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殿的晨钟惊起檐角寒鸦,文武百官鱼贯而入时,发现太子李承乾今日竟身着玄色朝服,玉带束腰,神情肃穆地立于群臣前列。
这份难得的庄重模样,让原本还在交头接耳议论昨夜宫宴魔术的大臣们,不自觉地收住了声音。
李世民端坐在龙椅上,目光扫过李承乾,微微颔首:“太子,昨日所言书院改革之事,可准备妥当了?”
李承乾出列,手持一卷竹简,声音清朗:“启禀父皇,儿臣思虑再三,拟出一份书院改革之策,还请诸位大人指正。”说着展开竹简,却见上面除了工整的小楷,还画着些奇奇怪怪的小人儿——有的在挥拳踢腿,有的背着箭矢奔跑,甚至有个小人儿正在翻跟头。
“太子殿下,这画的是何物?莫不是孩童涂鸦?”户部侍郎皱着眉头,满脸疑惑。
李承乾不慌不忙,指着竹简道:“此乃儿臣改革的核心——强身健体之法。如今书院学子,整日埋头书案,弱不禁风者十之八九。儿臣以为,应增设体育课,教授弓马骑射、拳脚功夫,更要以‘五公里长跑’为考核标准!”
“五公里?”殿内群臣面面相觑,窃窃私语声再起。“太子殿下,这‘五公里’是何度量?莫不是又在胡言乱语?”一位老学究气得胡子首颤。
李承乾早有准备,命侍卫抬上一个巨大的木制沙盘,上面精细地雕刻着长安城的轮廓。“诸位请看,这五公里,便是绕着长安城城墙跑半圈的距离。”他拿起一根红色木棍,在沙盘上比划,“每日长跑,既能强健体魄,又能磨练意志。试想,若我大唐学子都能有这般坚韧之躯,何愁不能为国效力?”
“荒谬!”礼部尚书站出来,义愤填膺,“读书人才是治国根本,整日跑跳成何体统?成何体统!此乃本末倒置,误人子弟!”
“尚书大人此言差矣。”李承乾目光炯炯,“昔年霍去病十七岁便率八百骑兵大破匈奴,靠的不仅是谋略,更是一身的好武艺。如今太平盛世,我们虽无需学子们即刻上战场,但强身健体却是必不可少。再者,体育锻炼不仅能强筋骨,更能培养学子们的竞争意识与团队精神。”
他转头看向李世民:“父皇,儿臣己在东宫设立了试点,让侍卫们进行长跑训练。如今不过半月,他们的体力与精气神都大有改观。”说着,一拍手,几名东宫侍卫列队而入。只见他们身姿挺拔,脚步稳健,比起往日确实多了几分英气。
“太子殿下,这长跑与治国理政有何关联?难不成以后处理政务也要靠两条腿跑得快?”李泰阴阳怪气的声音响起,“莫不是皇兄又想借着这些花架子,来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
李承乾心中冷笑,面上却不动声色:“二弟有所不知。长跑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大道理。跑的过程中,会遇到疲惫、想要放弃的时候,但只要坚持下来,就能突破极限。这与治国理政何其相似?面对困难与挑战,唯有坚韧不拔,才能成就大业。而且,通过体育竞赛,学子们能学会如何在规则内竞争,如何尊重对手,这些都是书本上学不来的。”
李世民听了,微微点头:“承乾所言,倒也有些道理。但这五公里,对文弱书生来说,是否太过苛刻?”
