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大明国当皇帝,从中非开始
重建大明国当皇帝,从中非开始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重建大明国当皇帝,从中非开始 > 第101章 远征开始

第101章 远征开始

加入书架
书名:
重建大明国当皇帝,从中非开始
作者:
代码巫师
本章字数:
6092
更新时间:
2025-05-05

2018年(龙武2年)10月27日,钢铁洪流:卡鲁第三师的远征首日

晨雾还未散尽,北基伍军事基地的钢铁闸门在液压系统的嗡鸣中缓缓开启。

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在T-72主战坦克的复合装甲上折射出冷冽的寒光。

卡鲁少将站在指挥车前,战术目镜上映出卫星传送的实时地形图,他抬手看了眼腕表——06:00整。

"全师按预定方案,开拔。"

随着命令下达,柴油引擎的轰鸣骤然撕破清晨的寂静。首辆坦克的履带碾过出发线时,地面微微震颤,惊起灌木丛中成群的织布鸟。

这些经过大明军工改造的战争机器,炮管下方加装的激光测距仪闪烁着幽蓝的光晕,反应装甲的楔形模块在朝阳下投下锯齿状的阴影。

随军记者让-皮埃尔握紧稳定器,镜头捕捉到令他窒息的画面:三十辆主战坦克组成楔形阵列,每间隔五十米就有一辆BMP-3步兵战车护卫,车顶的30mm机关炮随着行进路线匀速摆动。

士兵们戴着大明军工新造的数字化头盔,面罩上不时闪过数据流的反光。

"这根本不是非洲军队..."让-皮埃尔喃喃道,他的摄像机拍到某个坦克兵掀开舱盖透气——那人脖子上挂着的,赫然是东天子庙求来的龙纹护符。

无人机蜂群的嗡鸣从头顶掠过。十二架"翼龙"侦察机呈扇形散开,其中三架突然转向东南方。"B区发现武装皮卡集群,坐标己同步。"

通讯频道里传来大明安保集团观察员冷静的英式口音。十五秒后,最前排坦克的火控系统同时亮起锁定指示灯。

沿途村庄的居民被轰鸣声惊醒。老农巴布洛推开茅草屋的木窗,浑浊的瞳孔里映出令他终身难忘的景象:钢铁洪流正以完美的间距穿过玉米田,履带精准地沿着田埂前进,没有一株庄稼被碾压。

穿白色制服的大明测绘员站在田边,手持激光测距仪不断调整行军路线。

"他们...在保护我们的田地?"巴布洛的孙女攥着破旧的洋娃娃。

老人没注意到,孙女另一只手里捏着医疗队昨天发放的糖果,包装纸上印着陈默的侧影。

正午时分,车队在卢韦罗河畔休整。工兵连的架桥车展开时,让-皮埃尔拍到了震撼业界的画面:八名士兵操作着全地形工程机器人,机械臂精准地将预制桥梁模块嵌入河床,整个过程不到二十分钟。

对岸采风的法国战地记者艾玛通过长焦镜头看到,每个工程兵腰间都挂着同样的特制带天子庙浮雕水壶。

"这不是军事行动,"艾玛在卫星电话里对编辑说,"这他妈是场高科技阅兵!"她的镜头突然捕捉到河面反光——三艘大明制造的"蛟龙"无人艇正顺流而下,声呐阵列扫描着水下情况。

傍晚霞光中,车队抵达第一个战略节点。当坦克围成防御圈时,步兵连的士兵们取出折叠式太阳能板充电。

让-皮埃尔注意到他们的单兵口粮包装上,除了汉字还印着斯瓦希里语的使用说明。

某个下士掀开面罩吃饭时,记者看清了他领口别着的铜质徽章——东天子庙的微缩浮雕。

夜幕降临,野战指挥所的全息沙盘亮起蓝光。卡鲁凝视着代表敌军的红色光点,大明安保的无人机操作员突然报告:"检测到热源异常,疑似火炮阵地。"

三分钟后,炮兵连的122mm自行榴弹炮完成诸元装定。第一发炮弹出膛时,炮口制退器喷出的气浪掀翻了记者们的帐篷。

二十公里外,政府军某团长正对着无线电怒吼:"他们怎么可能夜间精准炮击?!"

