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婉娘猛地站起身,心跳仿佛漏了一拍。
“你说什么?神秘商队今晚就到县城?”她声音低沉,却透着一股不容忽视的紧张。
林志远喘着气点头:“是镇上刚传来的消息。那支商队来得蹊跷,没人知道他们从哪来,也没人见过他们的货。但他们说……”他顿了顿,眼神闪烁,“他们说要和你谈一笔大生意。”
林婉娘皱眉,心中隐隐觉得不安。
这节骨眼上突然冒出一支陌生商队,还点名要与她做生意,怎么看都像是冲她来的。
她没有立刻回应,而是转身走进屋内,取出账本和酒坊的初步计划书。
“先把这件事压下来。”她低声对林志远道,“不要让村里人知道,更不能让他们察觉我们在酿酒。”
林志远点头:“我明白。”
林婉娘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眼下最重要的是完成第一次酿酒,只有真正做出成品,才能掌握主动权。
第二天一早,林婉娘便召集了几位信得过的村民,带着准备好的材料进了酒坊。
酒坊设在村子边缘的一处空屋里,原本是村中老祠堂改的仓库,经过一番修缮后成了她的酿酒作坊。
屋内摆满了陶缸、木桶、蒸笼等工具,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糯米香。
林婉娘站在中央,目光扫过众人,语气坚定:“今天是我们第一次正式酿酒,大家务必小心谨慎。我会亲自把控每一步,若有任何异常,立刻告诉我。”
众人纷纷点头,气氛凝重而专注。
第一道工序是蒸糯米。
她们选用的是本地黏性极高的糯稻,经过系统优化后的配方,要求糯米必须完全蒸熟,不能有一丝夹生。
林婉娘亲自监督火候,不时揭开盖子查看。
“温度过高会破坏淀粉结构,太低又无法充分糊化。”她一边调整柴火,一边向身旁的阿春解释,“控制好火候,是酿出好酒的第一步。”
阿春认真记下,其他人也听得仔细。
接下来是拌曲发酵。
酒曲是从王记杂货铺购入的南方老品牌,发酵力强,但使用比例极为讲究。
林婉娘按照系统提示的比例,将酒曲均匀撒在蒸好的糯米上,然后用手轻轻翻拌,确保每一粒米都沾上酒曲。
“这个动作看似简单,其实很关键。”她边做边讲解,“搅拌不够均匀,后期发酵就会不均衡,酒味就会变苦。”
众人屏息看着她的每一个动作,不敢有丝毫懈怠。
时间一点点过去,酒缸被封存起来,进入发酵阶段。
接下来的几天里,林婉娘几乎寸步不离酒坊,每天早晚都要检查一次温度、湿度,记录变化情况。
“现在最关键的就是环境控制。”她对林志远说道,“我们没有现代温控设备,只能靠经验判断。一旦温度偏差超过两度,整个批次就可能报废。”
林志远看着她紧绷的脸色,轻声道:“姐,你别太累了。”
林婉娘摇摇头:“这是我亲手做的酒,不能有任何闪失。”
第七天清晨,林婉娘掀开第一口酒缸的封布,一股醇厚的香气扑面而来。
她的心跳加快了。
这是成功的信号。
她用长勺轻轻舀起一勺酒液,举到阳光下仔细观察。
色泽清澈,微微泛黄,酒体略带稠感,闻起来既有糯米的甘甜,又有草药的清香。
“成了。”她低声喃喃。
旁边的阿春激动地凑过来:“真的成功了?”
林婉娘点点头,将一滴酒液含入口中。
瞬间,一种独特的口感在舌尖绽放——先是清甜,随后转为绵密的回甘,最后留下一丝若有若无的草药香。
她闭上眼,细细品味。
这不是普通的米酒,而是一种融合了多种风味的复合型酒品。
“这味道……比我想的还要好。”她睁开眼,眼中闪过一抹惊喜。
当天下午,她便召集了几位年长的村民进行试饮。
酒倒入碗中,清亮透明,散发着的香气。
几位老人小心翼翼地抿了一口,随即眼睛一亮。
“这酒……比市面上卖的好多了!”一位姓李的老汉惊叹道。
另一位老人连连点头:“确实不错!口感顺滑,余味悠长,比那些贵酒都不差!”
林婉娘松了口气,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笑意。
她知道,自己的第一步己经成功了。
接下来,就是如何将这款酒推向市场。
当晚,她坐在灯下,翻看账本,开始计算成本。
虽然部分原料价格高昂,但她己经在筹划自种方案,只要村民们愿意参与种植,不仅能降低成本,还能带动全村发展。
“姐,我觉得我们可以先找几家酒楼合作。”林志远提议,“让他们试喝,如果反响好,就能打开销路。”
林婉娘点头:“明天我就去镇上,找几家熟悉的酒楼谈谈。”
然而,就在她准备动身的前夜,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传来。
“姐!”阿牛急匆匆跑进院子,“镇上的王掌柜派人来了,说是有人想买我们的酒,而且……出价很高。”
林婉娘眉头微皱:“是谁?”
阿牛神色复杂:“是那支神秘商队的人。”
她心头一震。
果然,他们还是找上门来了。
“姐,我们要见他们吗?”林志远低声问。
林婉娘沉默片刻,缓缓道:“当然要见。”
她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夜空中稀疏的星光。
“酒己经酿出来了。”她轻声道,“是时候让人知道,林婉娘不仅会种田,还会酿酒。”
她转头看向弟弟,眼中光芒坚定。
“明天,我们一起去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