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将佛子拉下神坛
我将佛子拉下神坛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言 > 我将佛子拉下神坛 > 第 37 章 繁华掩波涛

第 37 章 繁华掩波涛

加入书架
书名:
我将佛子拉下神坛
作者:
亦随春生
本章字数:
5056
更新时间:
2025-02-18

清晨的法华寺笼罩在薄雾之中,空气中弥漫着檀香与晨露的气息。觉净跏趺而坐,身着一袭米黄白色的袈裟,袈裟上绣着细密的佛莲纹样,他的双手结成禅定印,面前的青灯微微摇曳,灯芯跳跃,将他清瘦的身影投射在身后的墙上,显得格外高大。

往日里,他总能轻易地将心神沉入佛法的海洋,任由经文洗涤心灵,可今日,却总觉得心猿意马。

"南无妙法莲华经,南无妙法莲华经......"他的念诵声渐渐变得飘忽,眼前仿佛浮现出楚念音的身影。

那日她来寺中求法时的场景又浮现在眼前:她身着一袭素白衣裙,长发如瀑,眉眼如画,虽是俗家弟子,却透着几分超凡脱俗的气质。她跪在老方丈面前,双手合十,语气中带着几分焦急:"方丈,若朝中有佞臣想要铲除楚家,我该如何破局?"

老方丈微闭双目,合掌道:"施主,一切自有天定,若人力无法挽回,且听天命。"

觉净猛地睁开眼睛,额头上已经渗出细密的汗珠。昨夜的那个梦境又浮现在眼前:一片猩红中,楚念音从高处坠落,她的长发在空中飘散,嘴角溢出血珠。觉净记得自已在梦中想要伸手去接她,却总是差那么一点,眼睁睁看着她消失在血色的深渊。

那一抹猩红,那滴血珠,那声未尽的呼喊,如同一把利剑,狠狠地刺入他的心头。

"阿弥陀佛......"他喃喃自语,合上双目,却发现那抹猩红始终挥之不去。修行数十年,他早已将七情六欲收敛得如同枯井,可为何会对一个俗家弟子如此牵肠挂肚?难道说,真的是缘分未了?

寺内的钟声悠扬响起,一声声佛号荡漾在晨雾中,惊醒了沉思中的觉净。他站起身,活动了一下酸涩的肩膀,袈裟的布料摩擦发出轻微的沙沙声。晨光透过窗棂洒落,照在他清瘦的身影上,桌上的青灯忽然一阵摇曳,灯芯发出轻微的"噼啪"声,一缕若有若无的黑气从灯芯中飘散,瞬间消散在空气中。

觉净心中一凛,伸手轻轻拨开灯罩,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四周。青灯的光芒在晨光中显得格外清冷,修行之路,本就充满了各种考验,无论是内心的执念,还是外来的干扰,都需以平常心对待。可为何,那抹猩红却总是在他闭上眼睛时,如影随形地出现在眼前?

将军府内

这几日都阳光和煦,可府内气氛异常凝重。楚念音足不出户,不是畏惧流言,而是早已看透了这场阴谋的本质。她常在书房中静坐,手中着一枚玉佩,眼神深邃如海,她在找西州一行父亲的破局之法。

那些蜚短流长,不过是有人想要扳倒楚家的手段罢了,柳钰婉随意捏造楚远业欲谋反一说,皇帝震怒之下,罢免了柳知泉的官职。柳知泉一气之下将柳钰婉关入柴房,让她反思自已的过错。消息在京翎城的官员中传开后,那些曾经对楚家指指点点的人,无不噤若寒蝉。

从此,京翎城的官员们再也不敢轻易议论楚家。将军府门前的石狮依旧威严,而楚念音的不畏强权,也在街坊瓦肆流传开来。

太子启程出发的日子也到了。

太子萧凌誉伫立在宫门前的台阶上,手中握着一柄青玉柄的折扇,这柄折扇是皇后亲手交予他的,扇面上的金龙栩栩如生,游弋于碧波之间,仿佛随时会跃出水面,直冲云霄。

"阿誉,你要记着,此番前去雍西城,万万不可意气用事。"皇后端着茶盏,目光落在太子身上,声音不疾不徐,带着几分关切,"两国交好,非是一时一事之功。你要以大局为重,切莫因一时之气,坏了两国和亲的大计。"

