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90年代,带全村发家致富
穿越90年代,带全村发家致富
当前位置:首页 > 言情 > 穿越90年代,带全村发家致富 > 第8章 只要咱兄弟齐心,就没什么坎儿过不去

第8章 只要咱兄弟齐心,就没什么坎儿过不去

加入书架
书名:
穿越90年代,带全村发家致富
作者:
灵纹殿的诺亚奥特曼
本章字数:
4718
更新时间:
2025-06-15

看着摊位上的货物,陈砚墨转头对父亲说:

“爹,今儿收成不错。”

“您先和二弟回去,我去集市上再转转。”

父亲点点头,招呼着陈砚朗往回走。

陈砚墨独自穿梭在集市的街巷,先是在肉摊前驻足,称了一斤肥瘦相间的猪肉。

又在农具铺挑了一架结实的木梯,还在瓦匠那里买了满满一车青瓦。

他雇了辆板车,将东西一股脑儿堆上车,这才往家赶。

一进家门,陈砚墨就高声喊道:

“娘!快出来瞧瞧!”

母亲闻声从厨房探出头,看到儿子拉着满车东西,又瞅见那一大块猪肉,眉头一皱:

“你这孩子,乱花什么钱!”

嘴上责备着,眼里却满是笑意。

陈砚墨将猪肉递过去,讨好地说:

“娘,您辛苦操持家务,中午就用这肉炖个汤,给咱全家补补!”

放下肉,陈砚墨又招呼陈砚朗:

“二弟,来帮我扶着梯子,咱家屋顶那几块破瓦得赶紧换了,不然赶上下雨又得漏。”

陈砚朗二话不说,挽起袖子就过来帮忙。

梯子刚架好,父亲就从屋里走出来,

伸手要接陈砚墨手里的瓦:

“还是我来吧,你爬高危险。”

陈砚墨却灵活地一闪,握住父亲粗糙的手:

“爹,您歇着,我年轻,腿脚利索。”

“这些年您为家里操劳,该让我们小辈出出力了。”

说着,他己经踩着梯子往上爬,青瓦在他怀里码得整整齐齐。

陈砚韬也搬来小板凳坐在一旁,仰头喊道:

“哥,我给你递瓦!”

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院子里,陈砚墨蹲在屋顶上,瓦片与瓦片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

母亲在厨房切肉的咚咚声,父亲和二弟在下面叮嘱小心的话语,交织成一首温暖的家庭乐章。

这一刻,所有的辛苦与疲惫都化作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陈家小院里缓缓流淌。

正午的日头高悬,蝉鸣声一阵接着一阵。

陈砚韬背着破旧的书包,一路小跑在乡间小路上,书包里的书本随着步伐拍打着他的后背。

远远望见自家小院升起的袅袅炊烟,肉香混着柴火的气息钻进鼻子,他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娘!我回来啦!”

陈砚韬推开门,就看见母亲正掀开锅盖,浓郁的肉香瞬间在小院里弥漫开来。

他踮着脚趴在灶台边,眼巴巴地望着锅里翻滚的肉块,

“娘,肉是不是快好了?我都闻见香味啦!”

母亲笑着用筷子头蘸了点肉汤喂给他,

“再等等,炖得烂乎才好吃。”

饭桌上,青瓷大碗里的红烧肉泛着油亮的光泽,萝卜吸饱了肉汁,软嫩香甜。

陈砚墨刚把最后一片瓦铺好,跳下梯子就被陈砚朗拽到桌前,

“哥,快洗手吃饭!”

陈砚韬先把最大的一块放进父亲碗里,

“爹,您最辛苦,多吃点!”

父亲望着碗里的肉,粗糙的手掌在衣襟上擦了擦,

“好,好,我家韬子懂事了。”

说着又把肉夹到陈砚墨碗里,

“你今天爬高上低的,得多补补。”

陈砚墨看着碗里来回 “旅行” 的红烧肉,眼眶有些发烫,又把肉夹给母亲,

“娘,您忙前忙后做饭才辛苦,您吃。”

母亲拗不过,咬了一小口,眉眼都弯成了月牙,

“香,真香,咱一家人在一起吃饭,比啥都香。”

陈砚韬咬下一大口红烧肉,油汁顺着嘴角往下淌,他也顾不上擦,兴奋地说道:

“咱们以前只有过年才吃肉,居然现在也吃上肉了!”

陈砚朗笑着用袖子帮弟弟擦掉嘴角的油渍,

“是啊,日子总算有盼头了。”

陈砚墨看着两个弟弟满足的模样,目光坚定:

“以后我们家一周吃两三次肉,身体是脱贫致富的本钱嘛。”

“只要咱们好好干,往后顿顿有肉吃都不是事儿!”

父亲听了,默默往孩子们碗里又添了几块肉,

烟袋锅在鞋底磕了磕,浑浊的眼睛里闪着光。

饭吃到一半,陈砚朗突然放下碗筷,

“哥,今天集市上还有个事儿。”

“我瞅见国强和邻村的王屠户在嘀咕,也不知道又在盘算啥坏主意。”

陈砚墨眉头微蹙,随即又舒展开来,夹了一筷子菜放进弟弟碗里,

“别管他,咱们把自己的日子过好就行。”

“只要咱兄弟齐心,就没什么坎儿过不去。”

陈砚韬挥舞着筷子,信心满满地说:

“就是!等我再研究研究鱼饲料,把鱼养得更肥,竹制品的生意也再扩大些,看他们还能耍什么花招!”

饭毕,父亲将烟袋锅往鞋底轻轻一磕,站起身来:

“我下午接着编竹席,前些日子收的竹子还有些存货,正好能用上。”

说着,他拍了拍陈砚朗的肩膀,

“朗子,你也搭把手,咱爷俩今儿争取多编几张。”

陈砚朗咧嘴一笑,露出两排大白牙:

“爹,您就瞧好吧!”

话音未落,他己快步朝着堆放竹料的棚子走去。

母亲开始收拾碗筷,嘴里念叨着:

“地里的菜长得差不多该补种了,我下午去翻翻地,种些新苗。”

陈砚墨赶忙上前帮忙,

“娘,我陪您一起去,正好搭把手。”

母亲笑着点点头,眼里满是欣慰。

陈砚韬背起书包:

“那我先去学校了,下午放学回来帮爹编竹席!”

说罢,一溜烟儿跑远了,书包上的小铃铛随着步伐叮当作响。

地里,陈砚墨握着锄头,一下一下地翻着土,汗水很快浸透了后背。

母亲蹲在一旁,将嫩绿的菜苗小心地栽进土里,不时抬头叮嘱:

“墨儿,翻土的时候注意别太用力,别伤了蚯蚓,它们可是松土的好帮手。”

陈砚墨认真地点头,手上的动作却没有放慢。

另一边的竹料棚里,陈砚朗早己熟练地拿起竹刀,利落地将竹子劈成竹篾。

他的手腕灵活翻转,竹刀与竹子碰撞出有节奏的 “咔咔” 声,不一会儿,粗细均匀的竹篾便堆成了小山。

父亲在一旁编竹席,时不时赞叹:

“朗子这手艺越发精进了,编出来的纹路比我年轻时还规整。”

陈砚朗闻言干劲更足,将竹篾递给父亲时还不忘打趣:

“等我再练练,保准编得比您还好,到时候您就歇着!”

父子俩有说有笑,手中的活计却丝毫没落下,

一张张竹席在默契配合下逐渐成型。

日头西斜时,菜园里新栽的菜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像是在向辛勤劳作的母子俩道谢;

棚子里,新编好的竹席整齐地摞在一起,散发着淡淡的竹香。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