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她揣着刚腌好的咸鸭蛋,对陈砚朗说:
“朗儿,陪娘去小华家串串门。”
陈砚朗耳朵瞬间红了,嗫嚅着应了声 “好”,
跟在母亲身后往小华家走去。
乡间的夜静谧而温柔,
月光洒在蜿蜒的小路上,
陈砚朗的心跳声在寂静中格外清晰。
到了小华家院外,陈母拍了拍儿子的肩,低声说:
“你在这儿等着,娘进去说说话。”
陈砚朗点点头,局促地站在墙边,
手指无意识地着衣角。
目光时不时往院内张望 。
陈母迈进小华家堂屋,小华娘慌忙起身相迎,端出刚沏的凉茶。
两人在桌旁坐下,陈母望着墙上小华的刺绣,率先开口:
“他婶子,不瞒你说,今儿来是想跟你商量个事儿。”
她从怀里掏出那枚珍藏的银镯子,轻轻放在桌上,
“我家老二朗儿,心思都在小华身上。”
“你看,让他俩处对象咋样?”
小华娘回道:
“陈嫂子,不瞒你说,我早瞧着朗儿踏实肯干,是过日子的人。”
“小华那丫头,平时在家也总念叨陈家二哥……”
话没说完,里屋传来轻微的响动,像是有人碰倒了凳子。
陈母会心一笑,握住小华娘的手:
“他婶子,我就三个儿子,没女儿。”
“往后小华进了陈家的门,我一定把她当亲闺女疼。”
“逢年过节的新衣,平日里的吃食,保管一样都不少!”
小华娘眼眶有些,反手拍了拍陈母的手背:
“陈嫂子,你这话我记下了。”
“孩子们的事儿,就这么定了!”
话音刚落,里屋传来细碎的脚步声。
陈砚朗悄悄踮脚往窗内张望,
正撞见小华躲在门后。
陈砚朗猛地转身,
后背紧贴着冰凉的土墙,
却听身后传来一声轻呼。
他僵硬地回头,正撞进小华慌乱躲闪的眼神 ——
原来她不知何时绕到了院外,发间还别着朵半蔫的野菊。
两人西目相对,空气仿佛瞬间凝固,
首到陈母的声音打破尴尬:
“朗儿,走啦!”
回程路上,月光给陈砚朗的影子拉得老长。
陈母笑眯眯地瞥着儿子紧绷的侧脸,故意逗他:
“瞧你这模样,脸比灶膛里的火炭还红。”
陈砚朗喉结动了动,想辩解却又不知从何说起,最后只憋出句:
“娘,你别乱说。”
推开陈家院门,油灯昏黄的光晕里。
陈砚韬正趴在桌上补暑假作业。
听见动静,他像只受惊的兔子蹦起来:
“二哥!你们怎么去这么久?”
陈父放下手中的竹篾,
目光在儿子泛红的耳尖上扫过,
了然地笑了笑。
“他爹,砚墨,都来!”
她眼角眉梢都是藏不住的笑意,
“小华娘应下了,往后啊,小华就是咱陈家的准儿媳!”
陈砚韬欢呼着扑过来:“哇!二哥要有媳妇咯!”
陈父却慢悠悠地装上一袋烟,火光在夜色中明明灭灭:“好啊。”
陈砚墨站在一旁,
看着母亲眼角的皱纹都笑成了月牙。
突然想起白日里翻地时,母亲捶腰的模样。
他转身去厨房舀了瓢凉水,递给笑得气喘吁吁的母亲:
“娘,喝点水歇着。”
陈母接过水瓢,却顺势拍了拍儿子的手背:
“墨儿,等你先成了亲,在办你二弟的终身大事。”
陈砚墨挠了挠头,
目光扫过弟弟们嬉笑的模样,
又看向母亲欣慰的脸庞,突然开口:
“娘,爹,我们先建房子吧,再谈结婚的事。”
“家里的老房子住了这么多年,也该翻新了。”
“结婚没个像样的新房可不行。”
陈砚朗愣住,“大哥,建房子可不是小事……”
陈砚韬却兴奋地跳起来:
“好啊!我要住带大窗户的新房子!”
陈父吧嗒了一口烟,眉头紧锁:
“建房子得花不少钱,咱家钱够吗?”
陈砚墨目光坚定,拍了拍胸脯:
“钱的事我来安排!”
“卖竹制品也攒了些,还能找相熟的木匠赊些材料。”
他环视一圈家人,提高声调接着说:
咱们建西栋二层的小平楼,爹娘住一栋,宽敞些好养老;
我一栋;二弟一栋;
三弟那栋先空着,等他长大成家,想怎么布置就怎么布置。
每栋都带个小院子,能种些花花草草,还能养鸡养鸭!
陈母听得眼眶微微,嗔怪道:
“你这孩子,什么都替家里想。”
陈父重重地点了点头,把烟袋往鞋底磕了磕:
“行!就按墨儿说的办!”
陈砚韬欢呼着抱住大哥的胳膊:
“大哥最厉害!我要帮忙搬砖!”
陈砚朗看着大哥,眼中满是感激:
“大哥,辛苦你了。”
屋内的气氛热烈起来,
一家人围坐在桌前,
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建房的规划。
陈父掏出纸笔,认真画起草图;
陈砚韬叽叽喳喳说着想要在院子里搭秋千;
陈母则盘算着要种些什么菜。
月光透过窗棂洒进来,映照着每个人脸上的笑容。
这一刻,关于未来的憧憬与希望,在陈家小院里悄然生长。
天刚蒙蒙亮,陈家小院便热闹起来。
陈砚墨早早出门,请来镇上口碑最好的木匠和泥瓦匠。
工人们扛着工具说说笑笑地进了院子,
测量地基、商讨布局,院子里一时间充满了此起彼伏的讨论声。
陈砚朗和陈砚韬,天不亮就去了河边。
只不过今天他的竹篓里比平时多了几条活蹦乱跳的鲜鱼。
回到家,陈砚朗将鱼交给母亲后。
便撸起袖子加入建房的队伍,和工人们一起搬砖、拌水泥。
汗水很快湿透了他的衣衫,可脸上的笑容却怎么也止不住。
突然听到母鸡们发出 “咯咯哒” 的欢快叫声。
陈砚韬好奇地凑近一看,
惊喜地发现鸡窝里躺着几颗圆滚滚、
还带着余温的鸡蛋!
“娘!爹!鸡生蛋了!”
陈砚韬兴奋地大喊,声音里满是雀跃。
一家人闻声赶来,陈母小心翼翼地捧起鸡蛋,眼角笑出了褶子:
“哎哟,咱们的鸡开始下蛋了,这可是件大喜事!”
陈父也笑得合不拢嘴,吧嗒着烟袋说:
“攒上些鸡蛋,就能拿到镇上去卖,又能给家里增收一笔。”
陈砚墨看着鸡蛋,思索片刻道:
“除了卖,留些给娘补身子,再给小乐和小华家送些去。”
陈砚朗点头赞同:
“大哥说得对。”
陈砚韬在一旁蹦蹦跳跳:
“我每天都好好喂鸡,让它们多下蛋!”
陈母着鸡蛋,
突然看向陈砚墨,
目光透着慈爱与盘算:
“墨儿,上次去说你和小乐的事,她娘没给个准话。”
“这次正好借送鸡蛋,我再去探探口风,把话说开了!”
陈砚墨耳根泛红,低下头闷声应了句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