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风仍呼啸着掠过山庙的屋檐,火光在铜灯里摇曳不定。狗蛋缓缓将那封京城密信叠好,收入怀中,目光却未从窗外收回。
王大山站在他身后,低声问道:“你在想什么?”
“我在想下一步。”狗蛋转过身,眼神坚定,“这场仗赢了,但不是终点。”
王大山点头,环顾西周,庙内尚有几盏灯火未熄,联盟成员们仍在收拾战后事务。空气中还残留着战斗后的血腥味,但也夹杂着一丝久违的轻松与希望。
狗蛋深吸一口气,道:“召集大家吧,我们该谈未来了。”
次日清晨,阳光洒落在山庙前的空地上,各村代表陆续到来,脸上带着疲惫,也带着兴奋。昨日一役,不仅保住了粮道,更让整个西岭乡第一次真正团结在一起。
狗蛋站在石台之上,清了清嗓子:“感谢各位的信任。昨天,我们击退了‘云川粮商’的阴谋,保住了我们的粮食和尊严。但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让这片土地真正富饶起来。”
人群中有人低声议论,有人露出疑惑神色。
狗蛋继续说道:“我想建立一条完整的农业产业链——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由我们自己掌控。这样,哪怕再有外敌,也无法轻易动摇我们的根基。”
一位年长的村长皱眉开口:“听上去很好,可我们连种地都靠天吃饭,哪来的能力建什么产业链?”
狗蛋微微一笑,取出一本泛黄的册子,翻开其中一页,展示出一幅详细的作物图谱:“这是我掌握的一套新作物种植方案,产量高、适应性强,而且可以错季播种,确保全年都有收成。”
众人围拢过来,看着那些详尽的数据与图表,眼中渐渐浮现出惊讶与期待。
“不仅如此。”狗蛋继续道,“我还有一套食品加工技术,比如麦芽糖、干果脯、腌制工艺等,这些都可以作为商品出售,价格远高于原粮。”
王大山拍了拍大腿:“这可真是个宝贝!要是能推广开来,咱们村子岂不是要发财?”
狗蛋点头:“但这还不够。我们还需要人,懂算术、懂测量、懂农技的人。”
话音刚落,姐姐走上前来,轻声说道:“我可以教孩子们识字、算数,还有简单的田亩计算法。”
母亲也在一旁点头:“我也来帮忙,教会她们如何记录账目、称重、分装。”
狗蛋看着两人,心中一暖,随即转向众人:“我提议设立一个村塾,由识字的村民轮流授课,教授基础农业知识与商业技能。只有让更多人具备能力,我们的产业才能长久。”
几位年轻的父母纷纷点头,表示支持。
然而,也有质疑的声音响起:“可这些事听起来都不便宜,谁来出钱?”
狗蛋早有准备,拿出一份计划书:“我建议设立‘互助基金’,由各村按比例出资,用于初期投资。收益之后,大家再按比例分配。”
“万一赔了呢?”又有人问。
王大山立刻站出来:“赔了也不怕!咱们有地,有粮,有人。只要方向对,就不怕起步难。”
一番讨论下来,多数人被说服,纷纷表态愿意加入。
会议正进行到一半时,一名信差匆匆跑入庙门,气喘吁吁地递上一封外地商函。
狗蛋接过,拆开一看,眉头微蹙。
信中写道:“贵方近日崛起之势引人注目,本商会拟于三月后进驻西岭乡,望届时能达成合作意向。”
落款是一家名为“金禾”的大型商会。
狗蛋低头沉思片刻,抬头看向众人:“看来,我们的蓝图才刚刚展开,就有新的挑战来了。”
王大山皱眉:“什么意思?”
狗蛋没有首接回答,只是将信折好,放入袖中,淡淡道:“先完成内部的事,再来应付他们。”
他转身回到石台前,语气坚定:“接下来,我们将设立监督组,确保资金透明;同时启动第一批新作物试种,并着手筹建村塾。”
众人纷纷响应,气氛逐渐热烈起来。
而狗蛋的目光,却始终停留在那封商函上。
远处,一只乌鸦掠过树梢,发出刺耳的叫声。
风吹动树叶,沙沙作响。
狗蛋的手指轻轻着袖中的信纸,眼神幽深如水。
忽然,他低声自语了一句:
“这一次,我们得走得更快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