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大佬穿古代,发家致富揍极品
末世大佬穿古代,发家致富揍极品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言 > 末世大佬穿古代,发家致富揍极品 > 第32章 咯咯哒嘎嘎嘎

第32章 咯咯哒嘎嘎嘎

加入书架
书名:
末世大佬穿古代,发家致富揍极品
作者:
阳和
本章字数:
4426
更新时间:
2025-06-08

她耍了个心思,有意无意将这罐子往官窑方向上引。

掌柜的并非没有此猜测。早年景朝官窑严禁器物外流,到了后来,官窑出产数量越来越高,自然遗留下大量残次品或淘汰品。

见物件越来越多,堆在库房着实浪费,官府便完善了制度,允许这些东西流入民间,权当充实国库。

掌柜思考良久,最终下定决心般大手一挥:

“行吧,娘子诚心愿卖,我也不怕吃点亏。我再加十两,二十两银一只,若娘子还有多的,我一并收走,如何?”

沈攸禾深谙无商不奸的道理,自然知道这掌柜是半点亏没吃上。这罐子卖到州府,他少说能赚五十两。

不过对于她而言,这个价钱己经很不错了,无需多费口舌。

在掌柜目瞪口呆的注视下,她从背篓中一连掏出七只玻璃罐,齐刷刷摆在柜台上。

七十两进账,沈攸禾的能量值暴涨七万,短时间内不必为晶核能量担忧了。

掌柜找来几个包装精美的盒子,小心翼翼地将罐子收起来,看了沈攸禾一眼,神言又止。

“那个……娘子,不知可否方便透露给在下,贵府东家究竟是何方神圣,竟能得此等巧夺天工的物件?”

沈攸禾自然不会透露给他实话。普通农妇掏出价值上百两的琉璃制品,简首荒谬到有些科幻。

“我东家姓沈,并非本地人,在粟原镇做些小生意。”

将到手的几十两银子收进系统空间,沈攸禾去布庄取了一家人的衣物,转身朝集市赶去。

货比三家后,她在一个老汉那里,以每个三文的价格,买了五十枚鸭蛋。

双溪村靠海,海滩上多的是各种贝壳,是制作皮蛋的天然原料。她准备呀些来试一试。

路过十字街口,动物幼崽的嘤嘤叫声吸引了她的注意。沈攸禾循声望去,竹篓里的小鸡小鸭毛茸茸地各自抱团,浅黄色的绒毛在草席上首扑棱。

沈攸禾蹲下身,指尖抚过小鸡的头顶。有几只抬头猛啄她掌心,力气不大,但挺有活力。

“阿婆,你这鸡鸭崽子多少钱一只?”

“鸡崽十五文,鸭崽二十文,公的便宜五文。”老婆婆缺了门牙的嘴笑得合不拢,拎起一只小鸭给沈攸禾看。

“都是我一个个挑的,你瞧,精神得很。”

见沈攸禾犹豫,老婆婆又补了句。

“姑娘要是买的多,鸡鸭都算十五文。”

沈攸禾在心里大概算了算,点点头道:

“八只母鸡,两只公鸡,再来十六只母鸭,西只公鸭。麻烦阿婆给找个牢靠的竹篓,我还要拎着赶牛车。”

她打听过,这时节村中的鸡鸭幼崽能卖的都卖完了。她原想来镇上买月份大些的鸡鸭,带回家也稳妥。奈何实在太贵了,随便一只就要三十文。

婆婆忙不迭点头,从身后拖出个结实的竹篓,里头垫着晒干的稻草,开始快速抓鸡鸭。

“放心吧姑娘,我给你多铺两层稻草,管保暖暖和和的。”

抓好的鸡鸭在竹篓里叽叽嘎嘎,沈攸禾点开商城,买了一包暖贴悄悄贴在稻草里头。

牛车停在村口,趁下车的间隙,沈攸禾不经意间伸手碰了碰竹篓,最里层垫着暖贴的稻草瞬间消失。

[滴滴,回收垃圾×1,无奖励。]

一抬头,正好瞧见仨孩子结伴捡柴回来。冬岭(西花)如今的身体比在楚家时好了不是一星半点,不仅不再发烧咳嗽,甚至还能跟着哥姐上山下海,连气都不多喘一下。

余光瞧见远处一道熟悉的身影,搬着两个大东西艰难挪动而来。

冬岭赶紧快跑几步迎上去,一眼便瞧见竹篓中的鸡鸭崽,眼睛顿时亮了。

“小鸡小鸭!这,这是咱家的吗?”

她家竟然有银子买鸡鸭了?

冬岭难以置信地瞪大双眼,见竹篓里毛茸茸的一团,忍不住伸出手,熟悉的触感让她眼眶微热。

以前在楚家时,家中鸡鸭都是她在养。鸭群认家,白天去海边觅食,有些不拘小节的鸭子蹲着蹲着便将蛋下在沙滩,她总时不时溜达一圈,隔三差五便有意外收获。

可惜楚家的一针一线都不是她做得了主的。后来有一次,楚文进非要进鸡窝掏鸡蛋,被护崽的老母鸡狠狠叨了一口。

敢叨他们的大金孙,这可算触到楚家公婆的逆鳞了。当天晚上,那只老母鸡就成了楚文进盘中一道菜。

冬岭难过了好几天没睡着觉。

沈攸禾蹲下身,跟着摸了摸小鸭的头顶。

“这些鸡鸭月份还小,你们帮我看着它们,等长成了,咱家就可以卖蛋换银子了。”

仨小孩忙不迭点头,合力将竹笼抬进灶房,靠墙搁在离灶台最近的角落。

沈攸禾有养鸡的经验。在她的印象中,眼前这些幼崽的大小和羽量还不到完全脱温的时候。出于保险起见,她决定花些时日,让鸡鸭慢慢适应环境。

“晌午日头最足时,把笼子搬到外头晒晒,也好顺便打扫干净。”沈攸禾一边整理东西,一边提高嗓门叮嘱冬岭。

冬岭一边剁菜碎,一边头也不回地应了一声。

下午,一家人带着背篓来到海边。此时尚未退潮,泥滩被海水淹没,附近人不多。

沈攸禾指了指沙滩:

“文盛,你和妹妹们多捡些大的牡蛎壳,越多越好。”

仨孩子对于娘亲的要求有些好奇,但还是毫不犹豫地应和。

“知道了,娘!”

在全家人的努力下,很快捡满了几筐子的牡蛎壳。沈攸禾和秦默提着筐到河边,仔细刷洗壳上的泥沙和腥味。

楚玲秀挎着小篮子,满面春风地从镇上回来。

她此番去镇上,是给她未婚夫陈秀才的老娘,也就是她的未来婆母送玉耳坠的。

前些日子陈秀才向她透露,现如今县里头的大户人家,都流行媳妇替婆母挑选一件玉首饰,以表达孝顺恭敬之意。

那陈老太太看不上楚家的门户,素来不拿正眼瞧楚玲秀。不知为何,这次不仅多了几分笑脸,还主动给她倒了盏茶。

楚玲秀受宠若惊,回过味来只觉得自己同陈秀才的婚事好事将近,回来的路上下巴尖儿抬得欲与天公试比高。

路过河边时,正巧瞧见沈攸禾夫妇蹲在水边,费力地刷洗几大筐白花花的牡蛎壳。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