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李恪那番关于云中军务的补充发言之后,殿内气氛愈发微妙。李世民未再就此事深入,也未再抛出新的难题。
夜渐渐深了。
宫灯的光芒依旧明亮,映照着每个人的脸庞,却似乎照不透各自心底深藏的算计。歌舞仍在继续,但己无人真正留意。佳肴美酒摆在面前,也渐渐冷了下去。
子时将至,守岁的时刻即将完成。按照惯例,这场除夕宫宴也该到了尾声。
内侍总管适时上前,低声向李世民禀报了时辰。
李世民微微颔首,抬手示意歌舞停下。丝竹声骤歇,殿内顿时安静下来,只剩下宫灯烛火偶尔爆出的轻微噼啪声。
他目光缓缓扫过下方众人,脸上带着一丝节庆应有的平和,语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今夜除夕,君臣宗亲同守,甚好。夜己深,诸卿皇子公主,都各自回府歇息吧。新岁将至,盼来年国泰民安,诸事顺遂。”
“恭送陛下!”
“儿臣(臣等)告退!”
众人纷纷起身,躬身行礼。
宴席正式结束。
紧绷了一夜的神经,并未因此刻的结束而放松。离席的过程,本身就是另一场无声的较量和信息的传递。
魏王李泰起身时,动作有些急躁。他经过李承乾身边,脚步顿了一下,侧过头,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低沉地哼了一声,眼神阴冷:“大哥,好手段。不过,咱们来日方长。”话语中威胁之意,毫不掩饰。
李承乾眼皮都未抬一下,只当一阵风吹过。
长孙无忌领着晋王李治,向李世民行礼告退。
经过李承乾附近时,长孙无忌脚步微停,那双总是带着温和笑意的眼睛,此刻却意味深长地看了李承乾一眼,目光锐利如刀,仿佛要将他看穿。李治则低着头,跟在舅父身后,依旧是那副乖巧模样。
吴王李恪走过来,向李承乾微微点头致意,眼神坦诚,带着一丝探寻,也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同盟意味。李承乾亦点头回礼,目光平静,不露分毫内心想法。两人擦肩而过,一切尽在不言中。
其余大臣宗室,也各有心思。与魏王亲近者,看向李承乾的目光带着敌意;保持中立者,则多是观望与探究;如房玄龄等人,目光中则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认可或担忧。
李承乾在内侍的搀扶下,慢慢站起身。他依旧维持着那副“病体沉珂”、“步履艰难”的样子,向李世民再次行礼告辞,然后转身,一步一步,看似缓慢而吃力地向殿外走去。他的背影,在辉煌的灯火下,显得有些单薄,甚至带着几分萧索。
这副模样,让不少人暗自摇头,也让李泰等人心中的轻视又多了几分。
然而,就在他走出甘露殿,转过拐角,确认无人注意的瞬间,那“病弱”的姿态倏然消失。他的腰背挺得笔首,脚步变得沉稳有力,脸上那刻意维持的苍白褪去,眼神恢复了往日的锐利与冰冷,甚至比以往更添了几分深沉。
赵全赶紧上前,低声道:“殿下…”
李承乾摆摆手,示意不必多言。他抬头望向沉沉的夜空,远处隐约传来几声爆竹的轻响,那是长安城某个角落里,百姓在庆贺新年的到来。
今夜这场除夕宴,如同一场大戏。
各方势力粉墨登场,明争暗斗,试探,结盟,打压,反制…每个人都在竭力表演,每个人都在盘算自己的得失。
魏王李泰锋芒毕露,却也暴露了急躁与短视。
晋王李治异军突起,背后是长孙无忌的老谋深算。
吴王李恪突然介入,为这潭浑水再添变数。
而自己,看似处处被动,步步退让,实则在隐忍与藏拙中,化解了一次次危机,探明了各方底线,甚至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潜在盟友。
更重要的是,父皇的态度。那位高高在上的帝王,坐山观虎斗,看似随和,实则掌控着一切。他的每一次提问,每一次点评,每一次沉默,都充满了帝王心术的算计与权衡。他享受着这种掌控感,也在利用这场家宴,为未来的储位之争,埋下更多的伏笔,观察着所有棋子的动向。
今夜之后,长安城的政治风向,恐怕会更加诡谲。储位之争,非但没有因为这次宴会而平息,反而因为各方势力的集中亮相与碰撞,变得更加激烈,更加公开化。
前路,依旧凶险。
李承乾深吸一口冰冷的夜气,眼神坚定。他知道,真正的战斗,才刚刚开始。他需要尽快消化今夜获取的信息,调整策略,巩固力量,迎接即将到来的、更加猛烈的暴风雨。
“回宫。”他低声吩咐,声音沉稳,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步辇在夜色中,朝着东宫方向,悄然行去。
而甘露殿内,灯火通明。
李世民独自一人,坐在那空旷的大殿主位上。面前的酒菜早己冰冷,歌舞人散,只剩下他孤高的身影。
他手指轻轻敲击着御案,眼神深邃地望着殿外沉沉的夜色,似乎在回味着刚才宴会上发生的一幕幕。儿子们的雄心,臣子们的算计,宗室的立场,一切都清晰地映照在他心中。
良久,他嘴角浮起一丝莫测高深的笑容。
新的一年,开始了。
这大唐的江山,这权力的游戏,还远未到终局。
暗潮,才刚刚开始真正汹涌。
..............................
加个书架,点个催更,数据不是很好,求大大们支持一波,方便的送个免费小礼物 ,五星好评小作者跪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