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苏小满,在一家名为“银河系脑洞”的奇葩编辑部当实习编辑。本以为能在这里邂逅文学大神,结果入职第一天就被现实狠狠打脸——主编老周顶着一头鸡窝似的乱发,脚踩人字拖,抱着一桶泡面从茶水间晃出来,泡面汤还滴在了他那件印着“躺平光荣”的T恤上。
“新人?”他嘴里塞着面条含糊不清地说,“正好,帮我把上个月拖欠的咖啡钱结了。”我目瞪口呆地看着他,心想这哪像个主编,活脱脱是个流浪诗人走错了片场。更离谱的是,编辑部的茶水间里,咖啡机上贴着张字条:“使用需支付精神损失费——每次5元,老周除外。”
编辑部的同事们更是卧虎藏龙。策划部的“鸽王”阿强,口头禅是“再给我五分钟”,但这五分钟能从早上拖到下班。有次领导让他做个爆款选题,他信誓旦旦地说三小时搞定,结果三天后交上来的方案标题是《论如何让老板不再催稿》。最绝的是,他还在方案里画了只乌龟,配文:“老板,你看这龟速,多适合我们创作的节奏。”
校对组的林姐堪称“细节狂魔”,连标点符号都能跟你掰扯半小时。有回我写了篇文章,用了个网络流行语“yyds”,她首接把我叫到工位前,推了推老花镜说:“小满,这个‘yyds’是‘永远的神’还是‘硬硬的蒜’?建议标注清楚,以免读者误解。”我强忍着笑解释,她却掏出小本本认真记下:“网络用语研究,下次开会讨论。”
最让人头疼的是新媒体部的“标题党”小王。为了点击率,他能把《猫咪的日常》改成《震惊!某神秘生物竟在家中做出这种事,看完后背发凉》。有次他给一篇科普文章起标题,原文写的是“北极熊的生存危机”,他首接改成《北极惊现白色幽灵!人类再不行动就晚了》,气得科学编辑追着他满办公室跑,边跑边喊:“你这是造谣!北极熊不是幽灵!”
编辑部的团建更是魔幻。老周说要“回归自然,激发灵感”,结果带我们去了郊区的养鸡场。他站在鸡舍前,双手叉腰:“大家好好观察,鸡的日常可比都市小说精彩多了!”话音刚落,一只老母鸡突然冲出来,追着阿强啄,吓得他满场跑,边跑边喊:“救命!这鸡成精了!”最后还是林姐淡定地掏出一把玉米粒,成功收买了“鸡大哥”。
更离谱的是年终总结大会。老周在台上痛心疾首地说:“今年我们的KPI又没完成,但没关系!”他突然掏出一把瓜子,“来,大家边吃边听我分析——其实是因为我们太有个性,不被世俗的流量所束缚!”台下众人默默嗑着瓜子,小王突然举手:“主编,那明年能多发点年终奖吗?”老周愣了两秒,把瓜子往嘴里一塞:“散会!”
在这个人均“不正常”的编辑部里,每天都上演着荒诞又欢乐的戏码。虽然工资不高,加班不少,但每次看到同事们为了一个错别字争得面红耳赤,为了一个脑洞笑到肚子疼,我都觉得——这大概就是最珍贵的“职场宝藏”吧。毕竟,哪份工作能让你一边写稿,一边围观老母鸡追着同事满场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