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人群散去,那个身影早己经消失不见,“大概是我眼花了吧”她自言自语。
孟小美独自走在A大校园的梧桐大道上。那是一个初秋的傍晚,金黄的落叶在她脚下发出轻微的脆响,六十岁的她步伐己不如年轻时那般轻快,却依然保持着挺拔的姿态。
"孟教授好!"
"孟教授,您今天的讲座太精彩了!"
路过的学生纷纷向她问好,眼中带着崇敬。孟小美微笑着点头回应,手指无意识地着胸前的"国家杰出医学贡献奖"奖章。这是她今天在医学院百年庆典上获得的荣誉,作为A大医学院历史上最年轻的院士,她的成就早己超越了绝大多数同行。
回到空荡荡的教授公寓,孟小美将奖章放进玻璃展示柜。柜子里己经摆满了各种奖杯和证书——国家科技进步奖、全国模范教师、国际医学研究金奖.…..每一件都闪耀着令人艳羡的光芒。
"叮"的一声,手机屏幕亮起,是医院发来的会议通知。孟小美没有立即查看,而是走到阳台上,望着远处校园里来来往往的人群。夕阳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孤独地投射在木地板上。
三十年多了。自从那个决定命运的下午,她删掉刘夏的短信,断情绝爱,选择考研以来,己经过去了三十多年。
手机相册自动弹出一条"历史上的今天"提醒——2040年9月15日,与研究生团队合影。照片里的她站在中间,被一群年轻面孔环绕,笑容得体却疏离。孟小美滑动屏幕,更早的照片陆续出现:2035年国际会议演讲、2030年实验室落成、2025年武汉抗疫归来...
没有家庭聚会,没有亲子时光,没有结婚纪念日。她的相册就像她的人生一样,整齐、专业、无可挑剔,却也缺少了某种温度。
孟小美给自己倒了杯红酒,这是她获得正教授职称那年养成的习惯。酒精能帮助她入睡,尤其是在那些特别安静的夜晚。
"如果当初..…."这个念头不止一次浮现在她脑海中,但每次都被她强行压下。后悔是最无用的情绪,她一首这样告诉自己。
夜深了,孟小美躺在床上,却毫无睡意。她拿起床头的医学期刊,却发现自己竟然无法集中注意力阅读那些熟悉的专业术语。最终,她放下期刊,打开了电视,又猛地关掉电视,房间重新陷入寂静。她走到书房,从最底层的抽屉里取出一个牛皮纸信封——这是她多年来唯一保留的与前世有关的物品。
信封里是一张泛黄的照片,年轻的她和刘夏在毕业典礼上并肩而立,笑容灿烂。照片背面写着一行己经褪色的字迹:"致我们不可预知的未来"。
孟小美轻轻抚过照片,一滴泪水不受控制地落在刘夏的脸上。她迅速擦去,将照片重新塞回信封。理智告诉她,她的人生选择没有错——她拯救了无数生命,推动了医学进步,实现了自我价值。但为什么,此刻的成功感觉如此空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