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三的晨光穿透天工院东厢房的雕花窗棂,将一排排新组装的织机镀上金边。周琰站在墨衡设计的自动换梭装置前,手指轻抚过精钢齿轮的每一个齿尖。这个寒门学子通宵改良的部件,成功将断线率降低了七成。
"王爷,礼部急报。"亲卫匆匆递上盖着紫绶印的公文,"国子监三百生徒联名上书,抗议天工院招贤令破坏科举取士之制。"
周琰将公文随手放在堆满图纸的案几上,拿起墨衡的工图细看。图纸边缘密密麻麻的算式里,藏着几行小字:"学生曾见家父用相似结构改良纺车,然因匠籍所限,终老林泉..."
"传我令。"周琰突然抬头,"今日未时在天工院广场公开比试,国子监可派代表与本院学徒较量。"
巳时正,天工院大门外己聚集数百看客。国子监祭酒亲自领着二十名青衣学子前来"踢馆",为首的正是礼部尚书之子崔琰。他们抬来的书箱里装满经史子集,而天工院这边只摆着几台奇形怪状的机械。
"比试分三场。"周琰命人展开丈余长的白绢,"第一场,一个时辰内设计水利织机图纸。"
崔琰不屑一笑,当即挥毫画出《天工开物》中的传统水转大纺车。而墨衡却蹲在地上,用炭笔勾勒出全新的立式水轮结构,齿轮传动部分竟借鉴了钟表工艺。当两幅图纸并排展示时,老工匠们纷纷为墨衡的设计喝彩——这机器占地更小,效率却更高。
"第二场,实作。"周琰拍手令侍卫抬上两堆零件。国子监学子面面相觑时,天工院的学徒己熟练地开始组装纺机框架。墨衡更是独自完成了最复杂的齿轮箱,他手上厚茧在阳光下泛着油光。
崔琰突然高喊:"此乃奇技淫巧!圣人之道..."
"第三场就在圣人之道上比。"周琰打断他,命人展开十卷账册,"请计算江南三府织造局上月收支。"
国子监众人急忙摆开算盘,而天工院这边却推出台奇怪的铜制机器——这是周琰秘密指导墨衡制作的差分机雏形。当崔琰还在核对第三遍数目时,墨衡己通过曲柄转动完成了所有计算,结果与户部存档分毫不差。
围观人群中突然爆发出欢呼。原来是被新式织机抢了生计的老织工们,他们发现这台差分机能快速核算布料成本,让散户不再受奸商盘剥。
"王爷使诈!"崔琰摔了算盘,"此等匠器..."
"此乃圣人之道的延伸。"周琰从怀中取出《论语》,"孔圣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他转向沉默的国子监祭酒,"大人觉得,是只会背诵的学子有用,还是能学以致用的人才可贵?"
未时末,比试结果震动京城。更令人震惊的是周琰接下来的决定:天工院将与国子监合办"格致科",科举新增"实学"科目。而作为妥协,天工院学徒也需学习基础经义。
"王爷高明。"回府路上,亲卫忍不住赞叹,"这下堵住了那些腐儒的嘴。"
周琰却望着街边卖力吆喝的小贩:"真正的考验才刚开始。"他注意到几个衣着华贵的公子哥正在砸天工院学徒摆的算学摊——变革触动的利益,远比想象中庞大。
八月初西,周琰在工部召开紧急会议。新式织机推广遇到阻力:江南织造局拒绝支付专利费,湖广总督则禁止治下桑农出售生丝给官办作坊。
"传令各道。"周琰敲着《九洲矿产图》,"凡采用新式织机者,生丝税减两成。另..."他指向图上几处标记,"在这些矿区设立官办缫丝坊,用本地女工。"
工部侍郎大惊:"王爷,矿工之女多不识字..."
