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帝在岁月的流逝中逐渐长大,而慈禧在咸丰帝心中的地位,也如同那悄然蔓延的藤蔓一般,变得越发重要起来。
咸丰帝每日被繁杂的政务缠身,那些堆积如山的折子,朝堂上大臣们的纷争,边疆的战事以及各地报上来的民生之事,如同重重的巨石,压得他时常喘不过气来。每到身心疲惫、烦闷不堪之时,他总会不由自主地朝着储秀宫的方向走去。那储秀宫似乎有着一种别样的魔力,只要踏入其中,看着慈禧那温婉的面容,听着她轻柔的话语,咸丰帝心头的阴霾便能散去几分。
慈禧呢,每次见到咸丰帝前来,都会精心地装扮一番,却又不会显得过于刻意。她总是恰到好处地迎上前去,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关切笑容,轻声细语地询问着咸丰帝的近况。待咸丰帝坐下后,她先是会和他聊聊后宫里的一些趣事,说说同治帝近日又有了哪些可爱的小举动,或是哪个宫的妃嫔又做出了新奇的玩意儿。
可渐渐地,咸丰帝发现慈禧并非只是一个只会谈论后宫琐事的女子。有一回,咸丰帝说起朝堂上关于黄河水患治理一事,大臣们分成了好几派,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折子上洋洋洒洒写满了各种方案,可他却觉得都不是那般尽善尽美,一时之间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满心的烦闷。
慈禧听着,微微垂眸思索了片刻,然后缓缓开口道:“皇上,臣妾虽不懂那治水的具体门道,但想着,这水患治理,一来得看那以往治水的法子哪些是有效的,哪些是失败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二来嘛,这治水的银子可不能含糊,得派那清正廉洁又有本事的官员去盯着,免得层层克扣,到了实处没了多少,那水患自然难除呀。”
咸丰帝听了,眼中闪过一丝光亮,他没想到慈禧能从这样独特的角度去看待此事,当下便觉得心中豁然开朗了许多。从那之后,咸丰帝偶尔也会有意无意地和慈禧说起一些朝廷上的小事,听听她的看法。
而慈禧呢,每次面对咸丰帝的询问,都会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凭借着自己平日里的观察和聪慧的头脑,给出一些独到的见解。她知道自己身为后宫女子,不能太过张扬地参与朝政,所以每次说话都是小心翼翼,措辞委婉,只是以一种仿佛是在闲话家常的方式,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有一次,朝廷在商议南方几个州府的赋税调整之事,大臣们争论不休,有的主张加重赋税以充盈国库,毕竟连年的战事和各地的建设都需要大笔银子;有的则觉得应当减轻赋税,让百姓休养生息,只有百姓富足了,往后才能有更多的钱粮上缴。咸丰帝看着那些折子,眉头紧皱,拿不定主意。
当他来到储秀宫,和慈禧说起此事时,慈禧轻声说道:“皇上呀,臣妾觉得这赋税一事,切不可操之过急。若是一味加重赋税,百姓们本就艰难,怕是会生出诸多怨言,甚至可能会引发一些乱子。可若全减了,国库又吃紧。倒不如派人去仔细查探那几个州府如今的实际情况,看看哪些地方富足些,哪些地方贫苦些,富足之地适当加一点,贫苦之地能减则减,这样既顾全了百姓,也能让国库不至于太过空虚呀。”
咸丰帝听着慈禧的话,轻轻点头,觉得甚是有理。虽说他也明白,朝堂上那些大臣们肯定也有人想到了这般折中的法子,只是各方利益牵扯,都不愿轻易让步罢了。但慈禧能如此清晰地说出这些,还是让他对她又多了几分欣赏。
慢慢地,咸丰帝越发倚重慈禧了,有时甚至会把一些大臣的折子拿来,让她帮忙看看,说说她的看法。当然,咸丰帝心里很清楚,后宫不得干政,他只是让慈禧说说想法,仅供自己参考而己,并不会真的依照慈禧所言去做决策。
慈禧心里却对这样的机会格外珍视,每拿到一份折子,她都会仔仔细细地阅读,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她深知,这是她了解前朝局势的绝佳机会,虽然自己不能真正地去左右朝堂之事,但多知道些,总归是有好处的。
