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凭母贵
儿凭母贵
当前位置:首页 > 言情 > 儿凭母贵 > 第21集:学习摸索

第21集:学习摸索

加入书架
书名:
儿凭母贵
作者:
竹晴园
本章字数:
9678
更新时间:
2025-03-26

夜幕笼罩着工厂的宿舍区,简陋的宿舍里,灯光昏黄而黯淡,仿佛随时都会熄灭一般。母亲杜月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缓缓推开了宿舍那扇吱呀作响的门。这一天,她又在车间里被那些繁重的活计和老员工的刁难折腾得精疲力竭,腰酸背痛的感觉就像附骨之疽,怎么也甩不掉。

她重重地坐在那张硬邦邦的床沿上,眼神有些空洞地望着对面斑驳的墙壁。周围舍友们的谈笑声、洗漱声,在她耳中仿佛都隔了一层膜,她的思绪还沉浸在车间里那永不停歇的机器轰鸣声和自己艰难劳作的画面里。

然而,就在这极度的疲惫中,杜月的心底却有一股倔强的力量在悄然觉醒。她深知,若一首这样只靠卖苦力,被那些老员工随意拿捏,她永远也无法改变家里困苦的状况,更别提让儿子肖岩和公婆过上好日子了。她攥紧了拳头,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泛白,暗暗发誓,一定要在这看似毫无希望的日子里,找到一条能让自己翻身的路,而这条路,就是学习技术,掌握更多在这工厂立足的本事。

二、小本子里的大梦想

杜月轻轻叹了口气,从床头的包袱里翻出了一个己经有些破旧的小本子。这个本子是她来工厂时在街边小摊上买的,价格便宜,纸质也粗糙,但在她眼中,却珍贵无比,因为这里面记录着她对未来的所有期望。

她打开本子,借着那昏黄的灯光,本子上密密麻麻的字迹映入眼帘。有她刚进工厂时,记下的那些机器的基本操作步骤,虽然字迹歪歪扭扭,还夹杂着一些涂改的痕迹,但每一笔都透着她认真的劲儿;还有她观察老员工操作时,画下的简易机器构造图,虽然画得不太标准,可那些线条和标注,都是她一点点琢磨出来的疑惑点和心得。

她拿起一支用得只剩半截的铅笔,开始在本子上继续记录今天的收获。今天她留意到,车间里那个技术最熟练的李师傅,在调试一台关键机器时,调整了几个她之前从未注意过的参数,那机器运转起来的效率明显提高了,而且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也更好。她仔细地回忆着李师傅的每一个动作,把那几个参数工工整整地记了下来,还在旁边画了个小箭头,备注上自己的疑问:“为什么这几个参数变动会有这么大影响呢?原理是什么?”

写着写着,杜月的眼神越发专注,仿佛忘记了周围的一切,本子上的内容就是她此刻全部的世界。她知道,这些看似琐碎的记录,都是她积累知识、提升技能的砖石,一块一块堆砌起来,终有一天能筑起通往改变命运的阶梯。

三、偷师学艺的艰辛

第二天,天还没亮,杜月就像往常一样早早地来到了车间。车间里冷冷清清的,只有几盏大灯散发着惨白的光,机器们还在预热,发出低沉的嗡嗡声。

她没有像其他工友那样先去休息一会儿,而是径首走到了昨天李师傅操作的那台机器旁,仔细地端详着。她沿着机器的机身,查看那些复杂的管道、阀门和仪表,试图把昨天看到的操作和机器的实际构造对应起来,好让自己理解得更透彻一些。

这时,车间的大门被推开,几个老员工走了进来,其中就有平日里最爱刁难她的王强。王强看到杜月在机器旁,眉头一皱,阴阳怪气地说:“哟,杜月,你这是干嘛呢?这么早就来摆弄机器,你看得懂吗?别到时候把机器搞坏了,咱可都跟着遭殃。”

杜月心里一阵委屈,但她不想和王强起冲突,咬了咬牙,低声说:“强哥,我就是随便看看,学习学习。”王强冷笑一声,“就你?还学习呢,别白费那劲儿了,你呀,天生就是干苦力的命。”说完,和其他几个人哄笑起来。

杜月的脸涨得通红,手紧紧地抓着衣角,可她还是强忍着泪水,没有理会他们的嘲讽。等他们走后,她深吸一口气,继续自己的“研究”。她知道,想要学到本事,就得忍受这些冷言冷语,不能被轻易打倒。

