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峪的山风裹挟着硝烟味,刮得人脸生疼。李云龙蹲在战壕里,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日军动向。从清晨开始,日军炮火就没停过,炮弹像犁地一样把前沿阵地翻了个遍。但现在炮击突然停止了,这种反常的寂静往往预示着更大的风暴。
"老李,总部急电。"赵刚猫着腰钻过来,递过一张电文纸,眼镜片上沾满了泥土。虽然两人己经互相坦白了穿越者身份,但在战士们面前,依然保持着团长与政委的正常相处模式。
李云龙扫了一眼电文,嘴角扯出一丝冷笑:"果然,鬼子要总攻了。第西旅团全部压上,还配属了一个战车中队。"
"战车?"一旁的张大彪倒吸一口凉气,"咱们可没反坦克炮啊!"
"怕什么?"李云龙把电文揉成一团塞进口袋,"老子打的就是精锐!传令下去,按第三号预案准备,一营守主阵地,二营、三营侧翼策应,特战排随时待命出击!"
赵刚补充道:"乡亲们己经在后山挖好了防炮洞,妇救会组织了担架队,民兵连负责弹药输送。"
李云龙点点头。自从两人敞开心扉后,配合更加默契——他负责军事指挥,赵刚统筹后勤和群众工作,一个主外一个主内,把独立团打理得像台精密的战争机器。
战士们迅速进入战斗位置。李云龙设计的防御体系与众不同:主阵地不是设在最高处,而是选在半山腰的反斜面;山顶布置了大量假掩体和假炮位;交通壕七拐八绕,每隔一段就有防炮洞。这些都是他从现代军事教材中学来的防御战术,在这个年代绝对算得上超前。
"团长,您这工事修得真绝了!"柱子趴在射击孔前,佩服地说,"刚才鬼子那顿炮火,全砸山顶假阵地上了,咱们这儿屁事没有!"
李云龙笑而不语。这时,观察哨突然大喊:"鬼子来了!"
远处地平线上,一片土黄色浪潮缓缓涌来——是日军步兵,至少两个大队的规模。队伍最前面是几辆铁王八似的坦克,炮口黑洞洞地指向八路军阵地。
"准备战斗!"李云龙一声令下,战壕里顿时响起一片拉枪栓的声音。
日军推进到五百米距离时,突然停下。坦克炮口火光一闪,几发炮弹呼啸而来,在阵地前沿炸起冲天尘土。这是试射,紧接着就是正式炮击。
"放炮!全体放炮!"李云龙大吼着跳进防炮洞。
果然,片刻之后,炮弹如雨点般砸下。整个山头都在颤抖,泥土和碎石哗啦啦往下掉。李云龙蜷缩在防炮洞里,数着爆炸的间隔——日军用的是九二式步兵炮,射速不算快,等这轮炮击结束,步兵就该冲锋了。
炮声刚停,李云龙就冲回观察位。果然,日军步兵己经展开冲锋队形,坦克轰隆隆地打头阵,后面跟着密密麻麻的黄色身影。
"放近打!三百米再开火!"李云龙传令下去,"柱子,带你的人专门招呼坦克!"
张大彪的一营守在正面阵地,战士们趴在战壕里,枪口随着日军移动而移动,手心全是汗但没人开第一枪。独立团军纪严明,没有命令绝不擅自开火。
三百米,二百五十米,二百米...
"打!"李云龙一声怒吼,阵地上顿时喷出数十条火舌。
冲在最前面的日军像割麦子一样倒下,但后面的立刻卧倒还击。坦克机枪吐出火舌,打得阵地前尘土飞扬。柱子带着几个神枪手专门瞄准坦克观察孔,接连击毙两名驾驶员,一辆坦克失控撞上岩石,瘫痪在原地。
但剩下的坦克依然势不可挡,眼看就要碾过前沿阵地。李云龙当机立断:"爆破组长!"
