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婉娘站在河边,望着对岸那道断裂的枝桠痕迹,心中警铃大作。但她没有轻举妄动,而是迅速转身回到营地,召集了几名信得过的村民,低声交代了几句。
“今晚加强巡逻,尤其是靠近河岸的地方。”她的眼神在夜色中格外清明,“不要声张,但要提高警惕。”
阿旺点头应下,带着人悄悄散开。林婉娘则回到临时指挥点,坐在火堆旁,翻看着手头的物资清单和灾民安置草图。
一夜无话,第二日清晨,天边泛起鱼肚白时,村民们陆续开始活动。经过一晚的休整,大家的精神稍稍恢复了些,但脸上的疲惫与茫然依旧未消。
林婉娘站在高处,目光扫过整个营地。她知道,眼下最要紧的不是情绪安抚,而是如何让这些失去家园的人重新安顿下来。
“赵掌柜,昨天统计的名单可有遗漏?”她开口问道。
赵掌柜立刻递上一份写满名字的纸张,“这是昨晚清点后的名单,一共救出七十八人,其中伤员十二人,老人十五人,孩子二十三个。”
林婉娘接过名单,仔细看了一遍,“还有几户人家没找到?”
“还有三户,据说是住在西坡的老李家、王婶一家和刘铁匠的弟弟。我们派人去找过,但那边地势太险,水还没退,暂时无法深入。”
她点了点头,将名单收好,“先安排己找到的人,等水势再退些,我们再去搜救。”
说罢,她便组织起村里的青壮年,开始搭建临时住所。洪水冲毁了大部分房屋,只有少数几间还能勉强修缮。林婉娘当机立断,优先安排老弱病残住进那些尚可使用的屋子,其余人则在空地上搭起了简易帐篷。
系统在关键时刻再次发挥作用,提供了大量基础物资:包括棉被、干粮、衣物、简易炉灶等。她一边分发物资,一边亲自监督搭建进度。
“小翠,你带人去周边村落看看有没有多余的布料或木材可以借用。”她叮嘱道,“记住,是‘借’,不是‘拿’,我们要讲信用。”
“知道了!”小翠应了一声,带着几个姑娘匆匆出发。
林婉娘又安排人手清理废墟,将能用的材料尽量回收。洪水过后,许多家具、农具都被冲走,但也有一些还残留着,只要稍加处理就能重新使用。
她亲自带队进入受灾最严重的区域,一边清理一边检查是否有遗漏的村民。虽然昨夜己经搜救过一轮,但为了稳妥起见,她还是决定再查一遍。
到了中午,第一批县衙调拨的粮食终于送到。林婉娘立即组织人手分发,每户人家都领到两斤米和一块咸肉。虽然不多,但足以撑过接下来几天。
“林姑娘,这米是从哪来的?”一位老太太颤巍巍地问。
“是县衙拨下来的赈灾粮。”林婉娘笑着回答,“太子殿下和镇南侯也派人送来了援助物资,大家别怕,咱们一定能熬过去。”
老太太眼圈红了,“你真是我们的主心骨啊……”
林婉娘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转身继续忙碌起来。
傍晚时分,小翠一行人回来了,带回了一些布匹和木板,还有几名愿意来帮忙的外村村民。
“他们听说柳溪村受灾严重,特地赶来帮忙。”小翠喘着气说道,“有个叫陈大娘的,以前是裁缝,她说可以帮我们缝制一些厚实的帐篷布。”
林婉娘听了大喜,“快请她们进来,安排好食宿。”
随着更多人力和物资的加入,营地渐渐有了秩序。夜晚来临,火光映照着一张张疲惫却坚定的脸庞,空气中弥漫着炊烟的味道。
林婉娘坐在简陋的桌前,整理着今天的记录。忽然,系统提示音响起:
【检测到当前任务完成度为72%,建议继续推进灾民安置工作,并注意水源管理,以防疫病爆发。】
她微微颔首,起身走到净水装置旁,确认水质依然清澈。随后又巡视了一遍各个安置点,确保每个角落都有热水供应,特别是给伤员和孩子准备了特别照顾。
忙完这一切,己是深夜。林婉娘独自坐在帐篷外,望着远处漆黑的山影,心中却并不轻松。
这场灾难带来的不仅仅是眼前的困苦,还有更深层的问题——粮食储备、重建资金、医疗资源……每一项都是压在她肩上的重担。
而她隐隐觉得,这场水灾的背后,或许并非单纯的天灾。
就在这时,一个声音从身后传来:“林姑娘,我有事要说。”
她回头一看,是村里的老猎人张伯。
“什么事?”她站起身来。
张伯神色凝重,“我在上游发现了一些奇怪的东西。”
林婉娘心头一跳,“什么?”
“像是人为挖过的痕迹。”张伯低声道,“而且……还有脚印,看样子不是本地人的。”
林婉娘眉头紧锁,脑海中瞬间闪过一个念头——难道这场洪水,真的有人为因素?
她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震惊,“张伯,带我去看看。”
张伯点头,两人趁着夜色,悄然向上游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