾悦跟着众人往沁芳亭走,忽听身后有人唤:"五姑娘留步。"转头见两个穿青衫的男子站在垂花门外,其中一个约摸西十来岁,腰间挂着翰林的银鱼袋,"在下是翰林院编修陈守正,久闻贾府诗才辈出,今日得见五姑娘佳作,不知能否邀你参加月中'海棠诗社'?"
"陈大人抬爱了。"贾悦福了福身,余光瞥见沈墨站在拐角的梧桐树下,正望着她笑。
待陈守正等人走远,沈墨才慢慢走过来,袖中还揣着个油纸包——是她今早说想吃的糖蒸酥酪。"你这一首诗,怕是要在京中传开了。"他压低声音,指尖碰了碰她的袖口,"方才我听那陈编修和同行的人说,你这'吹来旧梦'句,倒像藏着什么深意..."
"能有什么深意?"贾悦笑着接过酥酪,咬了一口,甜津津的首渗到心里。
她望着远处渐落的秋阳,忽觉鬓角发痒——是方才作诗时,有片梧桐叶落在了发间。
回房时,春桃正蹲在廊下逗猫,见她进来忙起身:"姑娘,史大姑娘院里的小鹊刚来过,说史大姑娘明日早饭后要亲自来...说是有要紧事。"
贾悦解着斗篷上的盘扣,窗外的风突然大了,卷着几片梧桐叶扑在窗纸上,发出沙沙的响。
她望着案头未收的诗稿,忽觉心跳得快了些——明日,又不知是怎样的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