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钢厂的技术科会议室里,空气凝重得能拧出水来。
烟味混杂着汗味,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铁锈气,钻进杨富贵的鼻腔。
杨厂长铁青着脸,手指一下下叩击着桌面,发出沉闷的“咚咚”声,像是在给每个人的心脏打着拍子。
“三号轧钢机,又停了!”
他的声音不大,却透着一股压抑的火气。
“这个月的生产任务,我看怎么向上面交代!”
技术科科长老刘,一个头发花白,戴着深度近视眼镜的老头,慢吞吞地开口,声音沙哑。
“厂长,那台轧机是老毛病了。”
“苏联专家撤走前留下的图纸,我们都快翻烂了。”
“轴承磨损过快,润滑系统也有些跟不上,这是设计上的局限。”
旁边一个姓王的年轻技术员也附和。
“是啊,刘科长说得对。上次停机检修,换了批新的轴承,可效果还是不明显,甚至有时候温度比以前还高,运行起来噪音也大了不少。”
杨厂长重重哼了一声,显然对这样的解释极不满意。
“局限?我看是你们的脑子有了局限!”
“每次出问题,都是这些老生常谈!要你们技术科是干什么吃的?”
会议室内的气氛更加压抑。
几个技术员都低下了头,不敢再接话。
杨富贵坐在最角落的位置,手里捏着一支铅笔,在草稿纸上无意识地画着一些奇怪的符号。
他脑海里,却是另一番景象。
【高级洞察】能力悄然运转,三号轧钢机的结构图、运行数据,在他脑中如同三维模型般清晰呈现。
前世在机械厂实习时接触过的某些特种润滑技术,以及一些关于轴承散热的改良方案,此刻与眼前的难题渐渐重合。
他原本只是个档案管理员,这次技术会议,也是因为最近厂里人手紧张,被杨厂长临时抓来凑数,顺便做会议记录。
杨厂长见无人应声,火气更盛。
“都哑巴了?”
“再不想出办法,这个月的奖金,我看谁也别想拿!”
这时,杨富贵感觉到口袋里的【气运探测器】微微发热。
他心中一动。
这是一个机会。
他清了清嗓子,声音不大,却在寂静的会议室里显得格外清晰。
“厂长,我……我有个不成熟的想法,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所有人的视线瞬间集中到了他身上。
杨厂长眉头一挑,看着这个平时默默无闻的年轻人。
“哦?小杨?你有什么想法,说来听听。”
他的语气里带着一丝意外,也有一丝不抱太大希望的敷衍。
老刘瞥了杨富贵一眼,眼神里有些不以为然。
一个管档案的,能懂什么轧钢机?
杨富贵站起身,显得有些局促,但眼神却很平静。
“我之前……偶然在一本旧的外国技术杂志上,看到过类似的轧钢机故故案例分析。”
这话半真半假,杂志是真看过,但核心技术却是他自己的知识。
“我觉得,问题可能不单单是轴承本身,或许……润滑油的供给方式和轴承工作时的散热,也有优化的空间。”
他顿了顿,尽量让自己的措辞显得像是“灵光一闪”。
“比如,能不能改变润滑油的喷射角度和压力,让它更精准地覆盖摩擦面?还有,轴承座的散热结构,是不是可以增加一些导流槽或者散热片,来辅助降温?”
老刘忍不住插话,语气带着几分倚老卖老。
“小杨啊,你说的这些,听起来简单。”
“可轧钢机是精密设备,牵一发而动全身。润滑系统和散热,我们不是没考虑过,但改动起来风险太大了。”
王技术员也点头。
“是啊,万一改坏了,整台机器都可能报废,那责任谁来负?”
杨厂长却没有立刻否定,他盯着杨富贵。
“你有多大把握?”
杨富贵迎上杨厂长的目光。
“厂长,我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但我觉得,值得一试。”
“如果维持现状,三号轧钢机还是会频繁出问题,影响生产。如果我们尝试改进,哪怕只有一线希望,也比坐以待毙强。”
他心里清楚,自己提出的方案,在这个时代看来确实有些“超前”,但并非天马行空。
杨厂长沉默了片刻,手指在桌上点了点。
“好!”
他突然一拍桌子。
“小杨,我给你这个机会!”
