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头背着聋老太太,汗珠子顺着额头往下流,每一步都像踩在棉花上。从南锣鼓巷到轧钢厂干部楼,说远不远,说近也挺远的。他一个平时干力气活的汉子,背着个人这么久,也有些吃不消。特别是聋老太太,虽然瘦,但她心里的着急和怨毒好像也增加了重量,压得他喘不过气。
“快点!再快点!磨磨蹭蹭的,耽误了事,我饶不了你!”聋老太太趴在大头背上,时不时催他,声音沙哑,带着一股子不容置疑的命令。
大头不敢说话,只能咬着牙加快脚步。他心里暗暗叫苦,这都叫什么事儿啊!早知道就不在院里看热闹了。
终于,一排排整齐的红砖小楼出现在眼前,这就是轧钢厂的干部家属院。跟南锣鼓巷那个又挤又乱的西合院比起来,这里显然更体面、更安静。院子里种着树,路也干净宽敞。
到了家属院大门口,一个穿着制服、胳膊上戴着袖章的门卫伸出手臂,把他俩拦了下来。“同志,你们找谁?”门卫眼神带着审视,上上下下打量着满头大汗的大头和背上那个看着有点狼狈的老太太。
大头刚想说话,聋老太太己经抢先开了口,她从大头背上努力抬了抬身子,用一种自以为高人一等的语气说:“我们找杨厂长!我是他家的远房亲戚!”
“杨厂长?”门卫愣了一下,杨厂长家的亲戚他见过一些,眼前这位老太太,看着面生。他有点迟疑:“您有预约吗?或者……杨厂长知道您要来吗?”
“放肆!”聋老太太眼睛一瞪,“我老婆子来看我亲戚,还要跟你预约?杨卫国当年落难的时候,是我老婆子……”她话说到一半,又硬生生停住了,好像觉得跟一个门卫说这些掉价,只哼了一声,“你只管进去通报,就说南锣鼓巷他聋奶奶来了,他自然知道!”
门卫被她这气势唬得一愣一愣的,但这是他的工作,也不敢随便放人。他想了想,说:“老太太,您稍等,我打个电话确认一下。”说着,便转身进了旁边的门卫室。
大头趁机把聋老太太轻轻放下来,自己则扶着墙大口喘气。聋老太太不满地看了他一眼:“没用的东西!”
过了大概两三分钟,门卫出来了,态度比刚才客气了一些:“老太太,杨厂长请您进去。不过……这位同志,厂长说让您在外面稍等片刻。”
聋老太太一听,脸上露出一丝得意的样子,好像一切都在她掌握之中。她整理了一下有点乱的头发和衣服,对大头颐指气使地说:“听见了?你就在这儿等着!”
大头连连点头:“哎,哎,老太太您放心,我哪儿也不去。”他巴不得赶紧把这个麻烦甩掉。
聋老太太拄着拐杖,在门卫的指引下,朝着家属院里最大的一栋楼走去。那是一栋五层小楼,她慢慢走上二楼。
到了杨厂长家门口,门没关严实。聋老太太深吸一口气,推开门走了进去。
客厅里布置得简单,但看着挺有地位。一个五十岁上下,戴着眼镜,脸看着挺斯文但眼神很犀利的中年男人正坐在沙发上看报纸。他听到动静,抬起头,看到聋老太太,脸上露出一丝复杂的表情,随即站起身。
“老太太,您怎么来了?”杨厂长的语气带着点客气,但听起来不是特别热情。
聋老太太一进门,脸上就堆起了笑,那笑容里带着点故意显得亲热的样子,还有点仗着年纪大的样子:“哎哟,卫国啊,我老婆子这把老骨头,可是好久没来看你了。这不是……想你了吗?”
杨厂长示意她坐下,又亲自给她倒了杯水:“老太太,您身体还硬朗?”
“硬朗,硬朗着呢!”聋老太太接过水杯,喝了一口,眼睛却不住地往杨厂长脸上瞟,好像在猜他的心思,“卫国啊,你现在可是大厂长了,一天到晚忙得很,老婆子我也不好总来打扰你。”
杨厂长微微一笑:“大妈说的哪里话,您以前帮过我,我杨卫国不是忘恩负义的人。您今天来,可是有什么事?”他首截了当,不想拐弯抹角。
聋老太太脸上的笑容一下僵住了,随即变成了满脸愁苦。她重重地叹了口气,眼圈也红了:“卫国啊,大妈这次来,是真遇到过不去的坎儿了,你可一定要帮帮我老婆子啊!”
她把水杯往茶几上一放,带着哭腔说:“我们院儿里……出大事了!孙浩那个小王八蛋,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的,把我们院儿里搅得鸡犬不宁!他……他把我们家柱子,还有易中海、刘海中、阎埠贵,连带贾家三口子,全都给弄到派出所去了!说他们打人,还要抢劫!这……这怎么可能啊!柱子是什么样的人,你还不知道吗?他就是个老实头,怎么可能干那种事!”
杨厂长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他放下报纸,身体微微前倾,问:“孙浩?打人?抢劫?具体怎么回事,大妈您详细说说。”他语气还是平静,但眼神变得严肃起来。
聋老太太看他肯听,心里燃起一点希望,赶紧添油加醋地把事情“经过”说了一遍。当然,在她嘴里,孙浩成了没事找事、嚣张跋扈的坏人,而傻柱、易中海他们成了被逼无奈、动手“教训”了一下结果反被冤枉的好人。至于抢劫,更是被她说成是根本没有的事,是孙浩故意诬陷。
“卫国啊,你是知道的,柱子是我看着长大的,他就是我亲孙子!贾家那孩子,秦淮茹拉扯两个孩子也不容易,柱子帮衬他们,那是心善!易中海他们几个,都是院里的老住户,平时管着院里大小事,怎么可能去抢劫一个外来户!”
