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古代当摄政王
回古代当摄政王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回古代当摄政王 > 第112章 玉玺迷踪

第112章 玉玺迷踪

加入书架
书名:
回古代当摄政王
作者:
南派的神
本章字数:
4862
更新时间:
2025-05-02

七月十七的晨光穿透纱帘,周琰在临时军帐中缓缓展开《皇陵秘道图》。羊皮地图上的朱砂线条在阳光下泛着诡异光泽,他取出一枚铜钱轻刮图面,刮下的粉末在瓷碟中渗出蛛网状蓝纹——这地图竟是用∞矿物颜料绘制的。

"王爷,太医令求见。"亲卫在帐外禀报,"说是漠北俘虏的病症有异。"

周琰卷起地图时,注意到自己指尖己泛起淡蓝色。昨夜处理∞污染源时,即便戴着鱼鳔手套,辐射还是渗入了肌肤。他取出装有抗∞药剂的瓷瓶,将三滴琥珀色液体滴在舌下,喉间顿时涌起铁锈般的苦涩。

医帐内弥漫着桑叶煮沸的气息。二十余名大胤边军俘虏被安置在特制的桑皮垫上,他们的皮肤布满蓝斑,瞳孔收缩成针尖大小。太医令正用银针测试一名俘虏的脊髓液,针尖刚接触液体就变得通体幽蓝。

"王爷,这些将士中的不是寻常∞毒。"老太医声音发颤,"他们体内有活物!"

周琰接过银针细看,针体蓝渍中竟有细微蠕动。他立即命人取来漠北神泉的水样,在琉璃皿中滴入抗∞药剂。液体剧烈沸腾后,沉淀物里浮现出无数发丝般的∞结晶虫!

"铸币使好狠的手段。"周琰用铜镊夹起一条仍在扭动的晶虫,"这不是自然形成的矿物。"他将晶虫放入装有桑米粥的陶碗,虫子立刻钻入米粒,粥面随即泛起蓝晕。

午时三刻,周琰召集工部匠师紧急研制过滤装置。根据晶虫厌铜的特性,他们打造出七层青铜滤网,每层网眼逐渐缩小。当神泉水通过最后一层密如纱绢的滤网时,终于截获了尚未成长的∞虫卵。

"立刻飞鸽传书回京。"周琰写下密码文书,"命户部暂停所有运河鱼获交易。"他想起前日收到的奏报,说汴梁鱼市出现会发光的蓝鳞鲫鱼——那分明是∞虫的中间宿主!

未时末,亲卫带来更惊人的消息。在清理金帐废墟时,发现铸币使的密匣夹层藏有半页《天工开物》残篇,上面记载着"以∞养玉,可续命百年"的秘法。残页边缘还粘着片玉石碎屑,经检测与传国玉玺材质相同。

"备马,今日启程回京。"周琰突然下令。他展开《皇陵秘道图》与残页拼合,两条原本断裂的墨线突然衔接——指向的正是皇陵地宫深处的"璇玑室"。

七月十八,玄甲军班师回朝。周琰的马车里摆放着特制的铅匣,内装从漠北带回的∞虫样本。匣壁的铜制温度计显示内部极寒,这是通过硝石制冰维持的低温环境,能暂时抑制晶虫活动。

"王爷,过了青云隘就是运河了。"亲卫隔着车帘禀报,"工部来信说,己在沿线设置三十六处检测亭。"

周琰掀开车帘,远处运河上的新式帆船正拖着抗∞石贝网清理水道。更令他注意的是,两岸农田里矗立着数十架改良过的风车,叶片转动时带动底部的铜制净化器——这是他离京前设计的∞污染过滤系统。

申时六刻,车队在邙山驿暂停。驿丞呈上的茶汤里漂浮着可疑的蓝点,周琰不动声色地将茶水倒入随身携带的检测囊。囊中饲养的医用水蛭立刻蜷缩死亡,体表浮现出与漠北俘虏相同的蓝斑。

"这水从哪来的?"周琰握紧了袖中的陶瓷匕首。

驿丞扑通跪下:"回王爷,是、是从后山新凿的甜水井..."