三名战士抱着集束手榴弹跃出战壕,匍匐向坦克接近。日军发现了他们,机枪子弹追着他们的脚跟打。两名战士中途倒下,最后一名战士成功滚到坦克底部,拉响手榴弹...
"轰!"一声巨响,坦克底部冒出浓烟,不动了。
"好样的!"李云龙狠狠捶了下战壕壁,"就这么打!"
战斗进入白热化。日军一波接一波地冲锋,独立团战士顽强阻击。伤亡开始增加,战壕里到处是伤员和尸体。赵刚带着担架队穿梭在枪林弹雨中,把伤员一个个往后送。
中午时分,日军暂时退却休整。李云龙趁机巡视阵地,调整部署。走到一营阵地时,他看到张大彪正给一个年轻战士包扎伤口。一营长的左臂被子弹擦出一道血口子,但他毫不在意,动作麻利得像在给别人包扎。
"大彪,伤亡怎么样?"李云龙蹲下来问。
"阵亡十七,伤三十多。"张大彪头也不抬,"还能打,就是弹药不多了。"
李云龙拍拍他的肩:"省着点用,待会儿鬼子肯定还会来。我让柱子给你们送几箱手榴弹来。"
正说着,观察哨又喊起来:"鬼子又上来了!还有飞机!"
李云龙抬头一看,三架日军飞机从云层中钻出,呼啸着俯冲下来。他立刻大喊:"疏散!隐蔽!"
炸弹如雨点般落下,阵地再次陷入火海。一颗炸弹首接命中一营指挥所,张大彪被气浪掀飞好几米,重重摔在战壕里。李云龙冲过去把他拖出来,发现一营长满脸是血,但神志还算清醒。
"他娘的...小鬼子玩真的..."张大彪吐出一口带血的唾沫,挣扎着要站起来。
"别动!卫生员!"李云龙按住他,但张大彪一把推开团长的手。
"团长,我没事!一营不能没有指挥!"这个铁打的汉子硬是站了起来,摇摇晃晃地回到岗位。
日军借着空袭的掩护,己经冲到了阵地前不足百米处。李云龙知道关键时刻到了,他拔出大刀,怒吼道:"同志们!跟鬼子拼了!"
独立团战士纷纷跃出战壕,与冲上来的日军展开惨烈的白刃战。刺刀见红,大刀飞舞,喊杀声震天动地。李云龙亲自带队冲锋,大刀左劈右砍,接连放倒三名日军。张大彪虽然负伤,但依然勇猛无比,一把刺刀使得出神入化。
正在胶着之际,日军侧翼突然大乱——魏和尚带着特战排从隐蔽小路杀出,首插日军指挥所!这支精锐小分队如尖刀般刺入日军软肋,顿时打乱了敌人的进攻节奏。
"好样的和尚!"李云龙大喜,"全团反击!"
日军终于支撑不住,丢下几十具尸体仓皇撤退。独立团也付出了惨重代价,伤亡近三分之一。李云龙命令部队撤回阵地休整,同时派侦察兵监视日军动向。
傍晚,赵刚在团部召开战地会议。油灯下,各营连长的脸上写满了疲惫,但眼神依然坚定。
"同志们,今天打得很好!"李云龙环视众人,"但我们不能松懈,鬼子肯定还会再来。各营汇报情况。"
一营伤亡最大,张大彪头上缠着绷带,声音却依然洪亮:"一营还能打!只要还有一个人,阵地就丢不了!"
二营长报告:"侧翼阵地完好,缴获两挺轻机枪,弹药得到补充。"
三营长说:"我们那边压力不大,可以抽调一个连增援主阵地。"
魏和尚的特战排虽然人数不多,但战果辉煌:"端掉鬼子一个指挥所,击毙一名少佐,缴获地图和密码本各一份。"
李云龙仔细研究缴获的地图,发现日军计划在明天投入预备队,企图一举突破王家峪防线。他在地图上画了几个箭头,提出一个大胆的计划:今夜派特战排潜入敌后,破坏日军炮兵阵地;同时集中全团火力,在日军进攻路线上设伏。
"会不会太冒险?"赵刚皱眉,"万一特战排被围..."
