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太子反杀:这史书我说了算
贞观太子反杀:这史书我说了算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贞观太子反杀:这史书我说了算 > 第34章 暗查私盐

第34章 暗查私盐

加入书架
书名:
贞观太子反杀:这史书我说了算
作者:
胡说六道
本章字数:
5358
更新时间:
2025-05-30

长安城的夜色被浓重的血腥味浸透,李承乾身披玄色劲装,腰间悬挂的鎏金短刃还在往下滴着血水。

醉仙楼外的红灯笼在风中摇晃,将他的影子拉得狰狞而漫长。随着"轰"的一声巨响,雕花木门被他一脚踹开,门板轰然倒地,扬起的灰尘中,二十余名正在宴饮的富商狼狈起身。

"太子殿下!这...这是何意?"为首的盐商王富贵颤声问道,额头上的汗珠顺着他镶满宝石的头巾往下淌,名贵的波斯地毯上,还沾着他打翻的葡萄酒渍。这位平日里在长安商界呼风唤雨的人物,此刻声音里满是恐惧。

李承乾冷笑一声,鎏金短刃精准地削断对方的珍珠项链,圆润的珍珠滚落在地:"王员外这记性,莫不是被美酒泡坏了?"他突然抓住王富贵的衣领,将其整个人提起来,"本太子听说,你上个月在江南购入千石私盐,转手就以三倍高价卖给陇右百姓,可有此事?"

"太子殿下明察!这...这都是误会啊!"王富贵双腿乱蹬,名贵的绸缎长袍被扯得皱巴巴,"小人都是奉公守法的商人,怎敢做那等违法之事!"

"奉公守法?"李承乾突然凑近,身上的血腥气扑面而来,"陇右今年大旱,百姓易子而食,你却在这时囤盐居奇。"他猛地将王富贵砸向桌案,精美的檀木桌瞬间西分五裂,"说!是谁给你的胆子,敢在大唐的地界上贩卖私盐?背后是不是有李泰撑腰?"

殿内空气瞬间凝固。其他富商纷纷跪倒在地,此起彼伏的求饶声响彻整个大厅。"太子饶命!""小人再也不敢了!"的声音交织在一起。

李承乾却不为所动,他一脚踩在王富贵胸口:"三日前,泾阳县有个老妇,为了给孩子换半袋盐,生生卖了自己的亲生女儿。"他的声音突然拔高,"你告诉我,这就是你所谓的奉公守法?"

就在这时,武媚娘匆匆而入,手中密报还带着夜露的寒气:"殿下,李靖将军的暗桩传来消息,益州崔氏的船队正载着私盐往长安而来,三日后便到。船上不仅有盐,还有大量的铁器和马匹!"

李承乾瞳孔骤缩,眼中杀意翻涌:"崔氏?好个士族豪门!表面上是诗礼传家,背地里却干着通敌卖国的勾当!"他突然抽出腰间佩剑,剑锋划过富商们的头顶,"把这些人都押入天牢!本太子要让他们知道,与我李承乾作对,只有死路一条!"

"太子殿下!我等愿意招供!"王富贵突然大喊,"崔氏承诺保我们周全,还说就算太子发现了,有魏王殿下撑腰,也能安然无恙!"

次日清晨,太极殿内气氛凝重。褚遂良手持弹劾奏章,白发因愤怒而微微颤抖:"太子殿下!你昨夜擅闯民宅,抓捕富商,这成何体统?律法何在?礼制何在?"

"律法?礼制?"李承乾突然狂笑,将一叠账本狠狠摔在丹墀之上,"褚大人看看这些!李泰勾结士族,私贩官盐,牟取暴利。这些账本上,每一笔银子都沾着百姓的血!"他深吸一口气,"本太子就算背上骂名,也要把这些蛀虫连根拔起!"

李世民眉头紧皱,盯着地上的账本,声音低沉:"太子,可有确凿证据?仅凭这些商人的口供......"

"证据?"李承乾猛地抽出佩剑,指向殿外,"儿臣己派人封锁渭水码头,三日后,益州崔氏的私盐船一到,便是铁证如山!"他突然将剑鞘狠狠砸在御案上,震得案上的奏章纷飞,"若儿臣冤枉了他们,愿以项上人头谢罪!"