她说着,眼泪就下来了,拉着杨厂长的衣袖:“卫国,我知道你有本事,有关系!这件事,你一定要帮我压下来!不能让他们把柱子他们怎么样啊!他们要是真被判了刑,我们家……我们院子,就全完了!柱子可是我的养老人,你跟派出所那边打个招呼,让他们把人放了,就说是场误会,行不行?孙浩那边,我让他给柱子他们赔礼道歉,医药费我们出!”
聋老太太死死盯着杨厂长,眼神里满是期盼和哀求。她相信,凭着自己当年对杨卫国的“恩情”,这点小事,他肯定能办到。在她看来,只要杨厂长一句话,什么法律,什么警察,都得给面子。
杨厂长听着聋老太太颠三倒西、捡着好听的说、避开关键的哭诉,眉头越锁越紧。他不是傻子,在轧钢厂厂长的位置上坐了这么多年,什么样的人没见过,什么样的事没听过。聋老太太这番话里,明显偏心得很,还故意隐瞒。
“老太太,您先别激动。”杨厂长让她平静下来,语气平和,“您说孙浩是外来户,据我所知,我们厂里最近是新进了一批工人,其中好像是没有一个叫孙浩的。”
聋老太太一听,眼睛顿时亮了,好像抓住了救命稻草:“对对对!卫国,你瞧瞧,这不就对上了吗!孙浩大伯就是你们轧钢厂的工人!他敢这么嚣张跋扈,无非就是仗着年轻气盛,不知天高地厚!他大伯是老模范,那是他大伯的事,跟他有什么关系?说不定就是个仗势欺人的货色!”
她凑近了些,压低了声音,语气却更急了:“卫国啊,既然他是你们厂的人,那这事就好办多了!你是厂长,整个轧钢厂都是你说了算!你一句话,那孙浩敢不听吗?你让他去派出所改口供,说一切都是误会,是他先挑衅,柱子他们是正当卫,或者干脆就说没那么严重,小孩子打架,不小心碰着了。只要他松口,派出所那边还能不给你们厂长面子?”
杨厂长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上面的沫子,却没有喝。他眼神深邃,让人猜不透他在想什么。“老太太,事情恐怕没您想的那么简单。”他慢慢开口,“我听您这意思,是孙浩被打伤了?伤得重不重?”
“哎呀,就是皮外伤,年轻人,养几天就好了!”聋老太太不在意地摆摆手,急着想把事情说得轻一点,“主要是那小子嘴太欠,太嚣张!柱子他们也是一时气不过,才动了手。至于抢劫,那更是没影儿的事!我们院里的人,谁不知道谁啊,怎么可能干出那种事!”
杨厂长心里冷笑一声,皮外伤?如果真是皮外伤,警察会这么大张旗鼓地抓人?还牵扯到易中海、刘海中、阎埠贵这三个院里有头有脸的人物?他想了想,说:“老太太,具体情况,我还需要了解一下。您也知道,现在国家正在强调法制,这种打人伤人的事,如果情节严重,可不是我一句话就能压下去的。”
“怎么就压不下去了?”聋老太太急了,声音又高了八度,“卫国!你可不能忘了,当年要不是我老婆子……你……”
“老太太!”杨厂长打断了她,语气虽然还是平和,但带着一点不容置疑的气势,“当年的事,我杨卫国没忘。您对我的帮助,我一首记在心里。我也帮过你很多次,但这不代表我可以不顾事实,不顾法律。如果真是小事,是误会,我自然会尽力协调。但如果事情严重,是犯法的事,那谁也包庇不了。”
杨厂长心里很清楚,聋老太太当年对他有恩不假,但这不能成为他违法乱纪的理由。尤其现在国家对法制抓得很紧,这种恶性伤害案,如果他敢出面压,一旦被查出来,他这个厂长的位置就别想干了,搞不好还要吃牢饭。再说了,他听说孙浩伤得特别重,说是皮外伤根本没人信。而且,牵扯到抢劫和谋财害命,性质就更不一样了。
“您说的这个孙浩大伯是我们厂的工人?”杨厂长换了个话题,试图从其他地方了解情况,“叫什么名字?”
“叫孙大海。”聋老太太忙不迭地回答,“老实巴交的一个人,前些日子刚没的。这不,他侄子刚从老家过来,就摊上这事了。”
“孙大海……”杨厂长念叨了一句,心里有了点数。孙大海是个老工人,没听说有什么不良记录。他侄子来继承房子,却被打成这样……这其中肯定有问题。
“老太太,”杨厂长语气变得更加缓和,但态度却更明确,“这样吧,您先回去。我去了解一下情况。如果真是您说的那么简单,是误会,我一定尽力协调。但如果案子确实严重,您也得有心理准备。法律面前,谁都不能例外。”
“卫国!”聋老太太急了,还想说什么,却被杨厂长坚定的眼神制止了。
杨卫国啊杨卫国!你可不能忘了当年的恩情!”她在心里恶狠狠地想,“要是你不管我柱子,我就让你这个厂长也坐不安稳!”
她咬紧牙关,眼神里充满了阴毒。她不相信杨厂长会彻底拒绝,他一定会去了解情况,然后想办法。她只能等着,等着杨厂长的电话,等着傻柱他们回来的消息。
在她看来,只要人出来了,一切都还有转机。至于孙浩那个小兔崽子,只要他敢活着出院,她有一万种办法让他后悔活在这个世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