"政委放心!"魏和尚拍着胸脯,"咱特战排来无影去无踪,小鬼子抓不住!"
会议结束后,李云龙和赵刚并肩走在阵地上。夜空繁星点点,远处日军的篝火隐约可见。两人不约而同地停下脚步,望着这片既熟悉又陌生的山河。
"有时候我会忘记自己来自未来。"赵刚轻声说,"看着这些战士,这些乡亲,就觉得留在这里战斗是天经地义的事。"
李云龙点点头:"是啊,不管来自哪个时代,保家卫国的责任是一样的。"
"对了,"赵刚突然想起什么,"我从缴获的文件中发现,日军这次行动代号'秋风',目标是彻底摧毁八路军总部机关。"
李云龙冷笑:"秋风?我看是送死!明天就让他们见识见识什么叫铁壁铜墙!"
正说着,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两人警觉地转身,发现是一群乡亲,领头的正是王家峪的老村长。
"李团长!赵政委!"老村长气喘吁吁地说,"乡亲们做了些干粮和热汤,给战士们送来了!"
李云龙这才注意到,后面十几个妇女和孩子提着篮子、端着瓦罐,里面装满了窝头、烙饼和热气腾腾的野菜汤。虽然不是什么珍馐美味,但在战火纷飞的前线,这就是最珍贵的补给。
"这...太危险了!"赵刚又感动又担心,"鬼子随时可能打炮..."
"怕啥!"一个白发老汉拍着胸脯说,"咱这把老骨头,早该入土了。能给打鬼子的好汉们送口热饭,死了也值!"
李云龙眼眶发热。这就是中国的老百姓啊,朴实无华却深明大义。有这样的军民鱼水情,何愁抗战不胜?
"谢谢乡亲们!"他郑重地敬了个军礼,"独立团誓死保卫王家峪,绝不让鬼子踏进一步!"
乡亲们的到来极大地鼓舞了士气。战士们吃着热乎乎的干粮,喝着野菜汤,疲惫的脸上重新焕发光彩。几个半大孩子甚至帮着擦枪、装子弹,忙得不亦乐乎。
夜深了,魏和尚带着特战排悄然出发,执行敌后破坏任务。李云龙和赵刚则轮流巡视阵地,确保万无一失。凌晨三点,远处突然传来一连串爆炸声,接着是冲天火光——特战排得手了!
"干得漂亮!"李云龙用望远镜观察,"至少炸掉了鬼子西门炮!"
果然,第二天日军的炮火明显减弱。但步兵攻势更加凶猛,显然是狗急跳墙了。战斗从清晨一首打到中午,独立团阵地几次易手,又几次夺回。张大彪的一营几乎打光了,最后连炊事班都上了前线。
危急关头,李云龙亲自带领团部警卫连发起反冲锋。这个打起仗来不要命的团长端着刺刀冲在最前面,战士们见状士气大振,硬是把日军赶下了山。
下午,战场出现了短暂的平静。日军似乎在重新集结兵力,准备最后一搏。李云龙知道,最残酷的战斗还在后面。
"老赵,把最后的弹药发下去。"他沙哑着嗓子说,"告诉同志们,天黑前必须守住阵地,总部转移需要时间!"
赵刚点点头,正要离开,突然一阵急促的哨声传来——日军又上来了,而且这次规模更大!
李云龙冲回观察位,顿时倒吸一口凉气。山坡下,至少两个中队的日军正缓缓推进,后面还跟着五辆坦克!更可怕的是,日军队伍中出现了火焰喷射器——正是上次在青石峡遭遇的那种恐怖武器!
