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一幕:算盘星河**
北京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夜幕降临,细雨如丝。霓虹灯在雨中闪烁,映照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和琳琅满目的电子产品。陆明远站在西通打字机专卖店前,被橱窗里展示的一台 286 电脑吸引住了。
突然,电脑屏幕变成了一片蓝色,仿佛是被某种神秘力量击中。紧接着,DOS 界面上浮现出一串古老的算题代码,陆明远惊讶地发现,这些代码竟然来自宋代的《数书九章》。
他凝视着这些代码,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觉。每一道算题似乎都隐藏着某种深意,而且它们竟然与 1992 年深交所交易算法的漏洞相对应。
“这不可能是系统故障!”陈雪凝的声音打断了陆明远的沉思。她是一名电脑专家,对这台电脑进行了一番检查后,果断地拆开了机箱。
当机箱被打开时,陆明远和陈雪凝都惊呆了。在主板的电容阵列之间,竟然隐藏着一个青铜算珠模型,它的工艺精湛,仿佛是古代工匠的杰作。
陈雪凝指着算珠模型,说道:“1984 年‘两通两海’创业时,有人篡改了汉卡的编码,这个算珠模型就是证据。”
陆明远心中一震,他想起了那个时代的创业故事。“两通两海”是中关村早期的西家著名企业,他们的创业历程充满了传奇色彩。
就在这时,陈雪凝突然指向巷尾,那里有一辆正在卸货的三轮车。陆明远顺着她的手指看去,只见柳传志正站在三轮车旁边,指挥着工人卸货。
陈雪凝快步走到三轮车前,蹲下身子,仔细观察着车底板的夹层。果然,在夹层中,他们发现了一个被隐藏起来的真空管装置,管壁上结着一层薄薄的霜,形成了一幅奇特的图案。正与纽约黄金期货波动同步。
暴雨冲刷白颐路,1958年北京计算机所的水泥门牌突然剥落。陆明远抠开裂缝,墙体内《十二年科技规划》手稿的空白处,显现出血色批注的“1943年贝尔实验室”通信协议陷阱。
---
#### **第二幕:硅基烽燧**
深圳赛格电子市场二楼档口,陈雪凝用示波器检测走私的Intel 486芯片。晶圆表面突然爆出纳米级电火花,质谱分析显示含有冷战时期特有的锎-252同位素,衰变周期竟与芝加哥期货交易所高频交易同步。
“这是晶圆神经突触!”林教授机械义眼喷射全息投影,电子显微镜显示晶体管沟槽内嵌着冯·诺依曼签名,“八十年代引进的晶圆生产线,在处理器植入资本病毒…”老人颤抖着展开1984年首次南极科考通信记录,末页黏着的电路板突然组成纳斯达克指数曲线。
深夜,深圳电信局的程控交换机房警报轰鸣。陆明远破译信号波动,发现中关村局域网数据正被篡改为技术封锁指数,传输终端锁定在硅谷某风投服务器。
---
#### **第三幕:网信长城**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机房,陆明远站在“银河-II”巨型机前。监控显示境外资本正劫持调制解调器释放蠕虫病毒,突然1958年研制的103计算机泛起蓝光,继电器阵列奏响《歌唱祖国》摩尔斯电码。
“启动神威防火墙!”陈雪凝按下牡丹键盘,全国七所电子研究所警报齐鸣。年轻程序员突然抛出5.25英寸软盘,磁粉在空中凝成封装“龙芯”算法的数据粒子,在暴雨中重组为“自主创新 科技报国”的立体点阵字。
周卫国的全息影像从CRT显示器升起,西装化作数据流光缆:“技术鸿沟注定…”话音未落,华强北电子市场的盗版光盘突然自燃,烟雾在霓虹灯下拼出“发展是第一要务”全息标语,电磁脉冲将投影击为乱码。
---
#### **第西幕:数字丝路**
上海浦东金桥开发区,陆明远将青铜算珠嵌入“信息港”奠基石。1990年沪港数字微波塔突然转向,电波在云层绘制出“八纵八横光缆网”蓝图。万里外的新加坡电信机房服务器集体宕机,硬盘指示灯闪烁成河图洛书纹样。
“鸿蒙组网!”陈雪凝在网控中心呐喊,全国二十二个高新区光缆同时熔接。屏幕上的TCP/IP协议垄断壁垒寸寸碎裂,重组为“中华文明操作系统”架构图,每个代码块都跃动着甲骨文注释。
北京中科院半导体所的硅晶炉突然喷射激光,与墨子号量子卫星构建信道。街头报刊亭的汉字寻呼机屏幕上,资本病毒正被《网络安全法》全息条款覆盖。
---
#### **终章:新火燎原**
三个月后的深圳深南大道,陆明远看着华为首台万门程控交换机下线。陈雪凝捧着南宋《梦溪笔谈》活字版奔来,胶泥字粒正与3D打印芯片共振。
“思科诉讼案撤诉了。”她展开带着松香味的《科技日报》,头版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攻克日文市场”捷报,“贝尔实验室最后监听到的是…”
华强北突然响起1988年第一通越洋电话的忙音,声波激活了中关村创业车库里的量子存储器。畲族少年用电路板拼出《天工开物》与光刻机协作的场景,板间跳线连成钟鼎文——“复兴”。
“该去雄安了。”陆明远将《瓦森纳协定》附件存进国家信息博物馆。陈雪凝的“科技功臣勋章”投射出全息路标——终点是正在浇筑的“数字文明”超算中心。
电流声漫过集成电路生产线,机械臂的律动应和着《考工记》的古老节拍。在汶川地震遗址的纪念墙上,少年创客用电阻拼出“科教兴国”誓言,每粒焊锡都封存着自主创新的量子密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