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五十年:京畿血鉴
乾隆五十年:京畿血鉴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乾隆五十年:京畿血鉴 > 第75章 罗敬亭:西洋科技的求援

第75章 罗敬亭:西洋科技的求援

加入书架
书名:
乾隆五十年:京畿血鉴
作者:
紫气东来黄貔貅
本章字数:
3296
更新时间:
2025-06-26

马蹄疾驰,京城的轮廓在暮色中渐渐清晰。

顾维桢伏在马背上,寒风灌入衣领,他却浑然不觉。脑中反复推演着案情,从杭州珍藏阁的灰烬,到那些竹制书签上的页码行数。磷光,藤气,墨迹,不再是孤立的线索,它们被一根无形的线串起,指向一个深不见底的旋涡。

这己非查案,而是战争。一场无硝烟,却足以焚毁国本的战争。对手的目标,是扼杀思想。那枚被他紧攥的书签仿佛仍在掌心,烙印着一行字:思想的自由,是一切自由之母。

抵达京城,顾维桢未回府,也未去刑部。他调转马头,拐入琉璃厂一条僻静的巷子,在观古斋门前勒住了马。

店铺里光线昏暗,空气中弥漫着旧纸与霉尘混合的味道。他将一本《梦溪笔谈》置于柜上,指尖在封面上不轻不重地叩了三下。

“掌柜,此书可缺页?”

柜后的老掌柜抬起眼皮,扶了扶鼻梁上的圆眼镜,慢悠悠地接过书册。“公子稍待。”他并未翻看,而是朝内堂扬了扬下巴,“得让里头的师傅瞧瞧,他眼神好。”

顾维桢在一张旧木椅上坐下,静静等待。这是他与钦天监监正罗敬亭的秘密接头点,观古斋是罗敬亭的产业,方才的问话,是最高级别的紧急暗号。

一盏茶的功夫,一个身着粗布短衫的男子从内堂走出。他身形微胖,面容朴实,手里端着一个陶碗,径首放在顾维桢面前。

“客官,喝口水解解乏。”碗里的茶水浑浊,飘着几根粗劣的茶叶梗。

顾维桢端起碗,却没有喝。他的目光落在男子那双粗糙的手上。指节处有薄茧,像是常年劳作所致,但虎口与指尖内侧,却有墨迹浸染留下的淡青色痕迹。

一股极淡的松烟与矿石混合的气味,从男子身上散发出来。那是钦天监为了绘制星图、演算历法而特制的墨锭才有的味道。

此人,正是罗敬亭。

顾维桢不语,只将茶碗在手中轻轻转动。

罗敬亭见他这般模样,干咳一声,压低了声音:“杭州之事,令人扼腕。西学之书,确是佳品。”他顿了顿,像是在斟酌词句,“西人于格物之学,有独到之处。譬如烈火,其燃,非独赖木石,亦需‘活气’。物性各异,则其焚烧之色、味、速皆有定数。若知其理,火场勘验便事半功倍。”

他用最平实的语言论述着基础的化学原理。顾维桢的思绪飞速旋转,将这些原理与杭州的案情一一印证。火龙藤之所以能助燃,便是因为它燃烧时能大量释放所谓的“活气”。

“先生说笑了。”顾维桢放下茶碗,碗底与桌面发出一声轻响,“这琉璃厂内外,怕是只有钦天监的墨,才有这般味道。您亲自在此煮这种劣茶待客,想必不是为了与我探讨格物之理。”

罗敬亭的身躯微不可查地一僵,随即苦笑一声,朴实的伪装褪去,露出属于朝廷重臣的锐利目光。“顾大人明察秋毫。让你见笑了,这身打扮,连我自己都觉得憋屈。”他揉了揉发酸的腰。

“我来,非为西学存亡。”罗敬亭的声音陡然低沉,其中透出一股压抑的恐惧,“焚书,只是个开始。”

他向前凑近,手微微发颤。“他们要斩断的,是人与‘天’的联系!毁了格物之学,下一步,就是染指历法星象!钦天监一旦失去精准的观测与推演,星象错乱,西时不分,那将是动摇国本的浩劫!我不是在救西学,我是在救大清的‘国运’!”

罗敬亭的这番话,彻底颠覆了顾维桢的预判。他以为对方是因思想钳制而求援,未曾想竟是为了国运。

顾维桢没有立刻回应,反而反问:“先生方才所言的西学原理,于刑案之上,确有实效?”

罗敬亭一怔,显然没料到他会问这个。他定定地看了顾维桢两眼,从怀中取出一个油纸包,放在桌上,推了过去。

“大人可验此物。”

顾维桢解开油纸包,里面是一卷绘制精细的图纸。图上所绘,是一支西式火铳,其构造之精巧,远胜清军现役的鸟枪。而在图纸下方,用蝇头小楷密密麻麻地标注了数名将领的姓名。

顾维桢的目光扫过那些名字,瞳孔骤然收缩。这些人,皆是京畿防营手握兵权的将领,也无一例外,全是和珅的心腹。

杭州的焚书案,京城的军方火器图纸。两条看似毫不相干的线索,被罗敬亭决然地绑在了一起。文字狱的阴影之后,兵变谋逆的獠牙己然若隐若现。

顾维桢缓缓卷起图纸,指节因用力而泛白。他抬眼望向罗敬亭,声音平静得可怕。

“此物,我收下了。”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