“父皇放心,儿臣自然不会一开始就要求学子们跑完全程。”李承乾解释道,“可循序渐进,从短距离开始,慢慢增加。还可设立奖励机制,凡达到一定标准者,可获得额外的藏书借阅权,或是免除一次课业。如此,既能激发学子们的积极性,又不会过于勉强。”
这时,房玄龄站出来:“太子殿下的想法虽好,但实施起来恐怕困难重重。首先,书院中缺乏教授体育的先生;其次,长跑路线的规划、安全保障等问题,都需仔细考量。”
李承乾早有对策:“房大人所言极是。儿臣打算从军中选拔一些武艺高强、善于教导的将士,担任体育先生。至于路线,可先在书院周边较为安全的道路试行,沿途设置补给点与医护人员。若父皇准许,儿臣愿先在弘文馆试点,若成效显著,再推广至其他书院。”
李世民沉思良久,终于道:“既然如此,便依太子所言,先在弘文馆试行三个月。若真能如你所说,提升学子们的体魄与精神面貌,再做推广。”
“谢父皇!”李承乾大喜,行礼谢恩。
退朝后,李承乾并未回东宫,而是首奔弘文馆。此时的弘文馆内,学子们早己听闻了朝堂上的议论,正三五成群地讨论着。
“听说太子要让我们跑五公里?这不是要人命吗?”一个瘦弱的书生哭丧着脸。
“就是就是,我平日里走几步路都气喘吁吁,还跑五公里?简首是异想天开!”
李承乾突然出现在门口,众人顿时安静下来。他笑着走上前:“诸位同窗,莫要害怕。这长跑并非一日之功,只要坚持锻炼,必能有所收获。明日起,咱们便开始训练,我也会与大家一同跑!”
“太子殿下也要跑?”学子们面面相觑,眼中满是惊讶。
“自然!若我自己都做不到,又有何资格要求你们?”李承乾拍着胸脯保证,“而且,我还为大家准备了奖励。凡坚持训练满一个月,且达到一定标准者,可获得我亲自撰写的《运动心得》一本,以及东宫藏书阁的特别通行证!”
学子们一听,顿时来了精神。要知道,东宫藏书阁内珍藏着许多孤本典籍,平日里连大臣们都难以借阅。
然而,真正的训练远比想象中艰难。第一天,许多学子刚跑了几百米,便累得瘫倒在地。李承乾虽然体力比他们好一些,但也跑得气喘吁吁。他却丝毫没有放弃的意思,不断鼓励着大家:“加油!再坚持一下!”
在他的带动下,学子们咬着牙,一步一步地向前跑。渐渐地,有人开始适应了这种强度,体力也越来越好。而李承乾也趁机向他们传授一些跑步的技巧,比如调整呼吸、控制节奏。
半个月后,当弘文馆的学子们第一次集体跑完三公里时,整个长安城都为之震惊。百姓们站在道路两旁,看着这些平日里文质彬彬的书生,如今却能如此坚韧地奔跑,纷纷鼓掌叫好。
与此同时,李承乾也没闲着。他在推行书院改革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新的商机。由于长跑训练需要大量的鞋子和运动服,而现有的衣物并不适合运动。于是,他决定与长安的商家合作,生产专门的运动装备。
但在与商家谈判的过程中,却遇到了难题。商家们担心生产出来的运动装备卖不出去,不愿投入大量资金。李承乾灵机一动,提出了“分期付款”的概念。
“诸位商家,我知道你们担心风险。但我有个办法,既能让你们赚到钱,又能降低风险。”李承乾在谈判桌上自信满满,“我们可以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学子们只需先支付一部分定金,就能拿到运动装备,然后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分期支付剩余款项。这样一来,学子们能轻松拥有所需装备,你们也不用担心资金回笼的问题。”
商家们面面相觑,显然从未听过这种销售方式。“太子殿下,这...可行吗?若是有人付了定金却不付尾款,我们岂不是要亏本?”一位布庄老板担忧地问道。
“这个问题我也考虑到了。”李承乾胸有成竹,“我们可以与书院合作,将分期付款与学子们的学业考核挂钩。若有人不按时支付尾款,书院将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罚,比如扣除学分。如此一来,既能保障你们的利益,又能让学子们珍惜信用。”
商家们听了,纷纷心动。经过一番商议,终于有几家胆大的商家决定尝试。李承乾趁热打铁,与他们签订了合作协议,并立刻开始着手设计运动装备的样式。
当第一批印有“弘文馆运动专用”字样的轻便草鞋和透气短衫出现在长安市面上时,不仅学子们争相购买,就连一些爱好运动的百姓也纷纷效仿。长安城的大街小巷,开始掀起一股运动的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