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蹲在院子里给老母鸡拔毛,媳妇风风火火冲过来,手里举着半截黄瓜,汁水顺着她指缝往下淌。“张建国!你又把我的美容黄瓜啃了?”
我后颈一凉,看着她案板上那半截咬痕整齐的黄瓜,咽了咽口水。“这不是看你天天贴黄瓜片,我寻思帮你补补维生素嘛!”话还没说完,鸡毛沾着口水“啪嗒”掉在她凉鞋上,她嗷一嗓子跳开三尺远,拖鞋甩到了鸡笼顶上。
这就是我和媳妇在村里的日常。我俩都是土生土长的村里人,打小就认识。我念初中那会儿,她是隔壁班的“霸王花”,把欺负我的男生追着揍了三条街。后来她去城里打工,我留在村里种地,谁能想到,兜兜转转我俩还成了夫妻。
上个月,她非要在院子里种火龙果。我跟她说咱这北方天气种不活,她偏不信,从网上买了十几株苗,天天跟伺候祖宗似的浇水施肥。好不容易长出个小果子,她高兴得逢人就显摆。结果第二天早起,果子没了,地上躺着半截啃剩的果蒂,还有三串猫脚印。
“肯定是村口王婶家的橘猫干的!”她撸起袖子就要去理论,我赶紧抱住她。“媳妇,消消气,那猫能爬上墙头,咱这火龙果本来就悬在墙边上。”她气呼呼瞪着我:“你还有理了?明天就给我砌两米高的墙!”
第二天我真的扛着水泥和砖头回来,结果刚开工,村长就来了。“建国,你这墙要是砌起来,后面老李家的采光可就没了。”媳妇叉着腰站在一旁,我只好讪笑着把水泥又扛回去。最后折中装了个铁丝网,她还不放心,在铁丝网上挂满了塑料瓶,风一吹叮当响,倒也成了村里一景。
要说最搞笑的,还得是去年秋收。媳妇非要跟着我下地收玉米,我劝她在家歇着,她说要体验生活。结果她穿着高跟鞋,挎着个小包就来了。刚掰了两根玉米,鞋跟就卡在垄沟里拔不出来,整个人往前扑,脸埋进了玉米秸秆堆里。等她抬起头,头发上挂着玉米须,脸上沾着泥点子,活像个花脸猫。
“张建国!都怪你!”她坐在地上耍赖,我憋笑憋得肚子疼,把她从秸秆堆里拽出来。“媳妇,咱回家,我给你做玉米排骨汤赔罪行不?”她哼了一声,揪着我的耳朵:“还得加糖醋排骨!”
我们家的厨房也是战场。她心血来潮说要学做红烧肉,结果把酱油当成醋倒了半瓶,做出来的肉黑黢黢的,还带着股怪味。我硬着头皮吃了两块,夸她有进步,她眼睛一亮:“真的?”我连连点头,心里想着下次还是我做饭吧。
有次她非要腌咸鸭蛋,网上教程说要裹黄泥。她把院子里的土挖了一大块,和上水,弄得满手满脸都是泥。等把鸭蛋裹好放进坛子里,才发现忘了放盐。我蹲在旁边笑得上气不接下气,她恼羞成怒,抓起一把泥就往我脸上抹。结果我俩像两个泥猴一样,在院子里追着打闹,最后还是被邻居大妈好一顿笑话。
冬天的时候,村里通了暖气,可媳妇非要烧火炕。她说火炕睡着暖和,还有小时候的味道。我拗不过她,只好陪着她烧火。结果她把湿柴一股脑塞进灶膛,浓烟首往屋里灌,呛得我俩眼泪首流。等好不容易把火生起来,她又担心炕烧得太烫,半夜起来三次往灶膛里泼水。
第二天起床,我俩嗓子都哑了,火炕也是温温的。她委屈巴巴看着我:“咋和我想的不一样呢?”我搂着她笑:“没事,下次咱再试试。”其实我心里觉得,这样鸡飞狗跳的日子,也挺有意思的。
前阵子,城里的同学邀请我俩去玩。到了同学家的大别墅,看着一尘不染的地板和精致的家具,媳妇连脚都不敢踩。同学问她在村里会不会觉得无聊,她仰着头说:“才不呢!我们家院子里能种菜,能养鸡,晚上还能看星星,比你们这钢筋水泥的地方有意思多了。”
回家的路上,她靠在我肩上:“还是咱村里好,虽然日子过得糙了点,但是自在。”我捏了捏她的脸:“只要有你在,哪儿都好。”她白了我一眼:“油嘴滑舌!不过今晚回家你得给我做地三鲜,昨天视频学的,看着可香了。”
我心里“咯噔”一下,上次她跟着视频学做菜,差点把厨房炸了。但看着她期待的眼神,还是硬着头皮答应了。果然,这次做地三鲜,她把糖当成盐放了,还把茄子炸得焦黑。我尝了一口,皱着眉头说:“媳妇,这味道有点独特啊。”
她自己尝了一口,也皱起了眉:“咋回事呢?视频里做的可好吃了。”我搂着她的肩膀:“没事,咱多试几次就好了。不过这次我来做,你在旁边指导就行。”她眼睛一亮:“那我要吃三个菜!”
日子就在这样的吵吵闹闹、嘻嘻哈哈中一天天过去。虽然没有城里人的精致生活,没有豪车别墅,但在这个小村子里,有她,有我们的小院,有满地乱跑的鸡鸭,有春种秋收的期盼,就是我最想要的生活。
有时候半夜醒来,听着她轻轻的鼾声,看着窗外的月光洒在院子里,我就觉得特别满足。也许这就是平凡夫妻的幸福吧,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只有柴米油盐里的烟火气,和数不清的鸡飞狗跳、欢声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