"陛下!太子此举太过激进!"崔氏在朝中的党羽跳出来,"崔氏乃百年望族,世代忠良,怎会做出这等事?分明是太子为了打压士族,蓄意构陷!"

李承乾冷眼扫过那人:"忠良?等崔氏的私盐船靠岸,本太子倒要看看,你们这些蛀虫还能如何狡辩!"

三日后,渭水码头。李承乾身披玄甲,腰间悬挂的"盐政监察"金牌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三百艘商船缓缓驶入港口,船帆上绣着的崔氏家徽格外刺眼。

"开舱检查!"他一声令下,玄甲军如潮水般涌上商船。片刻后,士兵们抬出一袋袋私盐,白色的晶体在阳光下闪烁,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咸味。

"太子殿下!这...这都是误会!"崔氏的管事还在狡辩,"这些都是运往边疆的军盐!"

李承乾抓起一把盐,任由它们从指缝间流下:"军盐?边疆军粮都要靠百姓捐粮,哪来的闲钱买盐?"他突然扯开管事的衣襟,露出里面绣着吐蕃文字的内衬,"说!为何与吐蕃勾结?"

消息传回崔府,崔氏家主崔元吉气得当场吐血:"李承乾这逆子!竟敢动我崔氏?"他颤抖着双手,抓起案上的密信,"快!通知李泰殿下,就说太子要对士族动手了!就说...就说大唐要变天了!"

而在东宫书房,李承乾盯着崔氏的账本,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账本上密密麻麻的记录,不仅有私盐交易,还有与吐蕃商人的往来账目。

"吐蕃?"他猛地将账本摔在地上,"李泰,你竟然还敢勾结外敌!"他突然抽出佩剑,在墙上划出一道深深的痕迹,"告诉李靖,让他密切关注吐蕃动向。本太子倒要看看,你们还能耍什么花招!"

"殿下,"武媚娘忧虑道,"李泰与吐蕃勾结己久,怕是早有准备。而且朝中还有不少士族支持他......"

"支持?"李承乾突然狂笑,"明日早朝,本太子要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将这些证据公之于众。谁要是敢为虎作伥——"他握紧佩剑,"本太子的剑,不介意再多添几条亡魂!"

夜幕降临时,长安街头贴满了太子府的告示。百姓们举着火把围在告示前,议论声此起彼伏。

告示上,崔氏等士族的罪行被一一罗列,最后一行大字格外醒目:"凡参与私盐买卖者,不论贵贱,一律严惩!"

李承乾站在承天门上,俯瞰着沸腾的人群。武媚娘递上密报:"殿下,李泰在暗中调集死士,似乎准备有所行动。"

"来得正好!"李承乾突然狂笑,抓起案上的酒坛仰头狂饮,酒水顺着嘴角流下,浸湿了他的衣襟,"本太子正愁找不到借口收拾他!告诉李勣,让他的军队随时待命。"他握紧腰间佩剑,眼中闪烁着危险的光芒,"李泰,你以为有士族撑腰就能与我抗衡?本太子不仅要断了你的财路,还要让你知道,谁才是这大唐真正的主人!"

与此同时,魏王府的密室里,李泰面色阴沉地盯着地图。烛火将他的影子投射在墙上,形如困兽:"李承乾,你以为查封几个盐商就能高枕无忧?"他突然抓起案上的玉印,狠狠砸向地图上的吐蕃,"我倒要看看,当吐蕃铁骑兵临城下时,你还能不能如此嚣张!"

他转头对暗处的黑影下令,"立刻联络那面,就说大唐内乱在即,正是出兵的好时机!就说太子嗜杀成性,民心尽失!"

东宫书房内,李承乾把玩着从崔氏那里缴获的密信,信中与吐蕃往来的内容让他杀意更浓。他突然将密信投入火盆,看着火焰将纸张吞噬:"吐蕃?很好!"他猛地抽出佩剑,剑锋首指魏王府的方向,"李泰,你勾结外敌,本太子今日便要你血债血偿!"

他转头对武媚娘道,"准备外交文书。本太子要分化吐蕃周边小国,让他们知道,与大唐为敌,绝没有好下场!告诉他们,跟着吐蕃只有战乱,跟着大唐才有太平盛世!"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