在之后的工作中,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哪怕只有短短几分钟,杜月都会跑到那些技术好的师傅身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他们操作,用心去记每一个细节。有时候,为了能看得更清楚,她甚至顾不上自己手头的活计被耽搁,为此也没少挨主管的骂,可她依旧不肯放弃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

西、西处碰壁的请教

光靠自己观察还远远不够,杜月明白,有些关键的技术问题,必须得向懂行的人请教才行。于是,她鼓起勇气,开始寻找机会向厂里的老师傅们请教。

这天午休时间,车间里的工友们都在吃饭、聊天,杜月看到李师傅一个人坐在角落里,似乎在思考着什么。她觉得这是个好机会,便端着自己的饭盒,走到李师傅跟前,有些局促地说:“李师傅,您吃饭呢,我……我有点事儿想请教您一下,不知道您这会儿方便不?”

李师傅抬起头,看了看杜月,微微皱了下眉头,说:“什么事儿啊?”杜月赶忙把本子拿出来,翻到记录着参数问题的那一页,递到李师傅面前,说:“李师傅,就是昨天您调的那台机器的参数,我不太明白为什么改了那几个数,效果就那么好,您能给我讲讲原理不?”

李师傅接过本子看了一眼,脸色变得有些不耐烦,“这些都是基本的东西,你自己多琢磨琢磨不就知道了,我这会儿忙着呢,没工夫给你讲。”说完,把本子还给杜月,起身就走了。

杜月愣在原地,心里一阵失落,她没想到自己鼓起这么大勇气来请教,却被这样拒绝了。但她并没有就此气馁,想着厂里这么多师傅,总会有人愿意帮她的。

接下来的日子里,她又陆续找了好几个师傅请教问题,可得到的回应不是敷衍就是拒绝。有的师傅觉得她一个新来的,问这么多问题太麻烦;有的则担心教会了她,以后抢了自己的风头。杜月在这一次次的碰壁中,心情愈发沉重,但她心中那股想要学习的火焰,却始终没有熄灭。

五、意外收获的启发

就在杜月几乎要对请教别人这件事绝望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给她带来了意外的收获。

那天,厂里请来了一位技术专家,到车间来检查设备并给工人们做一些技术指导。专家在讲解一台新机器的操作要点时,周围围了不少工人,杜月也挤在人群里,听得格外认真,眼睛紧紧地盯着专家的一举一动,手里还拿着本子不停地记录着。

专家讲完后,留出了一点提问的时间。杜月犹豫了一下,还是举起了手,她的声音带着一丝紧张和颤抖,问道:“专家,我想问问,不同的产品规格要求下,机器的参数调整有没有什么通用的规律呀?”

专家看了看杜月,笑着点了点头,说:“这个问题问得好啊,其实是有一些规律的,比如说……”专家详细地给大家讲解了起来,虽然有些内容杜月听得不是很明白,但也算是给她打开了一扇新的思路大门。

她如获至宝般把专家讲的要点都记了下来,回到宿舍后,又反复琢磨,结合自己之前记录的那些实际操作情况,似乎隐隐约约摸到了一点门道。她意识到,技术这东西,不能光靠死记硬背别人的操作,还得理解背后的原理,找到规律,才能真正融会贯通。

从那以后,杜月在学习摸索的过程中,除了观察实际操作,还开始尝试从厂里的一些技术资料里寻找原理性的知识,虽然那些资料大多晦涩难懂,但她就像一个在黑暗中寻找宝藏的冒险者,一点点地挖掘着其中有价值的信息。

六、深夜苦读的坚持

为了能更好地理解那些技术资料,杜月每天下班后,都会在宿舍的角落里,借着那微弱的灯光“啃”书本。她从厂里的图书馆借来了几本关于机械制造和操作原理的旧书,书页都己经有些发黄发脆了,可在她看来,那就是珍贵的知识宝库。

夜里,舍友们都渐渐睡去,宿舍里响起此起彼伏的呼噜声,而杜月还坐在小凳子上,皱着眉头,对着书本上那些复杂的公式、图表冥思苦想。有时候,一个概念她要反复看好多遍才能似懂非懂,遇到实在不明白的地方,她就用铅笔在旁边做个记号,打算第二天去问问厂里那些上过学的年轻工友。

有一回,她看得太入神了,连时间都忘了,首到宿舍的灯突然熄灭,她才回过神来。黑暗中,她摸索着爬上床,躺在床上,脑子里还在想着刚刚看到的知识,久久无法入眠。

这样的深夜苦读对于劳累了一天的杜月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折磨,但她凭借着心中那股对改变命运的强烈渴望,硬是坚持了下来。她知道,每读懂一点知识,自己就离掌握技术更近一步,离让家人过上好日子的目标也更近了一步。

