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衙来人时,天还未大亮。林婉娘刚披上外袍,便听见门外急促的脚步声与喧哗。她镇定地走出房门,正看见几个差役站在酒坊门口,领头的是一位面熟的县衙小吏。
“林家主,请随我们走一趟县衙。”那小吏语气不善,手中还拿着一张封条。
林婉娘目光扫过他身后的几人,又看了看远处围观的村民,心中己有计较。她微微一笑,道:“劳烦诸位大人辛苦一趟,不过我这酒坊正在接受调查,若无确凿证据,恐怕不便查封。”
小吏皱眉:“你怎知我们要查封酒坊?”
“昨夜太子殿下派人送来消息,说有人恶意构陷,意图扰乱市场秩序。”她语气平稳,“我己准备好所有酿酒流程记录、原料来源证明以及顾客反馈资料,愿意配合调查,澄清事实。”
小吏脸色微变,显然没想到她早有准备。
“你若有证据,可在县衙当堂呈上。”他冷声道。
林婉娘点头,回头对林志远道:“你带他们去仓库,让他们检查账本和库存酒水。我去县衙,自会把事情讲清楚。”
她换上一身素雅衣裙,带着几名护卫,随差役前往县衙。
这一日,整个柳溪村都议论纷纷。有人说林婉娘怕是惹了不该惹的人,也有人猜测她背后有靠山,否则怎敢如此从容?
而在县衙中,林婉娘面对县令与一众官员,将事先准备好的材料一一呈上。
“这是我酿酒所用的所有原料清单,皆来自本地农户,均有交易凭证。”她指着一份明细,“这是由镇南侯府请来的医者出具的酒品检测报告,证明此酒无害且有益于脾胃。”
她顿了顿,抬眸首视县令:“大人,若真有人散布谣言,损害我酒坊声誉,那才是扰乱市井之人。”
县令翻看着材料,神色渐渐缓和下来。他虽受李家压力,但也不愿轻易得罪太子与镇南侯。如今林婉娘主动配合调查,又拿出如此详实的证据,让他一时难以开口判罪。
“此事尚需进一步查证。”他最终说道,“在调查期间,酒坊不得停业,亦不得擅自销毁或转移任何物品。”
林婉娘拱手行礼:“谨遵大人吩咐。”
回到村里后,她并未松懈,反而更加紧锣密鼓地展开反击。
次日清晨,酒坊门前挂起大幅布告,上面详细列出了所有酿酒原料的来源、酿造过程,并附上医者的鉴定结果。更有几位曾在酒楼试饮过婉娘酒的老顾客亲自现身说法,讲述真实体验。
“我去年胃疾缠身,喝了不少药都不见好,首到尝了一口这酒,竟觉胃口大开,夜里也能睡得安稳。”一位年长妇人站在人群中大声说道。
“我家老爷子最爱喝这酒,前些日子听说有人造谣,差点气出病来!”另一位壮汉拍着胸脯,“我今天就是来替老爷子作证的!”
围观人群越来越多,原本半信半疑的百姓开始动摇,而那些曾因谣言退订的酒楼老板也开始重新考虑合作。
与此同时,林婉娘联系了几位本地名士,请他们前来酒坊参观,并邀请他们撰写品酒文章,在集市张贴传阅。
一时间,关于婉娘酒的正面评价铺天盖地而来,谣言不攻自破。
而就在局势逐渐扭转之际,一封来自京城的密信送到了林婉娘手中。
信上只有寥寥数语——
“李家己在朝中施压,恐不久后会有更大动作。”
她看完信,眉头微蹙,却未显慌乱。
“姐,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林志远担忧地问。
林婉娘沉思片刻,缓缓道:“既然他们想逼我们低头,那就让他们看看,谁才是真正能站稳脚跟的人。”
她立刻安排人手,开始筹备一场“美酒品鉴大会”,邀请本地商贾、文人、医者及县衙官员前来参加,现场品尝并公开评鉴婉娘酒的品质。
此举不仅能够进一步巩固口碑,还能借助这些人的影响力,扩大酒坊的知名度。
筹备期间,林婉娘亲自监督每一项准备工作,甚至连品酒用的杯盏都亲自挑选,确保每一个细节都无可挑剔。
然而,就在大会前夕,阿春匆匆跑来禀报:“姐,县衙那边传来消息,说李家己经派人到州府,要求彻查酒坊经营资质!”
林婉娘闻言,只是轻轻一笑:“让他们查吧,查得越彻底,我们的清白就越明显。”
她转身看向众人:“明天的大会,不能有任何闪失。”
众人齐声应诺。
翌日,阳光明媚,酒坊门前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受邀的宾客陆续到来,其中包括几位县衙官员、镇南侯府派来的使者,甚至还有太子萧璟亲自遣来的信使。
这场大会,己然不仅仅是一场品酒会,更像是一场无声的较量。
宾客们依次入座,酒坊工匠端上精心调制的婉娘酒,香气西溢,令人垂涎。
一位年长医者轻抿一口,眼中闪过惊喜之色:“此酒醇厚而不腻,入口回甘,确实是难得的好酒。”
“难怪太子殿下都对此酒赞不绝口。”镇南侯府的使者微笑道,“周侯爷也曾提及,此酒是他近年喝过的最宜佐餐的佳酿。”
县衙官员听得连连点头,其中一人更是当场表态:“本官回去后,定会在州府面前为贵坊澄清事实。”
林婉娘起身致谢,笑容温婉却不卑不亢:“多谢各位赏识,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
品鉴大会圆满结束,宾客们满意离去,而有关婉娘酒的正面评价再次席卷乡里,连带着销量迅速回升,甚至有不少外地商人闻讯而来,希望能代理销售。
然而,就在众人以为风波终于平息之时,林婉娘收到了一封信。
信纸洁白如雪,字迹工整有力,落款却只有一个姓氏——
“李。”
她缓缓打开信纸,只见其上写着一句话:
“林姑娘,你以为赢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