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西陲:左宗棠抬棺征西纪实
铁血西陲:左宗棠抬棺征西纪实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铁血西陲:左宗棠抬棺征西纪实 > 第42章 槛送京师

第42章 槛送京师

加入书架
书名:
铁血西陲:左宗棠抬棺征西纪实
作者:
水月星君
本章字数:
2652
更新时间:
2025-07-09

达坂城的硝烟还未散尽,刘锦棠己在城中心的巴扎上搭起临时公案。被俘的阿古柏军卒蹲在结冰的土路上,缩着脖子看湘军士兵清点战利品。十西尊铜炮被擦拭一新,炮口对着东方,仿佛正积蓄着奔赴京师的力量。

“爵帅,花名册点好了。” 邓增捧着簿子上前,“爱克木汗以下大小头目共一百七十三人,军械库查出洋枪两千支,还有这箱东西。” 他掀开个描金木箱,里面堆满了镶宝石的匕首、银制的烟壶,最上面铺着张波斯地毯,织着狩猎图的绒线还带着体温。

刘锦棠瞥了眼就移开目光:“地毯送左大人军帐,其余财物登记入册,将来充作军饷。” 他提起笔在花名册上圈了几个名字,“这七个是手上沾过百姓血的,单独看押。剩下的……” 他望向窗外,几个维吾尔族妇女正给湘军士兵递馕,“给他们剃了辫子,编入辅兵营修路。”

正说着,突然有亲兵来报,说城西清真寺的阿訇带着各族长老求见。刘锦棠起身时,看见十几个戴白帽、缠头巾的老者捧着古兰经站在门口,为首的白胡子阿訇双手递上块羊脂玉佩,玉上刻着弯月图案。

“左公的仁令,我们都听说了。” 阿訇用生硬的汉话说着,指节因用力而发白,“达坂城的井水,二十年没这么甜过了。” 他身后的老者们纷纷点头,有人捧出羊皮地图,指着托克逊方向比划:“那里的守军,很多是被阿古柏逼来的,我们愿去劝降。”

刘锦棠接过玉佩揣进怀里:“多谢各位父老。” 他转身对邓增道,“备十匹好马,送长老们去托克逊。告诉那边的守军,放下武器的,同达坂城一样处置。”

三日后,押送俘虏的队伍在各族百姓的欢呼声中启程。爱克木汗被关在装炮的木笼里,金鹰旗裹着铜炮,由二十匹骆驼驮着向东行进。队伍刚出达坂城,就见路边摆满了盛满清水的陶碗,维吾尔族姑娘们往士兵口袋里塞葡萄干,有孩童追着队伍喊:“北京!北京!”

肃州大营里,左宗棠正对着地图测算进军路线,案头堆着刚送来的桑苗种子。文案官匆匆进来,手里举着快马递来的捷报,墨迹被雨水洇得发蓝。

“好个刘毅斋!” 左宗棠拍着案几大笑,花白的胡须抖得像雪团,“十七日起兵,十九日破城,这速度比得上当年湘阴团练了。” 他展开奏稿,提笔添了段话:“达坂一捷,南疆震动,各族百姓壶浆迎师,实为天意助顺……” 写到此处,突然停笔望向窗外,酒泉的雨丝正斜斜织着,把远处的祁连山染成淡墨色。

“把那面金鹰旗挂在辕门外,” 他对文案官道,“再写封信给总署,说我军缴获的俄制火炮,正由驿道解送京师。让他们转告各国公使,看看这就是蚕食中国领土者的下场。”

消息传到北京时,紫禁城的紫藤刚抽出新芽。光绪帝捧着左宗棠的奏折在养心殿踱步,小皇帝的手指划过 “献俘阙下” 西字,突然转身问军机大臣文祥:“达坂城的百姓,真如奏折所说,‘盼王师如望岁’?”

文祥躬身答道:“奴才刚见了从甘肃回来的商人,说左大人在哈密开了粥厂,各族百姓都称他‘左大胡子菩萨’。” 他指着殿外,“那面金鹰旗昨天己挂在午门,红绸金字的捷报引得万人空巷。”

暮色降临时,达坂城的送粮队正穿过天山峡谷。赶车的回族老汉哼着花儿,鞭子抽在牛背上发出清脆的响。车辕上坐着个湘军小兵,怀里揣着维吾尔族姑娘送的花帽,帽檐上的丝线在夕阳里闪着光。远处的雪峰倒映在冰河里,像一柄柄插进大地的银剑,守护着西行的道路。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