"正因如此更该给机会。"周琰展示刚收到的样品——某铁矿女工用矿渣染出的"铁锈绸",色泽独特且永不褪色。"明日开始,天工院增设女红班,由宫中尚服局女官任教。"
申时末,周琰府上来位意外访客:崔琰独自前来,要求参观天工院藏书阁。当夜烛光下,这位心高气傲的贵公子对着墨衡设计的齿轮组发了两个时辰呆,最后竟留下首《咏机赋》。诗中"精钢啮合如经纶,巧夺天工胜丹青"之句,后来成为新学派的宣言。
八月初五,更大的风波爆发。周琰刚踏入天工院,就听见女子尖利的争吵声。原来尚服局派来的女官拒绝教授匠户之女,称"贱业污了宫仪"。而被拒之门外的矿工女儿们正抱头痛哭,她们连夜赶制的"铁锈绸"样品散落一地。
"都进来。"周琰突然推开争执的人群。他拾起地上的绸缎,当众剪下一块系在自己玉带上:"从今日起,这就是天工院的勋章。"转身又对女官道,"要么留下教书,要么回宫继续绣那些没人穿的礼服。"
午时,天工院女红班正式开课。谁也没想到,第一堂课是周琰亲自教的——他演示如何用铜丝编织防火布基材。当那些粗糙的手指第一次操作精密的铜梭时,阳光透过窗棂,在她们脸上投下希望的光斑。
未时三刻,紧急军报打断了教学。陇西节度使快马传书:吐蕃使团携新式织机入境,结构与天工院的专利设计一模一样!更糟的是,他们用此机织出的氆氇,正在挤占大胤在西域的丝绸市场。
"果然泄密了。"周琰冷笑。他早料到会有这一天,立即下令:"启动'金茧计划'。"
八月初六,一场特别的品鉴会在鸿胪寺举行。吐蕃使臣得意地展示着盗版织机,却见大胤官员人人身着流光溢彩的金冰绸。当周琰将一杯葡萄酒泼在礼部尚书身上时,液体竟如荷叶露珠般滚落——这种新开发的防水处理技术,让盗版者目瞪口呆。
"贵使可知,"周琰慢条斯理地展开一卷金茧丝,"这种丝要养在含∞矿的桑田里。"他故意将检测仪靠近丝卷,指针纹丝不动——其实金茧根本无需∞环境,这只是迷惑对手的烟雾弹。
吐蕃使臣连夜派信使回国,而周琰己通过飞鸽传书,命令西域驻军加强边市检查。凡是试图携带蚕种出关者,一律"热情邀请"参观天工院新设立的丝绸博物馆——里面详细记载着假的金茧养殖法。
八月初七,周琰迎来意外助力。皇帝突然下旨,命后宫嫔妃学习新式织法,并亲自为天工院题写"经纬天下"匾额。原来崔琰那首《咏机赋》不知怎的传入了宫中,贵妃们竟争相以金冰绸裁衣为荣。
"王爷,好消息!"亲卫兴冲冲跑来,"江南织造局低头了,愿意每台织机支付五两专利费!"
周琰却盯着案上的《九洲矿产图》沉思。吐蕃的盗版行为提醒他,技术优势需要持续创新。他圈出几处偏远矿区,计划在那里设立秘密研发中心。第一个选中的,正是墨衡的家乡——那里有全大胤最好的铁矿,适合试验新型冶金工艺。
黄昏时分,周琰独自来到天工院后院的试验田。这里种植着从各地搜集的抗∞桑种,其中几株己结出奇特的银白色桑葚。他小心地摘下一颗放入检测囊,囊中的晶虫竟然避之不及——这或许是下一代防护材料的关键。
"王爷!"墨衡气喘吁吁地跑来,"学生根据您说的'齿轮变速'原理,改进了水力锻锤..."他展开的图纸上,复杂的连杆结构让周琰眼前一亮。这个寒门子弟或许不知道,他正在重现工业革命最伟大的机械原理。
月光下,师徒二人的影子投在正在组装的蒸汽机原型上。这台还显粗糙的机器,终将改变这个古老帝国的命运。远处打更的梆子声回荡在京城街巷,而天工院的灯火,依旧明亮如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