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桥别院那场突如其来的大火,以及几乎同时抵达的太原王氏车马,像两记重锤,狠狠砸在了长安城这潭本就波涛汹涌的浑水里,激起的惊涛骇浪,远超所有人的预料。
东宫,显德殿。
李承乾彻夜未眠。来自灞桥别院周边的消息,如同雪片般,通过岳飞和赵全的秘密渠道,源源不断地汇集到他的案头。
火,是他的亲卫放的。路,是他的亲卫堵的。
混乱,是他一手导演的。
但混乱之后的结果,却并非完全如他所愿。
“殿下,”赵全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也有一丝后怕,“岳将军那边传来最终消息。灞桥别院那场火,并未造成太大伤亡,只是烧毁了几间偏僻的库房和马厩,烟雾确实造成了极大的混乱。王家的人去的是王珪的长子王知敬,带了不少家丁护卫,首接堵在了别院门口,言辞激烈,要求魏王交出王景略!”
“魏王呢?他作何反应?”李承乾问道。
“魏王殿下并未亲自露面。”赵全摇头,“是别院的管事和护卫头领出来交涉,坚称王景略早己离开别院,对于王家的指责矢口否认。双方争执不下,险些动起手来。后来还是京兆府和金吾卫的人闻讯赶到,才将场面暂时控制住。”
“王景略呢?!”这才是李承乾最关心的,“是死是活?可曾找到?”
赵全的脸色变得极其难看:“回殿下,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什么意思?!”李承乾猛地站起!
“据咱们潜伏的人冒死靠近观察,以及事后京兆府初步勘验的结果。别院内并未发现王景略的踪迹,也没有找到任何疑似新添的坟冢或大规模掩埋的痕迹。但是……”赵全声音艰涩。
“在那间被烧毁的、靠近后山小路的库房废墟里,发现了一些一些烧焦的、难以辨认的骨骸,以及几块被烧得半融的玉佩碎片,样式似乎与王景略平日佩戴的颇为相似。”
烧焦的骨骸?玉佩碎片?
李承乾瞳孔一缩!
好一招金蝉脱壳!好一招死无对证!
李泰这是想用一场大火,将王景略彻底从这个世界上“抹去”!就算王家和朝廷怀疑,也找不到确凿的证据!甚至可以将一切都推到“意外失火”或者“贼人作乱”头上!
“那魏王本人呢?他何时离开的别院?”
“就在王家的人和官府赶到之前不久,趁着火起混乱之际,魏王殿下乘坐一辆极其普通的马车,从那条被我们堵塞又被他们紧急清理开的后山小路,秘密离开了。”赵全答道,“我们的人手有限,又要制造混乱,又要监视全局,未能将其拦下。”
李承乾缓缓坐回椅中,脸色阴沉得可怕。
这一局,他虽然成功制造了混乱,离间了王家和魏王府,也让李泰狼狈不堪,但终究是让李泰这条毒蛇溜走,而且还顺便“毁尸灭迹”,将王景略这条线彻底掐断!
王景略一死,之前准备的那些关于贡品宝玉的后手,威力便大打折扣。死人,是不会开口说话的。
更重要的是,李泰经此一事,必然对自己恨之入骨,也必然会更加警惕和疯狂!他接下来的报复,恐怕会来得更快、更猛!
“太原王氏那边,有何反应?”李承乾问道。
“王家炸了锅!”赵全精神稍稍振作,“王知敬从灞桥别院空手而归后,立刻回府禀报。听说王珪当场气得晕厥过去,醒来后便下令,全面收缩与魏王府所有相关的生意往来,并派人入宫,向王嫔(王氏族人)哭诉冤情,请求陛下为王家做主!”
哦?去找后宫哭诉?王珪这老狐狸,知道首接找父皇未必有用,便想走迂回路线?
“长孙无忌呢?”
“依旧毫无动静。仿佛长安城这几日的风波,都与他无关。”
李承乾冷哼一声。长孙无忌越是平静,就越说明他在暗中算计着什么。魏王失势,最高兴的恐怕就是他。
“系统,”他默默沟通,“评估王景略‘死亡’事件对魏王、太原王氏及我方势力的后续影响。”
【评估中……】
【对魏王影响:声望严重受损(-25%),与太原王氏关系彻底破裂(-90%),可能失去部分朝中支持者(-15%),李世民对其信任度下降(-30%)。但核心实力未损,其报复欲望和行动力可能提升。】
【对太原王氏影响:内部矛盾可能暂时缓和(一致对外),对魏王府仇恨值拉满。可能寻求新的政治同盟(潜在目标:东宫、晋王、其他)。家族声望及部分产业受损。】
【对宿主影响:短期内,成功转移焦点,削弱主要对手,获得发展时间。长期看,魏王威胁等级提升,太原王氏成为不稳定因素(可能被拉拢,也可能被晋王利用),长安局势更加复杂。需尽快提升实力,并防范魏王报复。】
系统的分析清晰而冷酷。
短期有利,长期风险增加。
看来,必须抓紧这来之不易的喘息之机,全力发展江南!
“传令王五,”李承乾对岳飞下令,“江南那边,可以适当加快些进度了!人手不够,就地秘密招募!资金不足,让赵全想办法从东宫府库再挤一些过去!孤要在一个月内,看到第一批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云锦’样品!”
“是!”
“赵全,”李承乾又道,“对外,继续保持低调。孤这几日‘偶感风寒’,也需要静养。东宫上下,非必要不得外出。但情报网必须全力运转!盯紧魏王府的一举一动!特别是他与军方将领的接触!”
李泰在政治和经济上受挫,最有可能铤而走险的,就是动用军方力量!这一点,不得不防!
“奴婢明白!”
安排完一切,李承乾才感觉一丝疲惫涌上心头。
长安城的这场大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他就像一个走在钢丝上的舞者,脚下是万丈深渊,每一步都惊心动魄。
王景略的“死”,看似解决了眼前的麻烦,却也埋下了更深的祸根。
李泰的疯狂反扑,随时可能到来。
长孙无忌的虎视眈眈,更如芒在背。
还有那位病榻之上、心思难测的父皇……
前路,依旧漫长而艰险。
李承乾走到书案前,拿起一份关于江南桑蚕养殖的资料,目光更加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