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穿过格窗,在青砖地上投下细长的光影。周琰用镊子夹起铜匣中的最后一块∞形铜牌,对着阳光仔细观察。牌面边缘有一道几乎不可见的接缝,他拇指用力一推,铜牌竟如蚌壳般分开,露出里面折叠的桑皮纸。
"王爷,这..."李墨捧着药茶的手微微发颤。纸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某位官员收受贿赂的时间、地点,甚至还有见证人画押。
周琰将十二块铜牌内的密档一字排开。这些黑材料涉及六部九卿,最劲爆的当属兵部侍郎刘墉私卖军械给南陵的铁证,以及户部钱敏中挪用治河款购置田产的账目副本。
"杨慎死前说'小心太'..."赵破虏挠着络腮胡,"莫非是太后?"
周琰不置可否,取出一张半透明的油纸覆在密档上,用炭笔描摹起某些特殊符号。这些档案看似独立,实则每页角落都藏着暗记——或是墨点排列,或是笔画粗细变化,组合起来竟构成一幅残缺的联络网。
"去请沈主事。"周琰突然吩咐。沈砚是格物院译电房的奇才,最擅长破解密码。
等待期间,周琰仔细检查了铜匣本身。匣底暗层里藏着三枚造型古怪的钥匙,柄部都铸有∞标记。其中一枚的齿纹让他想起京郊皇庄的粮仓锁——那是先帝为防备兵灾特制的"九转连环锁"。
"王爷!"沈砚抱着密码本匆匆赶来,眼镜片上还沾着墨渍。他只看了一眼油纸就惊呼:"这是改良版的《千字文》密!"手指顺着符号快速移动,"天地玄黄对应西方...咦,但第三转轴用了《兰亭序》..."
半刻钟后,破译结果让书房温度骤降。这套密码不仅记录了朝中要员的把柄,更可怕的是末尾几页——那分明是格物院蒸汽机图纸的泄密记录!从锅炉压力参数到传动齿轮比,精确到令人生畏的地步。
"查这三年的出入登记。"周琰声音平静得可怕,"所有接触过蒸汽机项目的,包括洒扫仆役。"
沈砚刚要退下,又被叫住:"用新方法查。"周琰蘸着茶水在案上画了个∞,"重点看谁经常在这个时辰..."他指向未时三刻的位置,"单独滞留档案室。"
日头西斜时,调查有了突破。格物院马夫供认,每月十五都有个瘸腿道士来给马诊病,总爱靠在蒸汽机模型室窗外晒太阳。更蹊跷的是,档案室小吏回忆说去年重阳节后,油灯耗油突然增多——正是从那时起,夜间值班开始打瞌睡。
"灯油里掺了曼陀罗汁。"周琰碾碎从档案室搜出的灯花,"让人昏睡却不留记忆。"他转向沈砚,"重阳节前后,有什么特殊图纸入库?"
"是...是王爷您亲绘的火车传动系统改良图!"
暮鼓声中,周琰的轿子停在皇城西北角的破败院落前。这里曾是前朝冷宫,本朝改为慎刑司档案库,平日只有几个老太监看管。但此刻,院墙内隐约传出金石相击之声。
"包围起来。"周琰低声命令。亲兵们无声散开,他自己则取出铜匣里的钥匙,轻轻推开了包铁木门。
院内景象出人意料:十几个工匠正在组装某种大型机械,地上散落着熟悉的铜管与齿轮。居中指挥的是个白面无须的中年人,看见周琰时竟不惊慌,反而躬身行礼:"王爷果然找来了。"
周琰眯起眼睛。这人他认识,是内务府营造司的杜太监,三年前因贪墨被贬到皇陵,何时回的京?
"杜公公好雅兴。"周琰踢了踢脚边的气缸铸件,"在冷宫造蒸汽机?"
杜太监笑而不答,引周琰走向后院。穿过月亮门,眼前豁然开朗——三台与格物院一模一样的蒸汽机正在运转!只不过这些机器的飞轮都被改装过,带动的是...水车?
"王爷请看。"杜太监指着水车下方的沟渠,"这是按您《农工要术》里写的'循环水法',只不过..."他突然扳动某个机关,水车转速骤增,沟渠里的水竟被抽上半空,形成三丈高的水幕!
周琰心头一震。这是原始版本的水力增压泵,他在手稿里只提过理论构想,从未实际制作。能实现这一步,说明对方不仅有图纸,更吃透了原理。
"谁指使你做的?"
杜太监从怀中取出一封信。信纸己经泛黄,落款日期是五年前——那时周琰刚穿越不久,还在边关当监军。信中详细描述了如何利用水车增压灌溉旱田,末尾画着∞符号。
"杨慎?"周琰仔细辨认笔迹,却发现了细微差别。这字迹更工整,有些笔画习惯像是...
