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洒进院子,苏若含正在整理药材,忽然听见厨房传来一阵碗碟碰撞声。她探头望去,只见娘亲正踮着脚想够高处的橱柜,身形有些踉跄。
"娘!"苏若含连忙跑过去扶住她,"您腰不好,这些活让我来。"
娘亲叹了口气:"娘老了,不中用了。以前还能帮你晒药、熬汤,现在连个碗都端不稳..."
苏若含心头一酸。自从药庄生意做大后,她整日忙里忙外,竟忽略了最亲的人。
"娘,您别这么说。"她扶着娘亲坐下,"我正想跟您商量件事呢。"
她从柜子里取出一个精致的木盒:"您看,这是州府刚送来的订单,要一百盒'养心丸'。这药最讲究火候,非得您这样的老把式才能掌控。"
娘亲眼睛一亮:"真的?娘还能帮上忙?"
"当然!"苏若含笑道,"我想请您当制药坊的'监工',专门指导火候。"
娘亲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好!娘一定给你把好关!"
正说着,苏若雪挎着篮子从外面回来,脸上带着倦容。自从嫁到赵家后,她每日天不亮就要起来做一大家子的饭,还要下地干活。
"姐,你怎么又瘦了?"苏若含心疼地拉着她坐下。
苏若雪勉强笑笑:"没事,就是最近活儿多..."
苏若含看着她粗糙的双手,突然有了主意:"姐,我记得你绣活很好,对不对?"
"还行吧..."苏若雪有些疑惑,"怎么突然问这个?"
"德济堂最近接了个大单子。"苏若含兴奋地说,"州府要一百个药囊,上面要绣'安神静气'西个字。我想请你来做。"
苏若雪连连摆手:"我不行...那都是给达官贵人用的,我这点手艺..."
"谁说的!"苏若含从柜子里取出一个样品,"你看,这是城里绣坊做的,针脚还没你细呢!"
苏若雪接过仔细看了看,眼中渐渐有了光彩:"这...我确实能绣得更好..."
"那就这么定了!"苏若含拍板,"一个药囊工钱二十文,一百个就是二两银子!"
"二两?!"苏若雪惊得瞪大眼睛。这相当于赵家半年的收入!
"而且可以在家做。"苏若含补充道,"材料我让人送来,绣好了再取走。"
苏若雪激动得红了眼眶:"若含...姐谢谢你..."
从那天起,娘亲每天都会去制药坊"监工"。虽然只是坐在一旁指导,但老人家精神明显好了许多,连腰疼都减轻了。
而苏若雪的变化更大。她白天做完家务就专心绣药囊,赵家人见她能挣钱,态度也好了不少。最让人惊喜的是,她绣的药囊精美异常,州府来人验货时赞不绝口,当场又追加了二百个的订单!
这天傍晚,苏若含正在记账,忽听院门被推开。抬头一看,竟是姐姐拎着包袱回来了!
"姐?你怎么..."
"若含,"苏若雪眼中闪着坚定的光,"我想和离。"
原来赵家人见苏若雪能挣钱,竟想霸占她的工钱,还要她教全家女子刺绣好开铺子。苏若雪不肯,就被关在柴房里饿了一天。
"姐支持你!"苏若含拍案而起,"明日我就让白大哥帮你写和离书!"
白玉堂得知后,二话不说就带人去赵家。不到半日工夫,和离书就办妥了。更解气的是,赵家还赔了五两银子的"养身钱"!
"姐,以后你就住家里。"苏若含帮姐姐收拾房间,"我想好了,咱们在后院开个绣坊,你当掌柜,专门接药囊、香包的活儿。"
苏若雪激动地抱住妹妹:"若含,姐这辈子最幸运的事,就是有你这么个妹妹!"
绣坊开张那天,村里十几个姑娘媳妇都来报名。苏若雪耐心地教她们针法,很快就带出了一支熟练的绣工队伍。
而娘亲那边更是热闹。老人家不仅指导制药,还把自己多年的药膳食谱整理出来,做成了一本《苏家药膳集》。苏若含特意请人刻版印刷,在德济堂售卖,竟成了抢手货!
一个雨后的傍晚,一家人围坐在院子里。娘亲捧着新熬的茯苓膏,苏若雪绣着新花样的药囊,苏若含则翻看着账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若含啊,"娘亲突然感慨道,"娘从没想过,咱们家能有今天...”
苏若含放下账本,环顾这个温馨的小院。前世的她只顾自己攀附权贵,最终落得众叛亲离。这一世,她终于明白:真正的幸福,不是金银满屋,而是家人相伴,同心协力。
"娘,姐,咱们该请几个人了。"她柔声道,"咱们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夜风轻拂,带来阵阵药香。远处,德济堂的灯笼在夜色中熠熠生辉,照亮了这个曾经贫苦、如今充满希望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