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山的初雪覆盖了废弃煤矿的井架。赵刚哈着白气,镐尖敲在冻土上溅起火星。身后三十多名战士正用木杠撬动锈死的矿车轨道。
"政委,这地方真能造枪?"魏和尚搓着冻红的手,疑惑地看着坍塌的矿洞。
赵刚抹了把眉梢的冰碴:"不是这里。"他指向山腰一处不起眼的裂缝,"那后面有天然溶洞,日军占领前矿工们藏身用的。"
勘探结果超出所有人预期——溶洞群纵深超过两公里,主洞室可容纳三百人,还有条暗河解决水源问题。更妙的是,的岩壁上闪烁着煤矸石的微光。
"看见那些亮晶晶的了吗?"赵刚敲下一块递给李云龙,"含硫量高的劣质煤,正好用来炼焦。"
李云龙掂量着矿石:"可咱们谁会炼钢啊?"
"有人会。"赵刚展开名册,"从太原兵工厂逃出来的七名工人,现在就在老乡家打铁。"
---
三天后,兵工厂建设全面展开。矿工后代组成的突击队拓宽洞口,妇女队编织伪装网,就连俘虏的伪军也被动员起来搬运设备。
"这叫水轮鼓风机。"赵刚在暗河边组装着木质机械,"用流动的水力带动叶片,往炼钢炉里送风。"
老铁匠孙师傅瞪大眼睛:"这法子比人拉风箱强十倍!"
第一炉钢水在深夜出炉。当通红的铁流浇进弹壳模具时,围观的人们不约而同屏住呼吸。冷却后的弹壳泛着暗蓝色光泽,赵刚用游标卡尺仔细测量。
"公差0.2毫米,合格!"他宣布结果时,溶洞里爆发出欢呼。
李云龙却盯着角落里成型的迫击炮弹:"老赵,这玩意儿装药量是不是太小了?"
"特意减少的。"赵刚拿起一发演示,"我们炸药紧缺,所以改成破片设计。"他拧开弹体,露出内壁预刻的沟槽,"爆炸时会产生128块标准破片,杀伤半径反而更大。"
正说着,洞外突然传来警报声!日军侦察机出现在东南方!
"隐蔽!"赵刚厉声下令。工人们迅速用浸湿的毛毡盖住炉火,伪装组拉动顶部的藤蔓网,转眼间洞口就与山体融为一体。
侦察机盘旋两圈后悻悻离去。赵刚却盯着雪地上的影子出神——那影子移动的角度暴露了飞行员在重点观察什么。
"团长,鬼子可能发现我们的运输线了。"
---
果然,次日运输队遭遇伏击。护送原料的二十名战士只有五人带伤逃回,带回个更糟的消息:日军特工混进了根据地!
"不是普通特务。"赵刚检查着牺牲战士的伤口,"刀口从下往上挑,是日本剑道的手法。"
李云龙一脚踢翻板凳:"山本特工队的漏网之鱼!"
更棘手的问题接踵而至。兵工厂的焦炭供应突然中断,派去查探的小组全部失踪。赵刚在地图上画了个叉:"黑石沟煤矿被日军控制了。"
"我带人去端了它!"李云龙抓起冲锋枪就要走。
"等等。"赵刚按住他,"先解决内鬼。"他转向唐瑛,"还记得竹内密码本里的'樱花'代号吗?"
当夜,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在根据地流传:兵工厂试制出"能打飞机的神奇炮弹"!
---
陷阱设在原料仓库。表面上看,这里只有两个哨兵打盹。暗处却埋伏着魏和尚的狙击组,每支枪都对准了预判的刺杀路线。
子夜时分,黑影果然如期而至。来人身手矫健,武士刀寒光一闪就解决了哨兵。当他掀开帆布,却发现下面全是石头!
"上当了!"黑影惊呼一语,转身时迎面撞上张大彪的枪口。
"樱花小姐,久等了。"赵刚举着马灯从阴影里走出。灯光下,女特务的和服下摆露出剑道护腿的绑带。
审讯很快有了结果。这个化名"翠红"的女子,正是山本特工队最后的王牌,专精破坏的剑道高手。
"你们...怎么发现的?"女特务咬牙问。
赵刚拿出个煤块:"你鞋底的煤渣来自兵工厂内部。只有负责运渣的人才会沾到这种颗粒。"
---
解决内鬼后,夺回煤矿的行动立即展开。但这次赵刚不打算强攻。
"煤矿东侧有个废弃铁路隧道。"他指着沙盘,"日军不知道它通向井下二层的通风井。"
李云龙咧嘴一笑:"老子带突击队钻地道!"
"不,团长有更重要的任务。"赵刚移动代表骑兵连的木块,"带上所有骑兵,大张旗鼓地攻击三十里外的日军物资中转站。"
声东击西的计策再次奏效。当李云龙带着骑兵连横扫中转站时,张大彪的工兵连己通过隧道潜入煤矿井下。他们不是去战斗的,而是往主巷道灌水!
"水位到这儿就停。"赵刚在井筒上划了道线,"刚好淹没设备,但不会危及矿工。"
日军守备队发现进水时己经晚了。电动抽水机因短路瘫痪,他们只能眼睁睁看着价值百万的设备泡汤。更讽刺的是,八路军"恰好"在此时出现,以救援矿工的名义接管了煤矿!
---
腊月二十三,小年夜。兵工厂生产的第一批武器正式列装:57门迫击炮,300支改良步枪,还有让李云龙爱不释手的新式冲锋枪。
"这枪管怎么是方的?"他摸着棱角分明的枪身问。
"冲压工艺,省材料。"赵刚递过弹鼓,"35发弹容量,适合近战。"
欢庆的时刻,侦察兵带来了紧急情报——日军一个联队正扑向大青山!
"来得正好!"李云龙咔嚓一声顶上子弹,"让鬼子尝尝咱们'家酿'家伙的厉害!"
赵刚却望向洞外纷飞的雪花。这场即将到来的暴风雪,或许比任何武器都更有用。他转向通讯员:"通知气象观测组,我要精确到小时的天气预报。"
风雪中的战斗,将检验这支新生兵工力量的真正成色。而更远的北方,隐约雷鸣预示着春天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