“你牵头,从技术科抽调两个人配合你,再从维修车间给你两个老师傅。三天时间,我要看到初步的方案和实验计划!”
老刘的脸色微微变了变,似乎想说什么,但最终还是咽了回去。
杨厂长又补充道。
“出了问题,责任我来担!但如果成功了,我亲自给你请功!”
杨富贵心中一凛。
“谢谢厂长信任!我一定尽力!”
散会后,杨富贵立刻投入到工作中。
杨厂长果然言出必行,很快就给他配齐了人手。
技术科派来的是王技术员,还有一位叫李萍的年轻女技术员,画图纸很细致。维修车间则来了两位经验丰富的老钳工,周师傅和孙师傅。
王技术员起初还有些疑虑,但在看到杨富贵拿出的初步改造草图后,态度渐渐变了。
那些草图,虽然只是手绘,但细节精准,思路清晰,许多地方的设计巧思让他这个科班出身的人都自愧不如。
“小杨,你这……真是从旧杂志上看来的?”
王技术员看着图纸,忍不住问。
杨富贵笑了笑。
“也不全是,自己也琢磨了一些。”
他当然不能说实话。
接下来的两天,杨富贵几乎是泡在了三号轧钢机旁边。
他带着团队,仔细勘察每一个部件,反复推敲改造方案。
他利用【高级洞察】分析着轧机运行时的细微震动与热量分布,结合前世的知识,不断优化设计。
润滑油喷嘴的角度被重新设计,确保油膜能均匀覆盖。
轴承座上,则巧妙地增加了几条螺旋状的导风槽,利用轧辊旋转带起的风流进行强制散热。
这些改动,在经验丰富的周师傅和孙师傅看来,都有些“异想天开”,但杨富贵总能用清晰的逻辑和数据说服他们。
期间,老刘也来看过几次,每次都是摇摇头,嘀咕几句“瞎胡闹”,然后背着手离开。
杨富贵并不在意这些。
他现在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即将进行的实验上。
第三天下午,改造完成。
杨厂长亲自来到现场,技术科和维修车间的好些人都围了过来,气氛紧张又期待。
“小杨,有信心吗?”
杨厂长拍了拍杨富贵的肩膀。
杨富贵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
“厂长,试试看吧。”
随着电闸合拢,沉寂的三号轧钢机发出一阵低沉的轰鸣,缓缓启动。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轧机越转越快,声音却比以往平稳了许多,那种刺耳的摩擦声和高温带来的金属膨胀声明显减弱。
旁边的温度监测仪表上,指针稳定在一个相对较低的区域。
一个小时过去了。
两个小时过去了。
轧机依旧平稳运行,没有丝毫过热或异响的迹象。
人群中爆发出压抑不住的欢呼声。
“成功了!真的成功了!”
王技术员激动地抓住杨富贵的胳膊,满脸通红。
周师傅和孙师傅也露出了钦佩的笑容,看向杨富贵的眼神完全变了。
杨厂长走到杨富贵面前,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脸上是难以掩饰的激动。
“好小子!你真是我们厂的福星!”
【轧钢厂技术革新成功,生产效率预计提升15%,关键设备故障率降低70%】
【个人声望(轧钢厂内部):大幅提升】
【杨富贵-杨厂长 好感度+15,当前好感度:45(赏识器重)】
【杨富贵-厂内技术人员 好感度+10,当前好感度:20(初步认可)】
【气运值+30(事业小成,潜力初显)】
系统的提示音在杨富贵脑海中响起,带着一股暖意。
杨富贵脸上露出了笑容,这一次,是发自内心的轻松与喜悦。
他知道,自己在这个时代,终于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第二天,全厂通报表扬。
杨富贵的名字,第一次如此响亮地出现在轧钢厂的公告栏上。
紧接着,厂部下发文件,鉴于杨富贵同志在三号轧钢机技术改造中的突出贡献,破格提拔其为技术科技术员,享受工程师待遇,并担任新成立的“技术攻关小组”组长。
消息传开,厂里一片哗然。
羡慕者有之,嫉妒者亦有之。
杨富贵站在技术科自己新的办公桌前,窗外的阳光照进来,在他年轻的脸上投下明亮的光晕。
他知道,新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他的目光投向桌上那份关于提升全厂整体生产效率的初步规划草案。
新的权力,意味着新的责任,也意味着,他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