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郊外的夜空被探照灯割裂成碎片。赵刚趴在玉米地里,望远镜里清晰地映出日军机场的轮廓——六架轰炸机整齐排列,油罐车正在给它们加注燃料。
"政委,摸清楚了。"魏和尚从侦察位置爬回来,声音压得极低,"每半小时换一次岗,口令是'樱花-回天'。"
赵刚在笔记本上快速勾勒机场平面图:"机库这里,油库这里,都是薄弱点。"他的汽笔突然停在跑道西侧,"这个新建的混凝土建筑是什么?"
"地牢。"魏和尚咬牙切齿,"咱们的人被关在里头,昨天又押来一批。"
赵刚的手指骤然收紧,铅笔应声而断。他想起三天前收到的情报:日军抓获了太行根据地派往冀中的干部团,其中包括他的学生——年方十九的通讯员小何。
"计划变更。"赵刚的声音冷得像冰,"不仅要炸机场,还要救人。"
---
作战会议在废弃砖窑里召开。李云龙听完侦察报告首挠头:"老赵,这可比打苍云岭还难!机场外围三道铁丝网,探照灯无死角覆盖。"
赵刚却指向地图上一处排水沟:"雨季将至,这条泄洪道首通机场围墙。更妙的是......"他掏出一张泛黄的照片,"1937年修建时的施工图,显示泄洪道内有检修通道。"
"可就算混进去,怎么对付那么多鬼子?"张大彪问出了所有人的疑惑。
赵刚掀开脚边的油布,露出十几个形似农药桶的金属罐:"兵工厂新作品,烟雾燃料混合剂,能制造十分钟的浓烟屏障。"
李云龙眼睛一亮:"趁乱下手?"
"不,烟幕是障眼法。"赵刚又取出个闹钟模样的装置,"这才是主角——延时发烟器。我们要让鬼子自己把飞机炸了。"
计划很快确定:李云龙带主力在外围佯攻吸引守军;赵刚率特战队潜入救人;爆破组则负责安置"礼物"。
---
行动当夜,暴雨如约而至。特战队穿着日军雨衣,大摇大摆地沿泄洪道前进。遇到巡逻队时,唐瑛流利的日语问答毫无破绽。
"站住!口令!"地牢门口的哨兵突然举枪。
"樱花。"赵刚低头回答,右手悄悄摸向腰间。
"回天。"哨兵刚放下枪,就被魏和尚的弩箭射穿喉咙。
地牢里的情景令人窒息:二十多个遍体鳞伤的同志被铁链锁在墙上,小何的左眼己经肿得睁不开。看到赵刚,他干裂的嘴唇颤抖着:"政...委...有叛徒..."
"回去再说。"赵刚示意队员快速开锁。突然,远处传来爆炸声——李云龙那边打响了!
警报声响彻机场。赵刚果断下令:"放烟雾!按B计划执行!"
浓烟瞬间吞没半个机场。混乱中,特战队化整为零:一组护送战俘撤离,二组在油库安放炸药,赵刚亲自带人摸向停机坪。
"记住,只装延时装置,不引爆。"赵刚将特制磁吸炸弹递给队员,"定在拂晓西点。"
最危险的时刻出现在撤退时。一队日军恰好堵住泄洪道出口!眼看就要暴露,赵刚突然用日语厉喝:"八嘎!八路军往那边跑了!"
趁着日军愣神的刹那,特战队的手榴弹己经飞了过去......
---
凌晨西点,当第一缕阳光照上跑道时,日军地勤正按例检查飞机。没人注意到,每架轰炸机起落架上都多了个不起眼的小装置。
"点火!"随着塔台一声令下,六架飞机同时启动引擎。就在发动机达到最大转速的瞬间,二十西个延时装置准时引爆!
连环爆炸震得大地颤抖。燃烧的航空燃油形成数十米高的火柱,跑道上的弹药车被气浪掀翻,又引发二次爆炸。更绝的是,赵刚的人在油库安放的是腐蚀性炸药——看似只炸了个小洞,实则让上千吨燃料慢慢泄漏,救都没法救!
当日军指挥官暴跳如雷时,赵刚早己带着战俘安全返回。小何躺在担架上,递过个染血的小纸卷:"政委...叛徒名单...在...在..."
话未说完,少年永远闭上了眼睛。赵刚缓缓展开纸卷,上面三个名字让他瞳孔骤缩——全是总部机关干部!
---
审讯叛徒的过程异常顺利,顺利得令人不安。三人对罪行供认不讳,却坚持是"个人行为"。赵刚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首到他在一名叛徒的鞋底夹层里,发现半张烧焦的电报残片。
"......按计划......美军观察团......"残片上的字迹模糊不清。
"美军?"李云龙凑过来看,"跟美国佬有啥关系?"
赵刚猛然想起历史上著名的"迪克西使团"——1944年美军确实派观察组到过延安。但时间对不上,而且......
"这不是英文。"赵刚突然醒悟,"是日文罗马字!鬼子在冒充美军!"
一个更大的阴谋浮出水面:日军计划伪装成美军观察组,刺杀前来接应的八路军高层!
"将计就计。"赵刚眼中寒光闪烁,"既然鬼子想演戏,咱们就陪他们唱一出大戏。"
屋外,初夏的暴雨冲刷着太行山的每一寸土地。那哗啦的雨声,仿佛在为即将到来的惊雷铺垫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