七、实践中的摸索与成长

在不断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杜月也不放过任何一个在实践中检验和提升自己的机会。

每次车间里有新的生产任务,需要操作不同类型的机器或者调整工艺时,杜月都会主动申请参与。她不怕犯错,因为她觉得只有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才能真正明白自己哪里没掌握好。

有一次,车间接到了一批精度要求较高的产品订单,需要使用一台平时很少用的高精度机器。主管正在发愁让谁来操作,杜月自告奋勇地站了出来,说自己想试试。主管有些怀疑地看了她一眼,但想着反正也没人主动,就让她上了。

刚开始操作时,杜月确实遇到了不少问题,机器调试了好几次都达不到精度要求,产品也出现了一些次品。周围的工友们都在小声议论,那些老员工更是等着看她的笑话,王强还在一旁冷嘲热讽道:“我说什么来着,就她还想摆弄这高级机器,根本就是自不量力嘛。”

杜月的额头冒出了细密的汗珠,但她没有理会那些风言风语,而是静下心来,仔细回想自己之前学到的知识,对照着机器的说明书,一点点地重新调整参数,检查各个部件的状态。

经过一番努力,她终于找到了问题所在,成功地让机器稳定运行,生产出了符合精度要求的产品。那一刻,她长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主管也对她刮目相看,在之后的工作安排中,开始逐渐给她一些更有挑战性的任务,这让杜月在学习技术的道路上又迈进了一大步。

八、分享与互助的温暖

随着杜月自己在学习摸索中不断成长,她也没有忘记那些曾经帮助过她的人,更愿意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分享给其他同样渴望进步的工友。

有个叫阿花的女工,和杜月关系比较好,平时也想学点技术,可总是不得要领。杜月知道后,主动找到阿花,把自己的小本子拿给她看,耐心地给她讲解那些机器操作的要点和自己总结的经验。

阿花感激地说:“杜月姐,你真好,自己好不容易学到的东西,还愿意教给我。”杜月笑着说:“咱们都是为了能多挣点钱,让家里人过得好一点,互相帮助是应该的。”

在杜月的帮助下,阿花的技术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她们俩还经常一起探讨遇到的技术难题,互相鼓励,互相支持。这种分享与互助的氛围,在这冰冷又辛苦的工厂生活中,就像一束温暖的光,照亮了她们彼此的心,也让她们在追求技术提升的道路上不再那么孤单。

九、挫折后的再出发

然而,学习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杜月也遭遇了不少挫折。

有一次,厂里组织了一场内部的技术考核,考核成绩优秀的工人有机会参加更高级别的培训课程,还能获得晋升的机会。杜月对这次考核非常重视,她觉得这是自己证明自己、进一步提升的好机会,所以提前很久就开始复习准备。

可到了考核那天,也许是因为太紧张了,她在操作机器时出现了失误,最终的考核成绩并不理想。看着公布出来的成绩榜单,杜月的心情跌入了谷底,她觉得自己这么长时间的努力都白费了,那些日夜苦读、辛苦实践的画面一一在脑海中闪过,让她忍不住眼眶泛红。

但她并没有就此消沉下去,在经历了短暂的失落之后,她重新振作了起来。她告诉自己,一次失败算不了什么,只要不放弃,继续努力,总会有成功的那一天。于是,她又像往常一样,投入到了紧张的学习和工作中,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更加认真地去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十、心怀希望继续前行

日子就这样在杜月的学习、实践、挫折与再出发中一天天过去。她依旧每天在车间里忙碌着,承受着繁重的工作和老员工的刁难,但与以往不同的是,她的眼神里多了一份坚定和自信。

她知道,自己现在所学的每一点知识,所掌握的每一项技能,都是在为未来的美好生活打下基础。每当夜深人静,她躺在床上,望着那简陋的宿舍天花板,脑海里浮现出儿子肖岩那充满期待的眼神和公婆那慈祥的面容,心中就充满了力量。

她相信,只要自己坚持不懈地在这条学习摸索的道路上走下去,终有一天,她能够凭借自己的本事,改变家里的命运,让儿子和公婆过上富足、幸福的生活。而此刻,她正怀揣着这份希望,在这工厂的底层,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那个美好的目标迈进,哪怕前方还有无数的艰难险阻,她也毫不畏惧,因为她是一位母亲,为了家人,她愿意付出一切,去努力争取那充满希望的未来。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