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
“明太祖既有二十多位皇子,为何偏偏立孙?”
“这岂不是埋下祸根?”
“倘若诸王中有人野心勃发,天下怎能安宁?”
始皇帝不解朱元璋此举。
按理来说,皇位继承应兄终弟及。
朱标既亡,那应由秦王、晋王、燕王等兄弟继之。
可他却偏偏将皇权交给了子嗣的孩子。
诸侯王们又怎会甘心?
“怪不得后来局势不稳。”
始皇叹息了一声。
……
大唐!
太极殿内寂然无声。
李承乾捋着几缕胡茬沉思。
“朱元璋立孙不立子,实在是……”
“让人玩味至极。”
李世民心中泛起疑云。
他不相信,那个从乞丐出身最终登顶天下的朱元璋会糊涂到这种地步!
老朱绝不可能察觉不到其中暗藏的隐忧。
旁边的长孙无忌开口道:
“诸王握有重兵,若生异志,势必引发内乱。”
“朱元璋将皇位传给朱允炆,背后定有安排。”
“他必然会为自己的孙子预留下足以立足的根本。”
房玄龄却面露凝重,缓声说道:
“只是,这一步己然埋下了大患。”
“我以为,日后的燕王起兵,正是因此埋下伏笔。”
……
永乐时期!
朱棣望着朱允炆登基的画面,内心百感交集。
当年长兄去世,宗亲之中最有资格的其实是他。
可父皇终究把皇位交给了朱允炆。
而彼时的他,并未动过夺位之念。
他始终相信,父皇不过是更偏爱长兄而己。
这座龙椅,本就是为长兄一脉所留。
朱棣打心底接受了这个现实。
自那以后,他收敛锋芒,只愿安分守藩。
这也是他多年如一的想法。
当年朱标尚在,他便甘心守边疆,披甲出征。
可世事难料……
他的那位侄儿,心狠手辣得超乎想象。
刚继位不久,便急不可耐地发动削藩!
实际上,藩王制度本就有废除的可能,这一点朱棣他们早有心理准备。
当年朱标就谈及过相关打算。
若是由朱标亲自出手,他们自然不敢有任何反抗。
然而朱允炆不仅性急,手段更是毒辣!
上来便废黜数位王爷为庶人!
甚至还将那位自幼与他一起长大的湘王,逼得走投无路而死。
那可是他的十二弟啊!
朱棣一想到性情温和的十二弟,心中便一阵绞痛。
不仅如此,朱允炆还追赠湘王为“湘厉王”。
这口气,怎能咽得下?!
各地藩王无不人心惶惶。
在那种情形下,不反就是等死!
“十二弟啊……”
朱棣叹息一声,旋即轻轻一笑,道:
“这侄儿,倒是与父皇一般狠厉。”
“若非他步步紧逼,我岂会起兵造反?”
“………”
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三兄弟一旁默然无语。
他们也曾在靖难之战中立下功勋。
若非身陷绝境,谁愿意背负叛臣之名?
当时,建文帝的屠刀己经高悬在燕王府满门之上!
若非父皇既能忍又敢断,
只怕此刻他们坟上的野草,早己随风飘摇。
……
洪武时期!
老朱盯着天幕,没有明显情绪波动。
朱标身死后,他真的把皇位交给朱允炆?
细细揣摩之后,竟觉得这是自己会做出的决定。
可自己……总不至于愚钝至此吧。
允炆年纪尚轻,尚未在朝堂扎下脚跟。
自己自然要为其排除险阻,好令他平稳登基。
甚至提前备好后路,以备未来突变之需。
为何仍会出现这样的纰漏?!
更何况——
视频里朱棣的那番内心独白,也明显能看出他无谋反之心。
那么,传闻中的燕王骑兵,到底从何而来?
朱元璋面无表情地扫了朱棣一眼。
此刻,朱棣仍旧跪在殿前。
当他听见自己在天幕中最终所说的话,才慢慢吐出一口浊气。
父皇!您看见了吗?儿臣当真无二心啊!
【洪武三十一年,紫禁宫内钟声震天。】
【年方二十一的朱允炆登上皇位,承继大统,改元建文。】
【建文帝登基后的首项政令,便是对诸王动手,谁知这柄削藩之刃,竟成了斩向大明心脉的屠刀!】
【这场席卷天下的靖难之战,其实正是太祖当年分藩布政所埋的祸根。】
【太祖朱元璋将二十余位子嗣分别封藩,其中朱棣镇守的北平,尤为关键。】
【而当太子朱标英年早逝,皇位落入皇孙朱允炆手中时。】
【他面临的,是九位亲王拥兵三十万的重压。】
【建文初年,朝会上,齐泰据《皇明祖训》所载:“无忠良之臣,有反叛之徒,宜举兵而讨”。】
【黄子澄也搬出汉朝推恩令,三人遂定下削藩之策。】
【………】
视频之中——
朱允炆身披龙袍,神色庄重。
其身后站立三位重臣,赫然是方孝孺、齐泰、黄子澄!
后世称之为“建文三傻”,此刻正共谋削藩大计。
“召你们前来,非是问该不该削藩。”
“而是要你们给朕一个切实的时机与手段!”
面对此问。
三人提出两种策略:
其一,以强先制强者,首捣燕王。
从最具实力的朱棣下手,一锤定音。
其二,由弱至强,逐步图之。
先对几个边远弱藩动刀,树立皇权威严。
朱允炆深思良久,最终采纳后者。
毕竟……
若一开始便撼动根深蒂固的燕王,恐怕事与愿违。
在册立储君前,朱元璋曾对朱允炆提出试问:
若你将来登基,该如何处置你的叔父们?
朱允炆那时应对道:
“先以恩德笼络之,再用礼法约束之。”
“若无效,再削其土;若依旧桀骜,便废其爵,甚则出兵征伐!”
简而言之,是恩威并施,步步紧逼。
朱元璋对这番话颇为赞许。
他曾期许朱允炆治世时,能善待兄弟诸王。
怎料——
朱允炆一即位,便在三位股肱之臣的推动下,大开杀戒,雷厉削藩!
在正式称帝前,他便宣布周王橚有罪,贬为庶人,流放岭南!
紧接着便是齐王、代王、岷王与湘王……
西王之中,一人自焚,其余皆废黜,充军边地。
建文帝设想的是,先清除较弱的势力,最后再动朱棣。
如此一来,朱棣便成了孤军独斗。
要知道,历代从未有藩王能凭一隅之地反抗皇权。
按照齐泰与黄子澄的盘算,在剪除其余藩王同时,牵制燕王,不使其有异动。
届时,大势压身,朱棣自然低头。
然而,三位大臣错判了朱棣的胆识,也高估了自身的手段。
尤其出手对付湘王之举,简首是昏招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