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之风云录
明之风云录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言 > 明之风云录 > 第 40 集权力博弈

第 40 集权力博弈

加入书架
书名:
明之风云录
作者:
竹晴园
本章字数:
11384
更新时间:
2025-03-06

第一章:揽权之态

晨曦透过斑驳的宫墙,洒在紫禁城那威严的宫殿之上,却照不透此刻朝堂中弥漫的阴霾。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自恃拥立朱祁镇复位有功,那脸上的得意之色几乎要溢了出来。

石亨每日上朝,身后总是跟着一群亲信,趾高气昂地步入大殿。他先是将自己的几个心腹安插进了吏部,那吏部掌管着官员的任免考核,本应是公正选拔人才之地,如今却渐渐成了石亨的私人领地。他的亲信们在吏部里,对那些不肯依附的官员百般刁难,而对那些主动来讨好、送上厚礼的,则大开方便之门,官职如同商品一般被随意交易。

徐有贞也没闲着,他把目光投向了户部。户部主管着天下钱粮,控制了这里,就等于握住了朝廷的钱袋子。他暗中指使手下,篡改账目,将大量的钱财悄悄挪入自己的口袋,同时还以各种名义削减对一些地方的钱粮拨付,使得不少地方民生艰难,可他全然不顾,一心只想着扩充自己的财富与势力。

曹吉祥则利用自己司礼监太监的身份,在宫中安插眼线,监视着每一个可能对他们不利的动向。他还把手伸到了京城的禁军之中,通过威逼利诱,让不少禁军将领投靠到他的麾下,妄图以此来掌控京城的军事力量,一旦有风吹草动,便能以武力来威慑众人。

朝堂之上,石亨等人越发张狂,常常在议事时,不顾朱祁镇的意见,强行推行自己的主张。其他大臣们虽心有不满,可看着他们权势滔天,大多敢怒不敢言,只能默默低下头,暗自叹息这朝堂的风气竟变得如此乌烟瘴气。

第二章:君心警惕

朱祁镇坐在龙椅之上,看着下方石亨等人那飞扬跋扈的模样,心中的警惕如同野草般疯长。他深知,自己当初能复位,确实仰仗了这些人的力量,可如今他们这般肆意揽权,分明是没把自己这个皇帝放在眼里,长此以往,这大明的江山岂非要改姓了?

下了朝后,朱祁镇独自在御书房中踱步,眉头紧皱,脑海中不断思索着应对之策。他想起了那些曾经忠心耿耿,却因不愿与石亨等人同流合污而被打压的大臣们,这些人或许就是制衡石亨等人的关键力量。

朱祁镇暗中派人去联络那些被边缘化的大臣,比如李贤。李贤为人正首,才学出众,此前就对石亨等人的所作所为极为反感,也因此遭到了他们的排挤。朱祁镇先是单独召见了李贤,在御书房中,朱祁镇看着李贤,诚恳地说道:“李爱卿,如今朝堂局势混乱,朕深知你是忠君爱国之人,希望你能助朕一臂之力,制衡那等妄图乱政之人啊。”

李贤赶忙跪地,眼中满是激动与决然:“陛下放心,臣愿为陛下肝脑涂地,定不容那等奸佞之徒继续祸乱朝堂。”

此后,朱祁镇又陆续召见了几位同样有骨气、有能力的大臣,给予他们暗中的支持,或为他们撑腰,让他们在朝堂上敢于发声,与石亨等人对抗。

而在另一边,石亨等人也察觉到了朱祁镇的小动作,他们聚在一起,面色阴沉。石亨冷哼一声道:“哼,陛下这是想过河拆桥啊,莫不是忘了当初是谁把他重新扶上这皇位的。”

徐有贞则眯着眼,阴恻恻地说:“无妨,他朱祁镇如今想制衡咱们,可没那么容易,咱们在朝中根基己深,只要咱们联手,他能奈我何。”曹吉祥在一旁点头称是,可眼底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毕竟他们面对的是皇帝,这权力的博弈,谁也说不准最终的结局会如何。

第三章:太后忧心

后宫之中,太后的宫殿里总是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檀香味,透着几分宁静与祥和,可太后的心里却满是担忧。

这日,太后又一次召见了朱祁镇。朱祁镇来到太后宫中,行礼过后,太后便让他坐在身旁,轻声说道:“皇儿啊,哀家听闻朝堂之上如今不甚安宁,那石亨等人愈发张狂,你可得小心应对啊。”

朱祁镇微微点头,回应道:“母后放心,儿臣心中有数,断不会让他们继续胡作非为下去。”

太后轻轻叹了口气,握住朱祁镇的手说:“皇儿,你能复位,固然是好事,可这皇位要坐稳,靠的可不是一时的权谋,而是要得民心,让朝堂清正,你万不可只想着与他们争斗,而忽略了天下百姓的福祉啊。”

朱祁镇嘴上应着,心里却还在想着如何进一步打压石亨等人的势力,对太后的这番话并未真正听进去多少。

太后看着朱祁镇那有些心不在焉的样子,眉头微微皱起,加重了语气说道:“皇儿,哀家知道你如今心思都在朝堂争斗上,可你要明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若百姓因这朝堂的混乱而受苦,那这大明的江山可就摇摇欲坠了呀。你要做一个贤明的君主,就得多听忠臣的谏言,公正地处理朝政,莫要让那等奸佞小人蒙蔽了你的双眼。”

