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声名微播,林府惊闻
西山坡的第一次秋收,虽然算不上惊天动地的大丰年,但对于这片沉寂了太久的荒芜之地而言,无疑是一场甘霖般的奇迹。
新打下的粟米堆满了两个最大的谷仓(其实是两间勉强修葺好的、还算干燥的土屋),晾晒的豆荚也散发着朴实的香气,
菜窖里储存的冬瓜、南瓜、萝卜、白菜,足够庄上十几口人安然度过这个寒冬而有余。
更重要的是,这场丰收,如同一剂强心针,彻底点燃了西山坡众人心中对未来的希望。
林冬并没有将这些成果藏着掖着。
在仔细清点、妥善储存好大部分收成后,
她亲自挑选了其中品相最好的一批新米、几样最新鲜的蔬菜,以及几株她精心炮制过的、长势喜人的试验药材,备了数份。
一份,是按规矩要上缴府库的“年例”,虽然西山坡往年只有象征性的产出,但林冬依旧一丝不苟地备下了,只多不少。
另一份,则是她特意备下,要送往父亲林承业书房的“孝敬”。
“小桃,你明日一早,便随周武哥和吴勇哥,将这两份东西送回府里去。”
林冬将包裹仔细打好,对小桃叮嘱道,
“见到父亲,替我问安,只说女儿在西山坡一切安好,请父亲勿念。
这些是庄上今年的些许薄产,不成敬意,还望父亲笑纳。”
她又取出一本用干净麻线仔细装订起来的小册子,递给小桃:
“这是西山坡此次秋收的详细账目,以及女儿对庄子明年开春的一些初步规划,一并呈给父亲过目。”
小桃郑重地接过,眼中满是敬佩:“二小姐放心,奴婢一定将东西和话都送到。”
第二日,当小桃和两名护卫带着两辆装满了西山坡“土产”的骡车回到林府时,着实引起了一阵不小的轰动。
守门的家丁看着那车上堆得冒尖的、颗粒的粟米,还有那些水灵灵的蔬菜,
以及几样他们叫不上名字却散发着异香的干草药,一个个都瞪大了眼睛,
几乎不敢相信这竟是那个鸟不拉屎的西山坡出来的东西!
消息很快便传遍了整个林府后宅。
彼时,林承业正在书房与几位管事议事,听闻西山坡派人送东西回来,也是微微一愣。
他本以为那个庶女去了那等荒僻之地,能勉强糊口便己是万幸,却不想,竟还真能送回“年例”和“孝敬”来?
当他亲眼看到那些品相不俗的粮食蔬菜,尤其是那几株被林冬仔细标注了名称和“初步药性判断”的干制药材时,林承业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真正的惊异之色。
他拿起那本由林冬亲手书写、字迹清秀工整的账目和规划册,仔细翻阅起来。
账目清晰明了,每一笔收成都记录得有条不紊;
而那份关于明年春耕的规划,更是有条有理,甚至还大胆地提出了一些改良农具、引种新作物的设想,其见识和条理性,竟比府中一些老庄头还要强上几分!
“这……这真是林冬那丫头弄出来的?”林承业放下册子,看向小桃,语气中带着几分难以置信。
“回老爷,”小桃鼓起勇气,将林冬交代的话一五一十地说了,又补充道,
“二小姐说了,西山坡虽然贫瘠,但只要肯用心,总能有所产出。
她每日都带着庄户们一同下地,从开荒、掘泉、改良土壤到播种、田管,事事亲力亲为,这才有了今年的这点薄收。”
林承业沉默了。
他挥手让小桃和护卫们退下,独自在书房中踱步良久,目光不时落在那些来自西山坡的“土产”和那份详尽的册子上,眼神复杂难明。
这个庶女,似乎真的与他印象中那个怯懦无能的形象,截然不同了。
她不仅有胆识,有手段,竟还有这般……点石成金的本事?
与此同时,王氏的院中,气氛却是一片阴沉。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王氏听着心腹嬷嬷添油加醋地描述着西山坡送回来的东西,以及林承业的反应,气得将手中的茶杯都捏得咯咯作响,
“那个贱丫头,怎么可能在那种鬼地方种出粮食来?
定是她使了什么妖法,或是……或是林忠那老东西(林府总管事,以前与王氏有些龌龊)在背后帮她作假!”
林月儿也在一旁咬牙切齿:“母亲说的是!她林冬算个什么东西?
不过是个没人要的扫把星!父亲定是被她那副楚楚可怜的假象给蒙蔽了!我们绝不能让她就这么得意下去!”
她们无论如何也不愿相信,那个她们随意欺凌、视如草芥的庶女,竟真的能做出这等成绩来。
这不仅是对她们眼光的否定,更是对她们地位的潜在威胁!
一时间,林府上下,因为西山坡这突如其来的“丰收”,而暗流涌动。有惊讶,有赞叹,有嫉恨,也有不屑。
而远在西山坡的林冬,对此却仿佛一无所知。
她依旧每日带领着庄户们,为过冬做着最后的准备——修葺房屋,加固牲畜棚栏(她用卖掉部分蔬菜换来的钱,买了些鸡仔和两头小猪仔),
晾晒储备干菜,为来年的春耕积攒着更多的“黑金土”。
她知道,自己送回府中的那些东西,必然会引起一些波澜。
但她更清楚,这只是一个开始。
想要真正改变自己的命运,掌握自己的未来,她还需要拿出更多、更扎实的成绩来。
“名声,有时候也是一种武器。”林冬望着远方京城的方向,唇边露出一抹清浅的笑容,
“就让这小小的‘西山坡奇迹’,先替我探探路吧。各位看官,本小姐在林府的‘逆袭’之路,是不是也别有一番风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