话音刚落,第二发炮弹首接命中弹药堆栈,冲天火光中,隐约可见无人机群的红外指示灯如嗜血的萤火虫般盘旋。

当夜,全球军事论坛疯传着随军记者拍摄的视频片段。北约某退役将领在社交媒体写道:"这支部队的C4ISR系统(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及监视与侦察)水平,至少领先非洲军队二十年。"

视频角落里,某个坦克兵擦拭炮管时,手臂上露出的龙纹刺青引发了更多猜测。

2018年10月30日清晨,卢本巴希郊外的稀树草原笼罩在血色朝霞中。五架"翼龙"无人机以警戒队形盘旋在千米高空,它们的红外镜头同时锁定了地面上两支正在靠近的钢铁洪流。

北方的地平线上,卡鲁第三师的先导营扬起漫天红土。T-72B3主战坦克的沙漠迷彩在晨光中泛着冷光,车体侧面新喷涂的北基伍狮徽还散发着油漆味。

每辆坦克炮管上都系着一条红色缎带——这是大明军工体系特有的验收标识。

南方军团的阵列则显得斑驳许多。马库斯中将麾下的"刚果自由旅"由二十余支地方武装整编而成,老旧的T-55坦克与改装皮卡混编前进。

但令人瞩目的是,每辆车头都飘扬着崭新的双色旗:刚果金蓝黄国旗旁,赫然并列着绣有龙纹的深红旗帜。

"距离接触点500米,全员戒备。"卡鲁的耳机里传来侦察连长的汇报。少将的手指在战术平板上轻点,所有坦克的火控系统同时解除保险,炮口以不易察觉的角度微微抬高。

这个细微动作被南方军团最前排的T-55车长捕捉到,立即引发连锁反应——二十挺DShK重机枪的枪栓拉动声清脆可闻。

就在这剑拔弩张的时刻,南方军团中央的指挥车顶盖突然掀开。

身着87式迷彩服的马库斯中将探出半身,胸前挂满的勋章在阳光下灿若星河。

老人没有佩戴头盔,花白的鬓角与右眼处的弹痕伤疤同样显眼。

"停火!都他妈把手指从扳机上挪开!"老将军的吼声通过车载扩音器震荡着草原。他竟独自跳下装甲车,仅带着副官朝两军之间的无人地带走去。

卡鲁的瞳孔微微收缩。战术屏幕上,至少十二个狙击红点正落在老将军身上。他沉默三秒,突然扯开指挥车顶盖,同样孤身迎上前去。

这个举动引发北方军团一阵骚动——参谋官们看到他们的指挥官甚至解开了腰间配枪的搭扣。

两支军队的数万双眼睛注视下,两位将领在战场中央相遇。

马库斯眼角的皱纹在晨光中格外深刻,他缓缓抬起右手的动作被无人机高清镜头捕捉——虎口处陈年的枪茧与微微颤抖的小指形成鲜明对比。

"刚果金的未来,交给你了。"

老将军的敬礼姿势标准得令人心颤,那是1960年代比利时军校培养出的古典军礼。

卡鲁的回礼却带着明显的大明特色——手掌外翻十五度,这是戈马军事基地墙上每日可见的《大明军礼条令》第一条规定。

当两人的手臂同时放下时,草原上突然响起引擎的轰鸣。

十二辆喷涂着"大明建工"字样的重型卡车从侧翼驶来,在两军之间摆开临时餐台。

炊事兵们抬下的不是军粮,而是冒着热气的木薯糕与烤羚羊肉——典型的南方风味。

"陛下知道您最爱吃这个。"卡鲁终于开口,声音只有两人能听见。他递上一个鎏金食盒,里面整齐码着卢本巴希老字号"棕榈树"餐厅的招牌点心。

马库斯接过食盒时,苍老的手指擦过盒底刻着的微型龙纹。

他突然笑了,露出两颗镶金的门牙:"我那在布鲁塞尔读书的孙子,上周收到了'大湖地区优秀留学生奖学金'。"

老将军意味深长地眨眨独眼,"汇款方是戈马教育发展基金会。"

这场看似偶然的会师,此刻终于揭开了它精密编织的真相。

当两军士兵开始混坐用餐时,随军记者拍到了震撼性画面:南方军团的老兵们纷纷从怀里掏出各种龙纹信物——有东天子庙的平安符,有大明医疗队的药盒,甚至有人展示手机里存着的戈马新城建设视频。

最耐人寻味的是马库斯中将餐后召开的临时记者会。

当BBC记者尖锐质问这是否算军事政变时,老将军突然扯开衣领,露出锁骨处早己愈合的弹孔:"1998年,我在这里为'自由'流血。"他快速扫过在场所有人,"今天,我要为'秩序'而战。"

无人机传回的俯瞰画面显示,南北军团当日下午的混编行进堪称教科书级别。北方的数字化装甲集群与南方的机动步兵完美配合,连装备代差达三十年的坦克都能保持精确间距。

只有极少数人注意到,所有车辆的导航系统都在接收来自戈马军事卫星的同一组定位信号。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