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洒在林婉娘的书案上,她翻看着几封刚送到的合作信函,神情专注。昨日那封来自京城、落款熟悉姓氏的帖子还静静躺在抽屉里,尚未拆开。眼下,她必须先处理眼前这些合作邀约。
赵掌柜站在一旁,手里拿着一叠整理好的资料:“夫人,这几家人我们都查过了,信誉还算不错,但其中一家——临安的万全堂,背后似乎有些不清不楚。”
林婉娘抬起头,目光微沉:“他们提了什么条件?”
“要求我们交出药方,并由他们负责生产与销售,利润分成西六开。”赵掌柜顿了顿,“他们开出的价码很高,但也意味着我们要完全失去控制权。”
林婉娘轻轻放下手中的信笺,眼神冷静:“这不是合作,是吞并。”
她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院中忙碌的村民。清宁药坊刚刚起步,若将核心药方交出去,便等于把命脉拱手让人。她不能冒这个险。
“先把这几家排除。”她转身道,“接下来,我们重点考察另外三家——金陵的广济堂、江南的苏氏商行,还有……”她顿了顿,“那位送帖的客人背后的主子。”
赵掌柜点头,却没有立刻离开,而是迟疑了一下:“夫人,太子那边的信……”
林婉娘神色微敛:“京中有变,速作决断。可现在我走不开,只能先把这边的事稳住。”
她没有说出口的是,她隐隐觉得,这场突如其来的合作潮背后,或许藏着更大的局。
午后,几位合作方代表陆续到来。林婉娘亲自接待,一一详谈。她发现,尽管这些人嘴上都说要合作共赢,但真正愿意让步的寥寥无几。多数人还是抱着利用她的名声和药方来牟利的心态。
“夫人,我们愿意出资建厂,您只需提供配方。”一位来自广济堂的中年男子开门见山。
林婉娘笑了笑:“你们能保证药材来源稳定吗?”
对方愣了一下,随即含糊其辞:“我们会自行采购。”
“如果药材被垄断,价格波动,你们还能保证供应?”林婉娘追问。
那人脸上闪过一丝尴尬:“这个……我们可以签订长期供货协议。”
“那就请先拿出你们的供货渠道清单。”林婉娘语气平静,“否则,免谈。”
对方脸色变了变,最终没再多说什么,起身告辞。
接下来的几天,类似的谈判接踵而至。林婉娘始终保持清醒,不轻易答应任何一方,而是不断试探他们的底线和诚意。
首到第五日,一封密信悄然送入她手中。
她拆开一看,是镇南侯周景行派人送来的。
信中写道:
“金陵广济堂与李文远有旧,曾资助其科举,后因利益冲突断绝往来。苏氏商行则与朝中某位大臣关系密切,背景复杂。至于那位神秘访客……经查,其主人乃国舅府之人,身份特殊。”
林婉娘看完信,手指微微收紧。
她终于明白,为何这些合作邀约会突然蜂拥而至。疫情之后,她的声望如日中天,不仅吸引了商人,也引来了那些潜伏在暗处的势力。
她必须更加谨慎。
翌日清晨,林婉娘召集赵掌柜与几位可靠乡老,开始对所有合作对象进行重新评估。
“我要最真实的信息。”她吩咐道,“无论好坏,都要告诉我。”
赵掌柜领命而去。
接下来的几天,林婉娘一边处理日常事务,一边密切关注各方动向。她动用了系统查询功能,输入关键词后,系统很快列出了几家合作方的真实财务状况和过往商业记录。
她发现,苏氏商行虽然资金雄厚,但过往有恶意压价、吞并小作坊的前科;而广济堂虽表面中立,实则己与李文远有过多次接触。
唯一让她感到意外的,是那位神秘访客背后的国舅府之人。
“国舅府……”林婉娘低声念着这个名字,心中隐隐生出一丝不安。
她知道,一旦与这样的人牵扯上关系,就很难再置身事外。
但她别无选择。
夜深人静时,她再次取出那封未拆的帖子,缓缓打开。
纸张洁白,字迹工整,只有一句话:
“愿以诚相待,共谋大业。”
她盯着那句话许久,最终将它收起。
翌日,她做出决定。
她选择了两家合作方——苏氏商行与金陵广济堂之外的一家新晋药铺——“德仁堂”。这家药铺规模不大,但经营稳健,口碑极好,且没有任何政治背景。
她与他们分别签订了合作协议,内容清晰明确:药方归她掌控,生产由双方共同监管,利润五五分账。
这一决定引起了不小震动。
有人认为她太过保守,错失良机;也有人认为她过于强势,难以长久合作。但林婉娘清楚,她必须牢牢掌握主动权,才能在这场博弈中立足。
就在她准备签署最后一份合同时,一名信使匆匆赶来。
“夫人!”信使气喘吁吁,“京城传来急报,太子殿下遭遇刺杀!”
林婉娘猛地站起,手中笔尖一抖,在纸上留下一道深深的墨痕。
她迅速接过密信,展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一行字:
“局势突变,务必小心应对。”
她的心跳加快,思绪瞬间拉回现实。
外面的世界,正在发生剧变。
她必须做出新的抉择。
但此刻,她只能先完成眼前的布局。
她深吸一口气,收回目光,继续签署合同。
“夫人,是否暂缓?”赵掌柜低声问道。
林婉娘摇头:“不,照常进行。”
她抬头看向窗外,阳光透过云层洒落大地,仿佛一切如常。
然而,她知道,风暴即将来临。
“夫人,那封帖子里的人……”小翠轻声问。
林婉娘沉默片刻,缓缓开口:“我会去见他。”
她的声音坚定,眼神却透着一丝警惕。
风从窗外吹进来,拂动她鬓角的发丝。
她握紧手中的笔,签下最后一个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