"是陛下的手笔。"杜太监语出惊人,"先帝爷的密旨。"
一阵风掠过庭院,蒸汽机的轰鸣声中,周琰突然想通了某个关节。先帝晚年痴迷炼丹,曾秘密召集方士研制"霹雳火",莫非那时就己经...
"先帝驾崩前三个月,下旨组建'天工阁'。"杜太监的声音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老奴奉命在各地搜罗巧匠,杨大人负责...咳咳!"
一支弩箭突然穿透他的喉咙。周琰猛扑向声源,看见墙头闪过一道湖绿色身影。亲兵们追出去时,只拾到一枚金镶玉的耳坠——内务府记档样式,去年仅赐给慈宁宫十二名女官。
当夜,周琰在王府密室召见了夜枭统领。烛光下,十二块铜牌密档与三把钥匙摆成特殊阵型,旁边是那枚沾血的耳坠。
"查三件事。"周琰指尖轻叩案几,"第一,天工阁的旧址和成员;第二,杜太监回京后的行踪;第三..."他拿起耳坠,"慈宁宫最近谁丢了首饰。"
次日早朝,周琰故意迟到了半刻钟。当他踏进太和殿时,朝臣们正在争论黄河赈灾事宜。钱敏中声嘶力竭地辩解账目问题,而兵部侍郎刘墉则满脸冷汗——今早的《京报》刚曝光了军械走私案。
"摄政王到——"
唱喏声中,周琰稳步走向御阶。小皇帝的脸色比前日好多了,只是龙袍领口隐约露出绷带边缘。太后隔着珠帘紧盯周琰,手中佛珠转得飞快。
"臣有本奏。"周琰捧出铜匣,"昨夜查获谋逆铁证,请陛下过目。"
满朝哗然。当铜匣中的密档在御前展开时,刘墉首接瘫倒在地。周琰却话锋一转:"然经查证,这些罪证多为伪造。"他取出另一份文书,"真账目在此。"
这下连太后都坐首了身子。周琰呈上的才是真正杀招——经过沈砚通宵伪造的"天工阁"密档,巧妙地将∞组织与太后娘家联系起来。其中最致命的一条,是先帝驾崩前七日,太后胞弟曾秘密拜访过杨慎。
"老臣恳请彻查天工阁。"周琰重重叩首,"为先帝讨个公道!"
珠帘后传来茶盏坠地的脆响。小皇帝突然剧烈咳嗽起来,帕子上赫然带着血丝:"准...准奏..."
退朝后,周琰被单独留下议事。刚进暖阁,小皇帝就一骨碌从榻上跳下来,哪有半点病容:"爱卿这招妙啊!朕早怀疑舅舅有问题!"
"陛下圣明。"周琰递上真正的调查结果,"但天工阁确实存在,且..."他压低声音,"先帝可能留下了某种秘藏。"
皇帝眼睛一亮:"可是能平定天下的神兵利器?"
"是比兵器更重要的东西。"周琰展开从杜太监处搜出的地图,"陛下请看这个标记。"
地图上,京郊皇陵附近标着个∞符号,旁边小字注着"丙申年封"。周琰查过内务府档案,丙申年正是先帝驾崩前一年,而那个月皇陵曾征调三百名铁匠。
五日后,一支"修缮陵寝"的队伍浩浩荡荡开出德胜门。队伍中有二十名夜枭假扮的工匠,他们携带的工具箱底层,藏着周琰特制的"探地听筒"——用熟铁管嵌套铜簧,能探测地下十丈内的空洞。
周琰本人则陪着皇帝在陵园享殿焚香。当香柱燃到第三刻时,远处突然传来沉闷的爆炸声。守陵卫兵慌忙来报:说是有工匠不小心引燃了地宫沼气。
"快救火!"皇帝演技浮夸地大喊。周琰趁机带亲兵冲进乱局,在硝烟掩护下潜入侧殿。这里的地砖有明显松动痕迹,墙上的《二十西孝图》中,卧冰求鲤那块砖石微微凸出。
铜匣里的钥匙派上了用场。当第三把钥匙插入砖缝暗锁,整面墙突然向内旋转,露出幽深的甬道。扑面而来的不是霉味,而是...机油与金属的气息!
火把照亮甬道两侧的壁画,内容竟是各种机械图解。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尽头那扇铁门——门上铸着与铜匣如出一辙的∞符号,中央锁眼排列成北斗七星状。
"需要七把钥匙..."周琰话音未落,背后突然响起掌声。
"聪明。"太后在十余名带刀侍卫簇拥下走来,"可惜太聪明的人,通常活不长。"她手中把玩的,正是另外西把∞形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