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光熄灭后的清晨,书院弥漫着焦灼的气息。苏悦站在实验坊的废墟前,手中握着那半截刻有“沈”字的木牌,指节微白。昨夜的混乱尚未平息,她己命人清理现场,将尚可使用的药材和器具抢救出来。
小桃快步走来,神色凝重:“娘娘,火势虽被扑灭,但实验坊损失不小,许多草药配方和学生笔记都毁了。”
苏悦缓缓点头,目光落在不远处正在整理残局的学生们身上。他们脸上写满疲惫与愤怒,却无人退缩。那名曾质疑最多的儒衫学子正弯腰捡拾一片烧焦的木板,神情专注得仿佛在寻找什么线索。
“不打紧。”她淡淡开口,“真正的知识不在纸上,在心中。”
她转身回房,取出一叠早己准备好的展板草图,铺在案上。昨日便计划好的“成果展示会”,如今更显得必要。她要让所有人看到,书院的价值不会因一场大火而湮灭。
几日后,书院门前张灯结彩,锣鼓喧天。百姓、士族、官员纷纷前来,连朝中几位持观望态度的大臣也到场。广场上搭起数个展台,分别陈列着虫害防治成果、水质净化模型、草药配制样品等。
一名老儒生站在“驱虫水”展台前,皱眉道:“此物真能护田?”
“您不妨亲自试试。”一名学生递上一瓶淡绿色液体,“只需喷洒于稻叶背面,三日内虫卵自灭。”
老儒生半信半疑地接过,指尖沾了一点涂在手背,惊讶道:“竟无刺鼻之味,反而有些清凉?”
“此乃薄荷与苦楝混合提炼而成,天然无毒。”学生解释道。
老儒生沉吟片刻,忽然抬头:“你们书院,愿收我孙儿旁听吗?”
人群中响起一阵低语,原本冷眼旁观的士族子弟们面露动摇。
与此同时,皇帝萧锦一行人踏入书院大门。他身着常服,未带仪仗,只携几位近臣缓步行来。众人纷纷行礼,苏悦迎上前,躬身施礼。
“陛下。”她声音清亮,“今日书院有幸,请您亲自见证这些日子的成果。”
萧锦颔首,目光扫过西周,落在那片仍显焦黑的实验坊旧址上,眉头微蹙:“火势如何?”
“未曾伤及根本。”苏悦微笑,“反倒让我们看清了许多事。”
萧锦看着她,眼中闪过一丝赞许,随即走向展台。他亲手触摸那些用炭石与细沙搭建的简易净水装置,又品尝了一口经处理后的井水,微微点头。
“这比太医院新调的药汤还清澈。”
“是。”苏悦道,“水源干净,疾病自然减少。医者治病,亦当防患于未然。”
萧锦听完,转向身旁大臣:“此法可行于各州县,传旨工部,即日起在各地推行。”
大臣们纷纷应声,有人低声议论:“如此看来,书院并非只是哗众取宠……”
展示持续至午时,围观人群络绎不绝。不少百姓拉着学生的手询问细节,甚至当场掏出银钱请求购买成品。书院门口排起长队,热闹非凡。
“娘娘,”小桃凑近耳语,“方才有人送来一封密报。”
苏悦不动声色地接过,展开一看,脸色微变。
“沈府近日频繁接触邻国使团?”她低声念道。
小桃点头:“不止一次,且都是深夜密会。奴婢的人亲眼所见。”
苏悦将纸条捏成一团,藏入袖中,面上依旧平静如初。
傍晚,宾客散去,书院恢复宁静。学生们围坐在庭院中,兴奋地讨论着今日的反响。
“没想到,真的有人愿意学!”一名女学生激动道,“还有那位老儒生,以前最反对女子讲学的!”
“是啊,我爹听说后,说要送我弟弟来读书呢!”
笑声在夜色中飘荡,苏悦站在廊下,望着他们,嘴角轻扬。
“记住今晚。”她出声道,“我们不仅改变了别人,也在改变自己。”
众人纷纷点头。
待学生散去,小桃才低声问:“娘娘,沈府之事该如何应对?”
“先按兵不动。”苏悦目光幽深,“他们的把柄,迟早会浮出水面。”
就在此时,远处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一名书院弟子匆匆跑来,气喘吁吁:“娘娘!不好了!有人在城东发现沈家公子与一名异族人秘密会面,那人……穿着北狄的服饰!”
众人闻言皆惊,小桃立刻看向苏悦。
苏悦沉默片刻,缓缓抬眸,眼神锋利如刀。
“终于露出尾巴了。”她轻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