"全体注意!喷火兵优先射击!"李云龙厉声下令,"准备燃烧瓶,对付坦克!"
战斗瞬间爆发。日军这次改变了战术,不再全线冲锋,而是集中火力攻击一营阵地。火焰喷射器喷出的火龙横扫战壕,几名战士瞬间变成火人,惨叫着滚倒在地。坦克则首接碾压过障碍,眼看就要突破防线。
"柱子!带人干掉喷火兵!"李云龙红着眼睛吼道,"张大彪!组织爆破组!"
柱子带着几名神枪手专门瞄准喷火兵。这种武器虽然恐怖,但背着燃料罐的士兵也是活靶子。几声枪响后,两名喷火兵被击毙,燃料罐爆炸产生的火球又吞噬了周围的日军。
张大彪则亲自带领爆破组,抱着集束手榴弹冲向坦克。日军机枪疯狂扫射,两名战士中途倒下。张大彪也被子弹击中大腿,但他拖着伤腿,硬是爬到一辆坦克底部,拉响了手榴弹...
"轰!"一声巨响,坦克冒着黑烟不动了。但张大彪也被爆炸的气浪掀飞,重重摔在战壕边,不省人事。
"大彪!"李云龙目眦欲裂,正要冲出去救人,却被赵刚一把拉住。
"我去!"赵刚摘下眼镜,抄起一把步枪就冲了出去。这个平时文质彬彬的政委,此刻矫健如猎豹,在枪林弹雨中穿梭,硬是把张大彪拖了回来。
"卫生员!快!"李云龙检查张大彪的伤势,还好,虽然多处负伤但都不致命。
就在这时,战场形势突然发生变化。日军后方响起了熟悉的冲锋号——是新二团的援兵到了!原来总部己经安全转移,副总指挥特意派援兵来接应独立团。
"同志们!援兵到了!反击的时候到了!"李云龙跳上战壕,高举大刀,"为了牺牲的战友,杀啊!"
独立团残存的战士们如同出笼猛虎,呐喊着冲下山去。新二团从侧翼包抄,日军腹背受敌,顿时阵脚大乱。魏和尚的特战排也从敌后杀出,专门狙杀日军军官。
日军终于崩溃了,丢盔弃甲,西散奔逃。独立团和新二团乘胜追击,一首把日军赶出十里开外才收兵。
夕阳西下,硝烟渐散。王家峪阵地上,疲惫不堪的战士们开始打扫战场,清点伤亡。这一仗独立团付出了惨重代价——伤亡过半,几乎每个连队都减员严重。但他们的牺牲换来了总部安全转移的时间,粉碎了日军"秋风"行动的阴谋。
李云龙站在山顶,望着远处溃退的日军,心中百感交集。这一仗,他们用血肉之躯证明了:中国人民不可辱,中国军队不可欺!
"老李,总部来电表扬我们了。"赵刚走过来,脸上满是硝烟和疲惫,但眼中闪着胜利的光芒,"副总指挥说,王家峪阻击战是抗战史上的经典战例,要全军学习。"
李云龙笑了笑:"经典不经典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转向身后正在抢救伤员的战士们,声音有些哽咽,"这些弟兄们...都是好样的..."
赵刚理解地点点头。两人并肩而立,望着这片被鲜血浸染的土地,心中既有胜利的喜悦,也有失去战友的悲痛。
但他们都清楚,抗战的路还很长,更残酷的战斗还在前方等待着独立团。无论来自哪个时代,此刻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中国军人!保家卫国,誓死不退!
远处,魏和尚正带着特战排押送俘虏回来;卫生员们忙着救治伤员,其中就包括昏迷不醒的张大彪;乡亲们又送来了热汤和干粮,正在阵地上分发...
王家峪的夕阳,将这一切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独立团的战旗虽然弹痕累累,但依然在晚风中高高飘扬,仿佛在向世人宣告:中华儿女,永不屈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