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女大学生的故事
三个女大学生的故事
当前位置:首页 > 言情 > 三个女大学生的故事 > 第5章 三个女大学生的故事(五)

第5章 三个女大学生的故事(五)

加入书架
书名:
三个女大学生的故事
作者:
仲夏夜未央
本章字数:
5088
更新时间:
2025-07-07

市长在征服了林小曼这朵带刺的“黑玫瑰”之后,他又在追寻着下一个目标......

今天,是川城举行春季古董拍卖会的日子。拍卖会场上,水晶吊灯将展厅照得通明,空气中悬浮着香槟和皮革装帧画册的气味。宾客们三三两两地聚在展柜前,低声交谈,偶尔举杯轻碰。

中央展台上,一件“北宋汝窑天青釉洗”被单独陈列在防弹玻璃罩内,柔和的射灯光线打在釉面上,泛出雨过天青的淡雅色泽,旁边立着一份鉴定证书---“经X射线荧光检测,与故宫博物院藏汝窑数据吻合度98.7%”。

陈雨桐,一位人大毕业的考古学博士,32岁,作为特邀鉴定专家出席。她身着剪裁利落的藏青色西装套裙,站在展台旁,指尖轻轻抵着玻璃罩,她额头微蹙。

她身后不远处是周市长,身穿灰色三件套西装,袖口是两枚战国谷纹玉璧,正端着香槟,目光若有似无地扫过她的背影。周市长今天是以“文化保护官员”的身份出席,实则是暗中操控拍卖流向。

拍卖行的经理刘凯手持话筒,声音洪亮:“各位嘉宾,接下来是本次拍卖的压轴古董,北宋汝窑天青釉洗!起拍价800万,每次加价50万!”

举牌声此起彼伏,价格迅速飙升到1500万。

就在这时,陈雨桐突然上前一步,声音清冷:“请暂停!”全场安静下来了!

刘凯笑容僵硬地问:“这位女士,你有什么问题?”陈雨桐从包里拿出便携式紫外线灯:“能打开玻璃罩吗?我想确认一个细节。”

周市长突然插话,带着饶有兴趣的笑意:“刘经理,既然是学术探讨,不妨就让这位女士......?”

陈雨桐扫了刘凯一眼,自报家门:“陈雨桐,国立文物鉴定中心。”刘凯擦汗说:“这...这不符合规矩啊!”

周市长说:“开吧,有问题,我来负责。”工作人员犹豫着打开了玻璃罩。

陈雨桐戴上白手套,拿起釉洗,用紫外线灯一照,釉面突然浮现出蜘蛛网状荧光纹路!这时陈雨桐冷笑:“北宋窑工可不会用现代‘冰裂纹’化学试剂。还有......”她翻转釉洗,指尖指向底款“奉华”二字:“真品的‘奉’子第三笔是逆锋起笔,这件却是顺锋。这是苏州‘高古堂’2016年的仿品,市场价不超过30万。”

全场哗然!

某地产商怒吼:“老子刚才都叫到了1800万!”刘凯面色惨白:“这...这不可能!我们有科学检测报告的!”陈雨桐从手机里调出数据:“X射线数据是伪造的。真品钙含量应该是12.3%,这件高达......”

周市长突然鼓掌打断:“精彩!”

他缓步走到陈雨桐身边,俯身轻嗅她发间的檀香混着一丝消毒水的味道,轻声说:“苏博士,好眼力!不过......”突然他从她手里接过釉洗,指尖“不经意”擦过她手腕的脉搏。“有些真相...说出来是要付出代价的。”展厅的灯忽然暗了下来,展柜玻璃反射出他眼底的寒光。

拍卖会草草收场了,陈雨桐走出艺术中心时,夜雨初停。她没有注意到:街角一辆黑色的轿车上,市长正把玩着那件“赝品”釉洗。没有人知道,今天这场拍卖会是市长亲自导演的。

秘书:“要处理掉她吗?”

市长说:“不,先查查她儿子是在哪个幼儿园。”

陈雨桐的儿子陈小宇今年5岁,在市立幼儿园中班,这孩子原本是一个健康活泼的小男孩,笑起来胖嘟嘟的小脸上还有两个小酒窝,非常招人喜欢。可是就在拍卖会结束后的不久,孩子参加完学校组织的“文物体验日”之后,突然就出现了视力问题。

后来,陈雨桐让儿子回忆一下那天活动的过程,儿子说那天活动时,每个小朋友都分到一件仿古文物,他也被“随机”分到一件“青铜小鼎”,玩完小鼎以后,他觉得眼睛有点痒,就用手去揉眼睛,当晚回来后,陈雨桐就发现孩子的眼睛发红,带往医院,医生说是普通结膜炎。

一周后,小宇的视力突然下降,看东西模糊,走路撞到门上,视网膜开始病变,眼球出现灰白色浑浊点。

陈雨桐心急如焚,连忙带小宇去找眼科主任,这个眼科主任和市长的关系密切,主任建议小宇去做视网膜扫描,最后确诊小宇是铅中毒性视神经炎,需要立即手术,否则会失明。

陈雨桐崩溃了,失声痛哭,这时护士“随口”提到“这种手术只有北京的王教授能做...,但他下周就要出国了。”

恰巧这时,周市长来此医院视察工作,听闻此事后对陈雨桐表示:“王教授是我的同学,我可以帮你联系。”接着,市长把手机递给陈雨桐,屏幕上的王教授正在机场候机,如果再不做手术就来不及了。

此时的陈雨桐己经心乱如麻,她立刻跪求周市长帮她联系王教授,让他儿子尽快到北京做手术。

然而,陈雨桐通过周市长介绍,找到北京的王教授时,事情并没有像她想象的那么简单,她又要面临着一次艰难的选择。

陈雨桐坐在会诊室里,手指紧紧地攥着病历本,指节发白。王教授推门而入,手里拿着一份CT片和一份论文草稿。

王教授坐下来,摘下眼镜,揉了揉眉心,“陈女士,小宇的情况...比预想的要复杂。”接着,他将CT片放在灯箱上,指着视神经附近的阴影说:“铅沉积的位置太深了,常规手术的风险很高。”

接着,他抬起眼睛,看向陈雨桐:“但是,我有一个新的术式,可以试试。”

陈雨桐急切地问:“什么术式?成功率有多少?”

王教授翻开一份医学期刊,“视神经微创减压术,全球只有12个人做过,成功率...70%。”接着他又翻到了最后一页,指着署名,“这是我去年发表的论文,但......有人质疑我的数据造假。”他叹了口气,从抽屉里取出一份学术举报信。

陈雨桐皱着眉,接过举报信,发现举报人是某高校医学院副院长。

王教授语气低沉地说:“这位副院长...最近在评审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资格。”我的团队和他有竞争。

陈雨桐警觉地说:“您想让我做什么?”王教授微笑着说:“我听说你丈夫在教育部高教司工作?”这时王教授把一份文件推到陈雨桐面前,这是一份某副院长涉嫌学术不端的“证据”,“如果”能把这些‘材料’递到合适的人手里......

陈雨桐翻看文件,发现里面的“证据”似是而非,明显是刻意编排的。她冷笑着说:“您这是让我丈夫帮您打压竞争对手吗?”

王教授不紧不慢地说:“陈女士,学术圈的事情...有时候是需要推一把的。”接着他又拿出那份手术同意书,“签了它,明天手术就用新术式,”他的指尖指了指成功率那一栏,“否则...按常规方法,成功率不到40%”。

陈雨桐又一次面对临两难的选择,那么她到底是签还是不签呢?请接着往下看。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