当夜子时,周琰带着工部匠人摸到后山井口。新制的∞检测灯照入井中,水面竟反射出星空般的蓝光。更可怕的是,井壁附着着无数∞虫卵,随着水波摇曳如同活物。

"连夜封井。"周琰的声音比井水更冷,"查这口井是谁主张开挖的。"

七月十九的朝会上,周琰首次感到文武百官的目光带着异样。当他奏报漠北大捷时,龙椅上的年轻皇帝不断揉着太阳穴,眼下浮现着不正常的青影。更蹊跷的是,执掌玉玺的秉笔太监右手缠着桑皮布,隐约渗出蓝色。

"皇叔劳苦功高。"皇帝的声音有些飘忽,"且回府休沐三日..."

周琰躬身谢恩时,眼角瞥见御案上的玉玺——印纽处的龙睛似乎比往日更加幽深。退朝后,他立即派心腹去太医院调取近半年的《御脉案》,自己则首奔工部档案库。

未时六刻,两份惊悚的证据摆在周琰案头。一是《御脉案》中记载皇帝自三月起持续头痛,用药后尿液会在夜間发出蓝光;二是《皇陵修缮录》里缺失了关键的三页,而缺失日期正是铸币使离京前半月!

"王爷,西苑太监来报。"亲卫悄声道,"陛下今早又摔了一方砚台,墨汁在金龙砖上蚀出了蓝痕..."

周琰猛地站起,袖中检测囊里的水蛭正在疯狂扭动。他取出从漠北带回的玉玺碎片,与囊中液体接触时,碎片竟微微震颤起来——这证实了他最可怕的猜测:留在宫中的"传国玉玺"是∞矿仿制的赝品,而真玺早己被铸币使调包藏入皇陵!

七月二十夜,周琰秘密拜访太医院首座。老太医从药柜深处取出一匣密档,里面装着近半年为皇帝煎药后的药渣。周琰用铜针拨开药渣,在人参须根部发现了∞晶虫的蜕皮。

"首座可知先帝是怎么驾崩的?"周琰突然发问。

老太医的手剧烈颤抖起来:"孝明皇帝临终前...瞳孔也是这般发蓝..."

子时三刻,周琰在王府密室召集心腹。桌上摊着拼合完整的《皇陵秘道图》,图上显示从璇玑室有条暗道首通皇帝寝宫!更可怕的是,根据工部记载,这条暗道是永昌七年太祖下令修建的。

"明日我会请旨祭陵。"周琰指着图上某处标记,"但真正目标在此处。"他的指尖停在标注"玉髓宫"的侧殿位置,那里画着个微小的玉玺图案。

"王爷,若真玺真在皇陵..."亲卫统领欲言又止。

周琰取出个陶瓷匣子,里面是用漠北∞虫培育的抗毒血清:"那就证明陛下中的是太祖留下的慢性∞毒,而铸币使只是执行者。"他望向皇城方向,那里隐约传来更鼓声,"三百年的局,该破了。"

七月廿一寅时,周琰换上祭服时,发现腰间玉佩无故出现了裂纹。当他乘坐的马车驶过朱雀大街,路边茶肆突然传出惊呼——笼中的画眉鸟羽毛正逐渐变蓝。整个帝都,似乎都笼罩在无形的∞阴影下。

皇陵神道前,周琰接过礼官奉上的香烛。当他的手指接触香柱时,藏在袖中的检测囊突然变得滚烫。抬头望去,陵园古松的树冠不知何时己全部转向璇玑室方向,就像被某种力量长久吸引着。

"开祭——"礼官的唱诵声中,周琰的目光穿过袅袅青烟,与站在皇帝身后的秉笔太监短暂对视。那个永远低眉顺眼的老太监,此刻右手桑皮布下,正渗出与传国玉玺相同的幽蓝光泽。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