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砚秋站在山坡上,望着那片金黄的玉米地,心中泛起一丝久违的轻松。风吹过田间,叶片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丰收的喜悦。他身旁的李大娘也忍不住笑出了声:“少爷,这可真是个好收成!”
村里的人都来了,男女老少围在田边,脸上挂着掩饰不住的欣喜。几个孩子己经忍不住跑进地里,掰下几根嫩玉米,欢笑着往家跑。刘三叔蹲在地上,手里捏着一穗的玉米,嘴里念叨着:“以前哪见过这么好的庄稼……还是柳少爷有本事。”
柳砚秋微微一笑,目光扫过那些曾经犹豫不决、如今却满脸感激的面孔。他知道,这一季的收成不仅意味着粮食,更意味着信任。合作种植终于走上了正轨,村民们不再怀疑他的方法,而是主动学习、互相交流经验。
“少爷,这是第一批玉米的收成统计。”管事递来一份记录本,“比去年多了将近三成,有些人家甚至翻了一倍。”
柳砚秋接过本子翻看,心中盘算着接下来的安排。加工坊那边己经开始准备脱粒和储存,新修的粮仓也赶在这时候完工,正好派上用场。
王婶提着一篮新鲜玉米走过来,笑道:“少爷,这是我家头茬收的,特意给您送来尝尝鲜。”
柳砚秋摆摆手:“你们自家留着吃吧,我这边也不缺。”
王婶却不肯收回:“您说的什么话,要不是您教我们种法,咱们哪能有今天?这可是实打实的好收成啊。”
她的话引起周围一片附和声,不少村民纷纷点头,有人还说起了自家的情况:“我家那块豆田,真的比往年多打了两斗豆子!”“我家孩子都能吃饱饭了,真得谢谢少爷!”
柳砚秋看着他们真诚的笑容,心里暖洋洋的。重生以来,他一首努力改变家族的命运,而如今,这份努力不仅让家人摆脱了饥饿,也让整个村子看到了希望。
就在这时,一个年轻的村民急匆匆跑来,喊道:“少爷!赵里正派人送信来了!说是贡茶复选的日子改了,提前到明天!”
众人顿时安静下来,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
柳砚秋皱眉接过信件,快速浏览了一遍,脸色沉了下来。贡茶复选原本定在月底,现在却突然提前,而且要求现场采摘、现场炒制,不得提前准备。这意味着他们必须在短时间内完成所有准备工作,稍有不慎,便可能前功尽弃。
“少爷,怎么办?”李大娘焦急地问。
柳砚秋深吸一口气,镇定地说道:“通知所有人,今晚开始连夜采茶,优先集中最熟练的十户,确保五亩核心茶园的茶叶质量。其余人负责后勤,保障炒制过程顺利进行。”
村民们没有迟疑,立刻行动起来。夜色降临,火把照亮了整片灵田,忙碌的身影穿梭其间,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茶香。
一夜无眠,天刚蒙蒙亮,第一批茶叶己经采摘完毕,整齐地堆放在作坊前的竹席上。柳砚秋亲自监督炒制,每一道工序都严格把控,确保茶叶品质。
当第一锅成品出炉,清香扑鼻,色泽翠绿,连一向挑剔的老茶匠都连连点头:“这茶,够格进贡!”
赵里正带着官府的人来验货时,看到成品茶的质量,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他原本想借这次复选打压柳砚秋,没想到对方竟在如此短时间内拿出了高品质的茶叶。
“不错。”赵里正淡淡地说了一句,随即转身离去,似乎不愿多说什么。
但结果很快传开——柳家被正式列为贡茶候选,并将在一个月后送往京城!
消息传回村里,整个村庄沸腾了。村民们奔走相告,孩子们在街上奔跑欢呼,老人们则坐在门前,笑眯眯地看着这一切。
王婶拉着柳砚秋的手,眼里泛着泪光:“少爷,你真是我们的福星啊!”
刘三叔也感慨万分:“以前谁敢想,咱村还能出贡茶?这可是祖上积德才能有的好事!”
柳砚秋看着他们,心中满是欣慰。他知道,这只是开始。合作种植的成功不仅带来了经济上的收益,更重要的是凝聚了人心,改变了村民们对未来的看法。
加工坊的订单开始增多,周边村庄也陆续有人前来打听种植技术。一些外乡的商贩也开始上门收购,村子里的气氛前所未有的活跃。
“少爷,陈阿西又来了。”管事低声提醒。
柳砚秋回头一看,果然看见那个圆滑的货郎笑嘻嘻地走了进来:“柳少爷,听说您这儿茶叶供不应求啊?我这边刚好有一批新做的竹篓,专门用来装茶,保证保鲜耐用。”
柳砚秋笑了笑:“欢迎之至。不过,价格方面,我们得重新谈。”
陈阿西一愣,随即笑得更加灿烂:“好说好说,咱们都是熟人,价钱好商量。”
这场合作带来的变化,远超柳砚秋最初的设想。他不仅稳固了家族的地位,也在无形中推动了整个村子的发展。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孩子们也能吃饱穿暖,甚至有机会读书识字。
然而,在这片繁荣景象之下,他也察觉到了一丝暗流。
赵里正的态度越来越冷淡,偶尔还会在村里散布一些不利于柳家的言论。而柳王氏那边,也开始蠢蠢欲动,似乎在谋划着什么。
柳砚秋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但他并不害怕。他己不再是那个任人欺凌的孩子,而是一个拥有系统、拥有智慧、拥有力量的少年。他要用自己的方式,守护家人,守护这个逐渐富足的村庄。
风从山间吹来,带着晨露的气息。阳光洒落在田野上,映照出一片金色的希望。
柳砚秋抬头望向远方,眼神坚定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