太子微微欠身,目光中透出几分坚定:"儿臣谨记母后的教诲。"

皇后点点头,目光落在太子腰间悬挂的玉佩上。那是一块上好的和田玉,玉质温润如脂,正面刻着一条盘旋的青龙,背面则刻着"谨言慎行"四字,笔画遒劲有力,寓意深远,这是皇后亲手为太子挑选的。

"你且看这玉佩,"皇后轻声说道,目光中透出几分深意,"青龙象征着你的身份与地位,而背面的四字,则是你行事为人之道。柳家之事你需要警觉,储君就该有储君的样子。"

太子将玉佩摘下,放在掌心细细端详。他的眉眼生得极好,眉如远山含黛,目似秋水泓泓,鼻梁高挺如峰,唇角含笑,举手投足间自有一股与生俱来的贵气。

"母后放心,儿臣定当谨记教诲,不辱使命。"太子的声音沉稳有力,透出几分决心。

皇后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她知道,这个儿子自小就聪慧过人,深谙为臣之道。只是如今他即将远赴边境,前方未知的风险,让她忍不住多叮嘱几句。

"对了,"皇后又补充道,声音中透出几分叮嘱,"此番前去,切莫与西州的官员太过亲近。虽说两国和亲,但人心难测,不可不防。"

太子点头,眼中闪过一丝了然。两国和亲虽是美事,远不是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他心中明白,前方的路虽然艰难,但他一定会谨记母后的教诲,不负重托。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名内侍匆匆走进来,躬身禀报道:"启禀皇后娘娘、太子殿下,时辰已到,启程仪仗已在宫门前候着。"

太子放下玉佩,正要转身离去,皇后突然又叫住了他:"阿誉。"

太子停下脚步,回头看向母亲。皇后注视着他,眼中闪过一丝不舍。她走上前,亲手将太子的衣领整理好,又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声音中透出几分关切:"一路平安。"

太子低下头,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转身,大步走出御花园。阳光洒在他的龙纹锦袍上,将他的身影拉得老长。

仪仗队最前方,一面巨大的"北"字金旗迎风招展,猎猎作响。两侧各竖立着十面红色龙纹大旗,旗面上绣着盘踞的金龙,栩栩如生。

太子的金銮仪仗紧随其后,十二名身着玄色锦袍的侍卫,手执红漆描金的长戟。乐队随后,乐师身着朱色锦缎,吹奏着笙箫,乐声悠扬。

太子的目光落在最中间那辆金漆马车上,那是为和亲公主准备的。马车两侧各有一盏宫灯,灯罩上绣着金色的云纹,在秋风中轻轻摇曳。

立秋已过半月,京城的天气渐凉。太子抬头望向天空,几片枯黄的落叶在空中打着旋儿,轻轻落在仪仗队的红色旗帜上。远处的宫墙在秋阳下泛着淡淡的金光,宫檐上的飞檐翘角如同展翅的凤凰,直指苍穹。

萧凌誉翻身跨上自已的乌骓马,马鞍上镶嵌着碧玉,缰绳用真丝制成,绣着金色的云纹。他轻轻一提缰绳,马儿立刻迈开四蹄,整齐的队伍随之缓缓向前移动。

秋风拂过,带来一丝凉意。太子转头看向随行的礼部侍郎林源,淡声道:"舅父,此次和亲,关乎两国邦交,万不可有半点差池。"

林源连忙躬身应是,声音恭敬:"殿下放心,林家定当竭尽全力,确保此次和亲圆满成功。"

太子点点头,目光再次落在那辆金漆马车上,他想起临行前父皇的叮嘱,嘴角的笑意不自觉地加深了几分。

楼台耸云天,繁华映日边。 市井人如织,车马喧阗阗。 玉堂金马地,笙歌彻夜连。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