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古代当摄政王
回古代当摄政王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回古代当摄政王 > 第129章 漕运之争

第129章 漕运之争

加入书架
书名:
回古代当摄政王
作者:
南派的神
本章字数:
4640
更新时间:
2025-05-08

十一月廿八的灞桥车站飘着细雪,周琰站在新落成的货运月台上,看着工人们将江南漕粮卸下列车。蒸汽起重机发出有节奏的"嗤嗤"声,将千斤粮包轻松吊运到马车上,效率是传统漕工的十倍。

"王爷,户部急报。"亲卫踩着积雪奔来,递上盖着红印的公文,"江南漕帮聚众闹事,砸了扬州车站!"

周琰眉头微蹙,手指在公文上轻敲三下。他早预料到铁路会冲击传统漕运利益,但没想到反抗来得如此激烈。转身走向战房时,他的靴子在雪地上留下清晰的印痕,很快又被新雪覆盖。

"传令。"周琰在温暖的站房内摘下皮手套,"暂停所有漕粮铁路运输,改走运河。"

"这..."随行的转运使目瞪口呆,"那我们修铁路..."

周琰从怀中取出个铜制小盒,打开后是排精致的列车模型:"让漕帮自己选。"盒中模型展示了从人力搬运到蒸汽吊装的各种方案,最精巧的是个"水铁联运"的码头微缩景观——漕船可首接将货物卸到列车。

十一月廿九,周琰的马车碾过扬州城外的官道。窗外运河上,数百漕船密密麻麻地挤在码头,穿短打的漕工们举着"保我漕粮"的横幅。更远处,新建的扬州车站围墙被砸出个大洞,几节货车车厢歪在轨道旁。

"去码头。"周琰突然下令。当他的马车出现在漕帮总舵前时,喧闹的人群瞬间安静。为首的漕帮三堂主赵铁锚赤着上身,背后刺着"江河永在"西个青字。

"草民叩见王爷。"赵铁锚行礼时,腰间铜钱哗啦作响,"弟兄们不是造反,只为讨口饭吃..."

周琰扶起这位老河工,从袖中取出份图纸:"赵堂主请看。"图上详细标注着漕帮转型方案——组建"联运商社",承包水铁转运业务;年轻漕工培训为司炉工;老师傅担任水路向导。

"这...真能行?"赵铁锚摸着图上标注的薪资数字,手指微微发抖——那比现在收入高出三倍。

午时三刻,一场特别的演示在扬州码头举行。周琰设计的水铁联运平台首次亮相,漕船与列车无缝衔接的装卸过程,看得老漕工们目瞪口呆。当赵铁锚亲自操作蒸汽吊机,将粮包稳稳送上列车时,人群爆发出欢呼。

"王爷,有密报。"回程路上,亲卫低声道,"盐铁使暗中煽动漕帮,许诺每砸一个车站赏银百两。"

周琰望向运河上连绵的盐船,冷笑一声:"备船,去淮安。"

腊月初一,淮安盐运司衙门紧闭大门。周琰不慌不忙,命人在衙前广场架设"水力抽卤机"。这种用运河水流驱动的设备,能将盐井卤水提炼效率提高五倍。当盐工们看到白花花的盐晶如雪般涌出时,衙门里的老爷们坐不住了。

"王爷这是要断下官财路啊!"盐铁使郭崇韬冲出衙门,官帽都戴歪了。

周琰慢条斯理地展开《盐政新策》:"郭大人误会了。水力提盐省下的人工,正好去挖新盐井。"他指向远处的滩涂,"那里,能开十倍于现在的盐田。"

腊月初二,扬州传来捷报。漕帮三堂主带着改装方案说服了各分舵,更有三千漕工报名铁路培训。周琰立即启动"漕工转业令",首批学员将赴陇西学习机车驾驶。作为交换,漕帮负责排查运河沿线的反铁路势力——他们比官府更清楚谁在兴风作浪。

"王爷妙计。"转运使捧着名册赞叹,"既平骚乱,又得熟手工人。"

周琰却盯着运河地图:"还不够。"他在几处关键闸口画了圈,"这些地方要建联运码头。"这是更深远的布局——通过漕帮控制水陆枢纽,等于握住全国物流命脉。

腊月初三,周琰在淮安召开盐铁会议。当郭崇韬看到《盐税预估表》上翻倍的数字时,态度立刻软化。更让他心动的是周琰的承诺:新盐田可让盐吏入股分红。这个利益捆绑的策略,瞬间瓦解了最顽固的反对派。

"下官...愿效犬马之劳。"郭崇韬跪地时,官袍下的膝盖微微发抖。

腊月初西,两淮盐区改革启动。周琰派出的技术团队带着图纸分赴各盐场,同时颁布《新盐法》:废除引岸制,实行"产运分离"。盐户专心生产,运输则交给漕帮改组的联运商社。这个现代物流理念的雏形,将彻底重塑千年盐政。

午时,紧急军报打断了部署。运河上游的清江浦闸口被炸,正在通行的三十艘漕船沉没!周琰立即乘蒸汽船赶赴现场,同时发出两道命令:调陇西护路队沿运河布防;启用备用的铁路运盐通道。

腊月初五,清江浦现场一片狼藉。周琰蹲在断裂的闸板上,指尖抹过可疑的黑色粉末。"硝铵混合物..."他喃喃自语。这种配方绝非民间能有,必是军方人士涉案。

"查最近三个月所有火药调拨记录。"周琰对随行的皇城司干员低声道,"重点关注与盐铁使有往来的将领。"

腊月初六,幕后黑手浮出水面。皇城司在徐州副将家中搜出与郭崇韬的密信,约定"毁闸夺运"。更惊人的是,信中提及"上峰"要求嫁祸漕帮,制造民变。

"郭崇韬不过马前卒。"周琰在密室中审视证据,"真正的'上峰'..."他手指停在某个家徽上——那是郑国公府的标记。

腊月初七,周琰没有立即抓人。他反而在清江浦召开重建大会,宣布由漕帮承包新闸工程,朝廷预付三年运费作为资金。这个以工代赈的方案,让受灾漕工感激涕零。

"王爷,郑国公派人来'慰问'了。"亲卫讥讽道。来的是郑府管家,带着几车掺沙的陈米。

周琰亲自接待,还赠予联运商社的"干股凭证"。当管家看到每年可分红的数字时,老脸笑成了菊花。这个小小的反间计,将在郑国公集团内部埋下猜疑的种子。

腊月初八,重建工程全面展开。周琰设计的钢闸采用陇西精钢,配套的还有蒸汽启闭装置。当第一块闸板安装到位时,围观漕工中突然有人高喊:"王爷千岁!"这声呼喊很快变成震天声浪。

运河上的冰凌映着朝阳,周琰站在新闸上眺望远方。这条千年水道正在与钢铁轨道交融,形成全新的物流网络。他怀中那份《九洲联运图》上,蓝色水线与黑色铁轨纵横交错,编织成帝国未来的血脉。

更夫敲响晨钟,新的一天开始了。而在遥远的长安,郑国公府的大门也缓缓开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较量,才刚刚拉开序幕。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