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里的职场生存课
水浒里的职场生存课
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 > 水浒里的职场生存课 > 第4章 花和尚醉闹,寺庙翻天

第4章 花和尚醉闹,寺庙翻天

加入书架
书名:
水浒里的职场生存课
作者:
弦维局
本章字数:
4808
更新时间:
2025-06-30

各位看官,今天咱聊《水浒传》里最“离谱”的一出——第三回“赵员外重修文殊院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一个杀猪匠出身的提辖,摇身变和尚,却把寺庙搅得鸡飞狗跳,戒酒戒肉?不存在的!这故事里,规矩撞上野性子,撞出的全是咱身边的理儿。

先把这出闹剧的来龙去脉说清楚。上回说到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成了朝廷要犯,一路狂奔躲到雁门县,正巧撞见被他救过的金老汉。金老汉赶紧把他拉到女儿金翠莲家——哦对了,金翠莲这会儿己经嫁给了当地富豪赵员外。

赵员外是个体面人,知道鲁智深是条好汉,也怕官府抓他,就出了个主意:“五台山文殊院的智真长老跟我熟,你去当和尚避避风头吧。”鲁智深一听急了:“我可不当和尚!我要喝酒吃肉!”赵员外劝他:“先避祸,以后再说。”

就这样,鲁智深剃了头,法名“智深”,成了五台山的和尚。可他哪耐得住清规戒律?没几天就手痒了。这天,他溜下山,见个酒铺就进去,连喝了十几碗酒,醉醺醺地回寺。守山门的和尚见他喝酒,拦着不让进,鲁智深火了,一拳一个,把和尚们打得东倒西歪,一路闯到佛殿,还把供桌掀了。

智真长老赶来,只说了句:“智深,你醉了,回去歇着吧。”没罚他。可鲁智深没记性,过了些日子,又下山喝酒,这次更猛,不仅喝光了店里的酒,还抢了卖狗肉的,抱着狗肉边走边吃,醉得路都走不稳。

回寺时,山门关了,他一拳把山门打烂,冲进去就打和尚。有和尚举着扁担拦他,他一把夺过,抡得风车似的,把廊下的金刚像都打塌了半边。智真长老没法,叹着气说:“你这性子,五台山留不住你,我写封信,你去东京大相国寺吧。”就这样,鲁智深揣着推荐信,又上路了。

这故事看着像闹剧,实则藏着太多过日子的学问。

先说鲁智深这“大闹”,根本就是“规则过敏症”发作。寺庙有寺庙的规矩:不喝酒、不杀生、不打架,他偏要反着来。这像啥?像刚进职场的愣头青,领导说“开会别迟到”,他偏踩点来;公司规定“不准在办公室吃东西”,他偏捧着麻辣烫啃。不是故意捣乱,就是骨子里受不了束缚。可话说回来,规矩不是用来憋死性子的,是用来让一群人好好相处的。你看鲁智深,两次大闹,打了和尚,毁了佛像,看似痛快,实则给帮他的赵员外、护他的长老添了多少麻烦?现在多少人仗着“我性子首”,就随便破规矩,最后坑的还是帮过自己的人。

再看智真长老,这老头可太懂“看人下菜碟”了。换作别的和尚,早把鲁智深赶走了,可他知道鲁智深是“佛性未泯的野菩萨”——打死镇关西是为救弱女,不是乱杀人;闹寺院是喝多了,不是心眼坏。所以第一次闹,他轻轻放过;第二次闹,他没骂没罚,只给指了条新路子。这像啥?像好老师教学生,调皮捣蛋的孩子,不是非要按“乖学生”的模子刻,而是找到适合他的路。现在多少家长老师,见孩子不合群就急,非要逼他“懂事”,其实啊,野性子未必是坏事,找对地方就能发光——鲁智深后来在大相国寺倒拔垂杨柳,不就成了传奇?

还有赵员外,这人才是“人情世故大师”。他帮鲁智深,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周全考虑:先送寺庙避祸,怕长老不依,就出钱重修文殊院;鲁智深闹出事,他肯定也暗中打点。这像啥?像生活中帮朋友的聪明人,不是光说“有事找我”,而是真能拿出办法,还把后续麻烦都想到。现在多少人帮人只图嘴上痛快,朋友真出事了,躲得比谁都快。赵员外告诉你,帮人要帮到底,更要帮到点子上。

再说说那些被打的和尚,他们代表了“规则的僵化派”。鲁智深第一次醉归,他们不是好好劝,而是举着棒子围上去;第二次大闹,他们还是只会硬拦。结果呢?越拦打得越狠。这像啥?像小区里的保安,见外卖员进小区,不是引导登记,而是首接推搡,结果吵起来;像商场里的店员,见顾客多看了两眼商品,就翻着白眼说“不买别碰”,结果被投诉。守规矩没错,但死守规矩,没点灵活劲儿,反而容易把小事闹大。

往深了说,这一回其实讲的是“包容”二字。智真长老包容鲁智深的野,是因为看到他的善;赵员外包容鲁智深的闯祸,是因为认可他的义。反过来,鲁智深虽然闹,但没真伤人性命,对长老始终带着几分敬重——第二次闹完,长老一说“你走吧”,他就乖乖听了。这告诉咱,人和人相处,就像齿轮咬合,总得互相让点缝。你容我三分野,我敬你三分情,日子才能转得顺。

现在社会也一样,有人爱穿汉服逛大街,有人爱带着宠物去公园,有人说话首得像刀子——这些“不一样”,只要不害人,就该有容身之地。就像五台山容不下鲁智深,不代表他不好,只是不合适;大相国寺后来能容他,因为那儿有菜园子让他管,有泼皮让他收拾,正好对了他的脾气。

还有个细节特有意思:鲁智深两次大闹,都跟“酒”有关。他不是爱喝酒,是离了酒就不像自己。这像啥?像有人离了音乐就写不出东西,有人离了运动就浑身难受。每个人都有“续命的东西”,可能是爱好,可能是习惯,只要不伤人,就该留着。长老没逼他戒酒,只是换个地方让他折腾,这才是真聪明——堵不如疏,强拧的瓜不甜。

回头看鲁智深的离开,不是失败,是“找对场子”。五台山是清修的地方,不适合他这号“见了不平就想挥拳”的主儿;大相国寺人多事杂,正好需要他这样的硬茬镇场子。这像极了职场跳槽,不是你不行,可能是这个平台不适合你。有人在国企觉得憋得慌,去了创业公司就如鱼得水;有人在学校当老师觉得累,去培训机构讲课就发光发热。别死磕,换个地方,可能就顺了。

这一回说到底,就是告诉咱:野性子不可怕,没地方安放才可怕;规矩不可怕,僵化到没人性才可怕。鲁智深再野,有长老指路;寺庙再严,有赵员外周全。生活里,咱既别学鲁智深瞎闯祸,也别学死规矩的和尚瞎较劲,更要学学长老和赵员外——眼里能容事,心里能装人,手里有办法。

看官们,鲁智深揣着长老的推荐信下了五台山,这一路可不会消停。你想啊,一个刚闹完寺庙的花和尚,路上能不惹点事?下一回,他就到了桃花村,撞上“小霸王”周通强娶民女,这好戏可就开场了!咱接着看“花和尚大闹桃花村”,看看这野菩萨又怎么替人出头!咱接着拆!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