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蛋站在窗前,手里捏着那封从黄疤子手下搜出的密信。王二虎带来的消息让他心头一震——那个穿黑袍的人是谁?他为何会出现在赵三喜与黄疤子之间?
但他没有时间深思。
门外传来了熟悉的脚步声,是父亲。
“狗蛋,田里的稻子熟了。”父亲的声音透着激动,“你去看看吧,长得可好了。”
狗蛋收起信,点了点头,将眼前的事情暂时压下。他知道,真正的对手迟早会浮出水面,但现在,家里还有更重要的事等着他。
秋风送爽,田野里金灿灿的一片。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腰,微风吹过,泛起层层波浪,宛如金色的海。
母亲正在田埂上晾晒新打下来的谷子,阳光洒在她脸上,映出久违的笑容。
“娘,今年收成真好!”姐姐也蹲在地上帮忙翻晒谷粒,手指沾满泥土,却笑得灿烂。
“是啊,多亏了你种的那些新种子。”母亲抬头看了眼狗蛋,“你爹说,照这个产量,咱们明年可以多种几亩地。”
狗蛋点点头,走到田边蹲下,抓起一把稻穗细细观察。颗粒,茎秆挺拔,果然是系统推荐的高产稻种。
“今年能收多少?”他问父亲。
“按现在的长势,至少能打五百斤一亩,咱家有七亩半地,差不多能收三千七百斤!”父亲激动地说,“再加上菜园子里的红薯、玉米,足够咱们吃两三年了!”
狗蛋心中一动:“那咱们是不是该考虑卖掉一部分,换成银钱?”
父亲一愣:“你是说……卖粮?”
“对。”狗蛋站起身,目光坚定,“食摊那边现在生意稳定,我们可以把一部分粮食加工成米糕、粉条、粥品出售,赚的钱又能买更多种子和农具。来年扩大种植面积,还能带动村里的邻居一起种。”
母亲听了,眼中闪过一丝担忧:“可这事儿要是让村里人知道了……”
“他们肯定会眼红。”姐姐低声接道。
狗蛋笑了笑:“那就让他们眼红去吧。我们靠的是自己的努力和脑子,不是偷来的抢来的。”
当晚,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清点这一季的收成和账目。
狗蛋打开账本,一笔笔核对:“食摊这个月纯利润是一百二十两银子,加上卖豆制品的收入,总共有一百五十两。加上这次收成,咱们家的存粮己经足够应付整个冬天。”
父亲看着堆满粮仓的谷物,眼里泛着泪光:“我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粮食……以前总想着吃饱饭就行了,没想到还能有今天。”
母亲轻轻拍了拍他的手:“都是狗蛋的功劳。”
狗蛋摇头:“是我们大家的努力。不过,接下来的事也不轻松。”
他顿了顿,语气认真起来:“我打算找几个可靠的村民,教他们怎么种这些高产作物。咱们不能只顾自己富,还得带一带乡亲们。”
姐姐点头:“我也愿意帮忙。”
“不行!”母亲突然皱眉,“你们这样太显眼了,万一有人嫉妒……”
话音未落,外面忽然传来一阵喧闹。
“哎哟,这不是狗蛋家吗?听说你们家今年大丰收啊?”
是隔壁村的大柱,带着几个年轻人站在门口,眼神中既有羡慕,也有几分不屑。
狗蛋起身迎出去:“大柱哥,进来坐吧。”
“不了不了。”大柱摆摆手,“我们就来看看热闹。你说你们家以前连饭都吃不饱,现在居然能打出这么多粮?”
“是啊是啊。”旁边一人插嘴,“你们家怕是偷偷占了祖上的地吧?”
狗蛋不动声色:“我家的地都是分家时按规矩分到的,谁要不信,可以去查。”
“哼,谁信谁傻。”大柱冷哼一声,转身离去。
屋内气氛一时有些凝重。
“他们这是什么意思?”母亲忧心忡忡。
“他们在试探。”狗蛋轻声道,“也说明我们的日子真的变好了。”
第二天一早,狗蛋便安排人手将部分粮食运往镇上,同时联系李婆婆,准备在镇上开一家小型粮铺,专门售卖自家加工的精细米面。
而就在这时,爷爷奶奶那边也开始有了动作。
“老东西,我看他们是想独吞祖宗的地!”奶奶咬牙切齿地说,“当年分家的时候,他们说是不要老宅,其实心里早就打着主意!”
爷爷眯着眼,缓缓点头:“是啊,这小子越来越能耐了。咱们得想想办法,让他们孝敬孝敬长辈。”
与此同时,大伯和小姑也在家中密谋。
“凭什么他们家过得这么好?”大伯愤愤不平,“当初分家的时候,咱们应该再多要点!”
小姑冷笑:“现在说这些有什么用?不如找个机会,让他们‘主动’孝敬咱们。”
狗蛋察觉到了村里气氛的变化,他没有声张,只是悄悄叮嘱父母加强防范,并让姐姐负责每日账目核查,确保资金安全。
同时,他开始着手推广种植技术,先从几个关系较好的邻里入手,传授耕作方法和病虫害防治技巧。
“只要大家都能吃饱饭,就不会再有人盯着咱们一家看了。”他对姐姐说。
姐姐望着忙碌的父亲和母亲,轻声问道:“可是,狗蛋,你觉得他们会感激我们,还是……嫉妒我们?”
狗蛋沉默片刻,嘴角微微扬起:“那就看他们的良心,和我们的实力了。”
夜色降临,村口的老槐树下,几个人影悄悄聚在一起。
“明天我就去找狗蛋,说是要学种地。”一个声音低声道,“到时候,我就能看看他们到底藏了多少好东西。”
“别忘了,”另一个声音补充,“还要打听清楚,他们跟镇上的李婆婆到底什么关系。”
狗蛋正站在自家院墙上,远远地看着这一切。他收回目光,转身走进屋内,拿起毛笔,在纸上写下一行字:
“防人之心不可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