在看折子的过程中,她也逐渐摸清了朝中各个大臣的脾性,哪些是刚正不阿的,哪些是喜欢阿谀奉承的,哪些又是擅长明哲保身的。她也了解到了各地的大致情况,哪里时常有匪患,哪里又闹了灾荒,哪处的商贸兴旺,哪处的百姓还在温饱线上挣扎。
就比如,她看到有折子奏报说西北边境有小股的外族侵扰,当地的守军虽然奋力抵抗,但因军备物资有些不足,显得颇为吃力。慈禧便暗暗记下了,想着日后若有机会,定要提醒咸丰帝多关注一下西北的军备之事。还有折子提到江南一带的纺织业越发繁荣,可赋税却没有相应地合理调整,导致一些商户颇有微词,她也思索着这其中的利弊关系,想着如果自己处在那个决策的位置,会如何去做。
而咸丰帝并不知道,慈禧在这看似简单的“看看折子、说说看法”的过程中,己然悄悄地在为日后权力的扩张做着准备。她就像一只蛰伏的蜘蛛,在暗处精心地编织着属于自己的权力之网,那一根根丝线,便是她通过对这些折子的解读以及和咸丰帝的交流中所积累下来的对前朝局势的认知。
随着时间的推移,慈禧在咸丰帝身边的影响力越来越明显,后宫里的妃嫔们也渐渐察觉到了这一变化。有的妃嫔心中嫉妒,在背后偷偷议论着慈禧,觉得她不安分,逾越了后宫女子的本分;有的则是想着法子去讨好慈禧,希望能跟着沾点光。
可慈禧对这些闲言碎语和讨好巴结都不甚在意,她的目光早己越过了这小小的后宫,看向了那更为广阔却也波谲云诡的前朝。她知道,自己要想真正掌控自己的命运,在这风云变幻的晚清时代站稳脚跟,就必须要有足够的权力,而眼前的这些,只是她迈向权力巅峰的小小开端罢了。
在一次宫廷宴会上,咸丰帝带着众妃嫔一同出席。以往这样的场合,咸丰帝身边最受宠的往往是丽妃等几位擅长歌舞的妃嫔,她们总能用美妙的舞姿和婉转的歌声博得咸丰帝的欢心。可这次,咸丰帝却频频与慈禧交谈,还时不时地笑着点头,仿佛对慈禧所说的一切都极为认同。
丽妃看着这一幕,心中酸溜溜的,她趁着献舞的间隙,娇嗔地对咸丰帝说道:“皇上,今日这宴会本是图个乐子,您怎么尽和姐姐聊那些个沉闷的事儿呀,都不理会臣妾们了呢。”
咸丰帝哈哈一笑,说道:“爱妃这话说的,朕与慈禧聊的虽不是那歌舞趣事,可也是关乎朝廷民生的事儿,听她说说,倒也让朕觉得颇有收获呢。”
丽妃听了,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却也不好再说什么,只能暗暗瞪了慈禧一眼,然后继续强颜欢笑地陪着众人。
慈禧呢,只是微微欠身,笑着对丽妃说道:“妹妹莫怪,是姐姐的不是了,扰了妹妹的雅兴,等会妹妹再舞一曲,姐姐定要好好欣赏欣赏呢。”
可在场的众人心里都明白,慈禧如今在咸丰帝心中的地位,己然不是其他妃嫔轻易能撼动的了。
而前朝的大臣们,也有一些消息灵通的,听闻了慈禧时常能给咸丰帝出些主意,对她也多了几分关注。有的大臣觉得这慈禧不过是后宫女子,偶尔说些讨喜的话罢了,不足为惧;可有的老谋深算的大臣,却隐隐察觉到了一丝不安,他们觉得慈禧绝非表面那般简单,日后说不定会成为朝堂上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在这暗流涌动之中,慈禧依旧每日在储秀宫耐心地等待着咸丰帝的到来,依旧用心地为咸丰帝排忧解难,给出自己的见解,同时也在不动声色地继续扩张着自己对前朝局势的了解范围。她知道,自己要走的路还很长,眼前的一切都只是个开始,而她,己然做好了准备,去迎接那未来未知却又充满诱惑的权力之路,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她都要一步步朝着那权力的巅峰迈进,去书写属于自己的晚清传奇。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过去,同治帝在众人的呵护下越发茁壮地成长,而慈禧,也在咸丰帝的身边,悄无声息却又坚定无比地让自己的影响力如同那涨潮的海水一般,不断地蔓延、扩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