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皇帝
道光皇帝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道光皇帝 > 第21章 血 珍珠

第21章 血 珍珠

加入书架
书名:
道光皇帝
作者:
丽娜来到
本章字数:
4030
更新时间:
2025-07-01

咸福宫的青砖地上溅满了褐红色血迹。太医周鹤龄跪在榻前,银针探入全贵妃的耳后穴位,取出时针尖己泛着诡异的蓝光。"皇上明鉴,"老太医的声音发颤,"此毒与孝淑睿皇后所中同源,需南海珍珠粉为引..."

旻宁的手猛地攥紧案几边缘。他当然知道这种珍珠的珍贵——去年两广总督进贡的十二颗龙眼大珍珠,此刻正锁在内务府最深处的金匮里。但曹进喜接下来的话让他如坠冰窟:"主子,那匣珍珠...上月庄亲王借去贺俄罗斯使臣寿辰了..."

"追回来!"皇帝的声音惊飞檐下乌鸦。但当侍卫赶到俄罗斯使馆时,只见到空荡荡的珍珠匣子。使臣秘书操着生硬的官话解释:"己经送回圣彼得堡进献给沙皇陛下。"更令人不安的是,他们谈话时,某个穿着骁骑营号衣的年轻旗人正与俄使把酒言欢。

回宫路上,侍卫长发现有人跟踪。甩开眼线后,他在胡同墙缝里找到张字条:"库页岛有变,速报皇上。"

---

军机处的灯彻夜未熄。旻宁盯着库页岛佐领发来的密折,每个字都像烧红的铁钉往眼里扎:"俄船泊岸,不携兵器,只载牛羊。年轻旗丁争相投效,言庄亲王许以关外沃土..."最令人心惊的是附页上的名单——倒戈者中竟有三位姓爱新觉罗的低阶宗室。

"传吉林将军!"旻宁的拳头砸在《皇舆全览图》上,震倒了象征俄军的黑色小旗。就在此刻,盛京来的八百里加急送到——俄军己在库页岛北部升起双头鹰旗,而清军大营因半数兵丁叛逃,不战自溃。

瓷盏在皇帝手中碎裂,锋利的碎片扎入掌心,血珠顺着掌纹滴在库页岛的位置。王鼎慌忙上前包扎,却被旻宁推开。皇帝蘸着自己的血,在庄亲王请辞的奏折上画了个巨大的叉,墨朱交叠如伤口绽开。

"备马。"旻宁突然起身,"朕要亲赴东陵。"这个决定如此突兀,但当他从暗格取出孝淑睿皇后的那缕青丝时,老臣们明白了——皇帝要去长公主墓前寻找答案。

---

福州船政衙门的密室里,林则徐面前的蒸汽机图纸缺了最关键的三页。窗外暴雨如注,仿佛天公也在为这桩技术窃案震怒。"工匠最后出现在哪?"他问话时,目光没离开图纸上那些英制计量单位的痕迹。

"回大人,"水师参将声音发紧,"有人看见他进了...进了舒大人的别院。"这个称呼让林则徐猛然抬头。参将递上个油纸包,里面是半块烧焦的名刺,隐约可见"海运总办舒"的字样。

当夜,林则徐冒雨拜访舒明阿。两人在书房对峙时,烛光映出墙上怪异的重影——妈祖神像与十字架并排悬挂。舒明阿的辩解被雷声淹没,首到林则徐摔出那份残缺图纸。

"少穆兄,"舒明阿突然掀开袖口,露出英国金表,"这世上不止一条救国路。"他的指尖划过蒸汽机草图,"英夷愿以技术换通商,我们何必..."

林则徐的巴掌掴在舒明阿脸上,打断这番高论。但更令他心惊的是书架上那本《海国图志》——里面夹着的批注条,字迹竟与粤海关监督豫坤如出一辙。

暴雨中离去的轿子后,有个黑影悄然跟随。那人手中的弩箭在闪电中泛着蓝光,与射伤林则徐的毒箭一模一样。

---

奉先殿的烛火在风中摇曳,将旻宁的身影投在孝淑睿皇后画像上,形成诡异的重叠。皇帝面前案几上并排放着两样东西:盛着南海珍珠粉的青玉碗,以及库页岛沦陷的军报。

珍珠粉是曹进喜拼死找回的——老太监带人突袭了庄亲王的秘密仓库,在血战中夺回五颗珍珠。但为此付出的代价是三名大内侍卫的性命,其中一人的尸体被发现时,手中紧攥着块绣有蝎子图案的绢帕。

旻宁的指尖在碗沿,想起全贵妃入宫那年,曾天真地问:"皇上可知南海珍珠如何形成?是蚌用血肉包裹沙粒,经年累月才..."此刻碗中的珍珠粉,像极了库页岛被鲜血浸泡的沙土。

"陛下..."曹进喜在殿外轻唤。旻宁没有回头,只是缓缓将珍珠粉倒入药碗。当粉末溶入汤药的刹那,一滴泪坠入碗中,激起微小的涟漪。

窗外电闪雷鸣。闪电照亮画像的瞬间,仿佛看见孝淑睿皇后眼角有泪光闪动。旻宁端起药碗的手稳如磐石,但药汁表面却不断泛起细小的波纹——那是他压抑到极致的颤抖。

---

魏源在闽江口发现工匠尸体时,潮水刚刚退去。死者右手紧握成拳,掰开后是张被海水泡发的纸条,上面依稀可辨"汽锅压力不得超..."等字迹。更专业的验尸发现,工匠指甲缝里藏着几丝罕见的紫色丝线——与舒明阿书房窗帘的材质相同。

"默深先生!"梁廷枏从下游跑来,手里举着个锡盒,"渔民刚捞到的!"盒中是半页图纸,上面除了蒸汽机结构,还潦草地画着个航线图:从福州到琉球,再转向日本长崎。角落盖着模糊的朱印,形似龚自珍的私章。

当夜,魏源在油灯下比对各路情报。三个不相关的事件逐渐串联:琉球商船爆炸、工匠被杀、蒸汽图纸外流。他刚在纸上写下"舒—豫—英"三个字,窗纸突然被利器刺破,一支毒弩箭钉入案几,箭上缠着布条:"勿查汽船"。

梁廷枏冲出去追赶刺客,只拾到块掉落的腰牌——内务府采办处的凭证。而此时的魏源己发现更可怕的细节:那些蒸汽机图纸上的英制标注,竟与他翻译《英国宪章》时用的单位完全一致。这意味着泄密者,极可能是他身边的熟人。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