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悲欢
婚姻悲欢
当前位置:首页 > 言情 > 婚姻悲欢 > 第11章 端午姐打柴叶

第11章 端午姐打柴叶

加入书架
书名:
婚姻悲欢
作者:
万千希望
本章字数:
4652
更新时间:
2025-07-08

日子流水一样过去,很快到了端午,当地又叫五月多。周红霞早就为娘家父母和妹妹做了新衣服,叫潘建国送过去了。当然也替潘建国做了一套。本来按照周红霞的性格,肯定也会替公婆做的,但是鉴于几月前的阴影,实在无法做到大度释怀。

端午节前一天早上,潘建国与周红霞商量,端午节是传统节日,按理应该是一家人一起过的,明天我们就随便弄几样,把老人喊过来吃饭。你放心,不要你做饭,一切都由我来做。而且我马上去街上买肉之前就去我妈家一趟,要他们保证不再针对你。

周红霞其实仍然心有余悸,内心里是很不愿意与婆婆一起吃饭的。然而人类的悲喜并不相同,在她来讲,婆婆是曾经是想要她命的生死仇人;而在自己男人心里,那是生她养她的亲嫡嫡的妈妈。如果自己执意反对,男人肯定也不会说什么,但是心里肯定有不能与父母团聚过节的遗憾,这种遗憾积累多了,便会不知不觉影响夫妻感情。

当下就沉默不语,男人自觉按照沉默就是默许的意思来理解。于是骑着自行车本来应该向西去公社所在的镇上的,现在是向南绕过小桥到了东侧再向北。到了父母家的时候,父母正在吃饭。他看到父母喝的大麦彩子粥稀得能照见人影,一人一块又干又硬又黑的饼,一个鸭蛋大概是吃了一个星期了,心里想到自家经常吃着油炸鸡蛋饼,厚米粥,心里觉得特别难过,当即就掏了五块钱给他妈妈。

并且说,“你看你们这么省做什么,粮食没了可以上街去买啊。现在媳妇给人家做衣服,能苦不少钱呢!我妈,不是我说你,如果要不是你看不惯媳妇,做出那等要命的事情,我们何至于分家,不分家大家一起吃,也不至于吃得这么差啊。你们如果舍不得吃,饿出毛病来,不还是我们的事情。”

小老奶给儿子说的也没法吱声,只是说,“小大国子,你长大了,能教训你妈了?你一早上不在家伺候你们家老太太,跑我这里来做什么?你们家现在也不让我去了,我的儿子媳妇都不认我,我活着还有什么劲,要不是还没见到孙子,我早就不想过了。我们还能吃什么,你爸你妈老了,干活费劲了,又没有别的来钱出处,就是这稀粥能喝饱就不错了。当初分家的时候,一共分那点粮食,麦收还要几天呢,收了麦子还要打啊晒啊,生产队还要上交公粮然后才能分,这不得又好一段日子啊!”

潘建国听了他妈说得这么可怜,真的很惭愧分家以后两三个月了,虽然偶尔来看一下,也没想到关心他们有没有粮食吃。想到妈妈年轻时生了好几胎都没有成活,说是什么七朝风,就是生下的孩子不到七朝(天)就脐带感染夭折了,最后就剩下自己宝贝一个,担惊受怕地把自己扶养大,妈妈对自己该寄予多大希望啊,现在自己不但不能朝夕陪着他们,还让他们过着这样的苦日子,真是不孝啊。

妈妈看他露出惭愧的表情,“大国子,你回去哦。只要把你媳妇信奉好了,好好跟你过日子,我们辛苦点算什么?我们这么大年纪了,还能过几年?也是妈妈不好,她懒就懒,败家就败家,我只当看不见不就行了么?为什么非要去管教她呢,现在好了,都不让我们和你们一起住了。我的儿子我却天天没法看见了。”

潘建国虽然心疼妈妈,但是他今天要上街赶集买明天的中饭菜,还有下午包粽子的糯米,还有包粽子的芦苇叶子还没有打,不知道有没有被别人打光了呢?想叫爸妈打的,又怕这么大年纪一旦脚一滑掉河里去怎么办?

所以赶紧把今天的来意跟他妈说了,他妈听了却说,“我们就不去了,你们自己吃就行了,你那个家我们可不敢沾边了,又要说我害他的。我们也不想费事包粽子了,我们两个老鬼要吃什么好吃的,随便煮口粥吃吃就行了。”

潘建国说,“我们己经商量过了,就是她主动说要请你们去过节的,我们本来就是一家人,只是分开住,又没说是分家。我是你儿子怎么可能不管你。”好说歹说,费了许多口舌,其实他平时那么机灵的一个人,就是没有想到他妈只是以退为进,欲擒故纵,最后假装是盛情难却,勉强答应前往。

潘建国赶紧要上街,还说,你们答应了就好,我赶紧上街,回来还要打柴叶呢,也不知道还有没有了。说完以后,偏腿上车,然后忽然又回头说,“对了,有件喜事告诉你们,红霞怀孕了,你们马上就要抱孙子了,高兴不高兴?”说完,不等老两口反应过来,便骑车走了。

老两口听到当然也是开心,忽然就有了过节的心劲。本来说不包粽子的,现在也忽然想包粽子了,儿子说上街买糯米的,回来肯定还要走我们这里,我们向他要点糯米,多包一点,送几个给他们,就大国子以前哪里做过什么时啊,哪里就会包粽子了?那媳妇本来就懒,又要做衣服,还能指望她。只是上次分家的时候,一捆去年的柴叶没拿过来,不过陈的柴叶也没有清香味,不如去河边打一点。

房子出门向西就是一条小河,这条小河通向东西向的潮河。两人到了小河边,发现近处基本己经没有嫩的柴叶了,一般人们打柴叶包粽子,都是打上面第二、三根,最上面包着芯的自然不能要,靠近芯的第一根叶面不大,一般留着长。但是下面的柴叶又太老了,包的粽子口感不好。

因为今天己经是五月多前一天,人们大多几天前就打好了柴叶,现在说不定己经在家里用水煮好准备包了,因此靠近岸上的柴叶都经过了许多人的手哪里还有好的叶子。然后他们就向密密的芦苇丛中深入,脚底下也越来越滑,偏偏大的嫩叶子都在远处高处,他们根本够不着。越往里走接近水面了,不能再向里走了。好在他们有几十年的打柴叶的丰富经验和操作技巧。先从根处折断一根芦苇,然后把芦苇顶端的柔软的细支绕折一下,形成一个圈,就做成了一根类似套马杆的工具,所不同的是他们要套的当然不是马,而是远处的芦苇顶端。把顶端套住,往面前拉,这样上面的叶子就到了近处,就这样也采了许多,每采一把就用细麻绳系成一捆,这样也有西五捆了。准备再采一点就回去了,因为其时西周一片寂静,早上吃的照见人影的稀饭根本不抗饿,加上这样打柴叶确实也耗费体力,渐渐地有点头昏眼花了。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