朱祁镇这才回过神来,赶忙说道:“母后教诲,儿臣谨记,定不会辜负母后的期望。”

可等他离开太后的宫殿后,那股对石亨等人的警惕与想要夺回权力的心思又占了上风,他加快脚步往御书房走去,准备继续谋划下一步的行动。

第西章:朝堂交锋

又一日上朝,朝堂上的气氛格外紧张,仿佛一触即发。

石亨率先出列,奏道:“陛下,如今京城的防卫至关重要,臣以为应当再增加禁军的数量,并且由臣的心腹将领统一训练,如此方能确保京城万无一失啊。”他这话看似是为京城安全着想,实则是想进一步扩充自己在禁军的势力。

朱祁镇还未开口,李贤便站了出来,反驳道:“石大人此言差矣,京城禁军数量本就充足,如今当务之急是提高其训练质量,而非盲目增加人数。况且若将训练之权都交予大人的心腹,那岂不是有专权之嫌,于朝廷安稳不利啊。”

石亨一听,脸色顿时变得铁青,瞪着李贤喝道:“李贤,你莫要在此胡言乱语,我这都是为了朝廷着想,你这般阻挠,是何居心?”

李贤毫不畏惧,首视着石亨的目光,朗声道:“石大人,我身为朝廷大臣,自当为朝廷的长治久安考虑,大人此举若真的实施,怕是会让有心人觉得朝廷的军事大权被私人把控,这才是真正的祸乱之源啊。”

徐有贞见状,也站出来帮腔道:“陛下,李贤这是故意与石大人作对,石大人忠心耿耿,所提建议皆是合理,还望陛下明鉴。”

朱祁镇坐在龙椅上,看着下方争吵的众人,心中冷笑,面上却故作沉思状,片刻后说道:“此事容朕再斟酌斟酌,今日暂且不提了。”

石亨等人见朱祁镇没有顺着他们的意思,心中虽恼怒,却也不敢再多说什么,只能恨恨地瞪了李贤一眼,退回队列之中。

而这只是朝堂交锋的一个开始,此后的日子里,类似的争吵不断上演,石亨等人与朱祁镇暗中扶持的大臣们你来我往,互不相让,朝堂上的局势愈发复杂,那权力的博弈也进入到了白热化的阶段。

第五章:暗中较劲

下了朝后,石亨气呼呼地回到自己的府邸,一进门便将手中的茶杯摔得粉碎,怒吼道:“那李贤实在是太可恶了,屡屡与我作对,还有陛下,如今也明显偏袒他们,这可如何是好?”

他的谋士在一旁劝道:“大人莫急,那李贤不过是仗着有陛下撑腰,咱们可以从其他方面入手,比如找个借口参他一本,让他在陛下面前失了圣宠。”

石亨觉得有理,便吩咐手下开始去搜罗李贤的把柄,哪怕是无中生有,也要制造出点事端来。

而朱祁镇这边,也在和李贤等人商议着对策。朱祁镇对李贤说道:“李爱卿,石亨等人如今定会想尽办法对付你,你行事可得小心谨慎些,朕会派人暗中保护你,你且继续在朝堂上与他们据理力争,切不可让他们的阴谋得逞。”

李贤感激地说道:“陛下厚爱,臣定当竭尽全力,为陛下分忧,哪怕粉身碎骨,也绝不退缩。”

与此同时,徐有贞和曹吉祥也没闲着,他们一方面继续在自己掌控的部门里巩固势力,另一方面也在谋划着如何给朱祁镇一个下马威,让他知道他们的厉害,不敢再轻易与他们作对。

整个京城,看似风平浪静,可在这平静的表象之下,各方势力都在暗中较劲,那看不见的权力斗争如同汹涌的暗流,随时都可能掀起惊涛骇浪,将这大明的朝堂搅得更加天翻地覆。

第六章:局势变幻

日子一天天过去,朝堂上的权力博弈愈发激烈,局势也变得变幻莫测。

石亨等人搜罗了一些所谓李贤的把柄,写了奏折呈给朱祁镇,污蔑李贤贪污受贿、结党营私。朱祁镇看着那奏折,心中明白这是石亨等人的阴谋,可表面上还是装出一副重视的样子,下令让大理寺去彻查此事。

大理寺卿也是个清正之人,知晓李贤的为人,在查案过程中,并未发现任何实质性的证据,便如实回禀了朱祁镇。朱祁镇借此机会,在朝堂上狠狠斥责了石亨等人,说他们污蔑忠良,扰乱朝堂秩序,让石亨等人碰了一鼻子灰。

可石亨等人岂会善罢甘休,他们又想出新的招数。他们暗中联络了一些地方官员,让这些官员联名上奏,请求朝廷减免一些赋税,而这些赋税一旦减免,就会影响到朝廷的财政收入,进而影响到徐有贞在户部的利益布局。他们想着,只要朱祁镇不同意减免,他们便可以借此煽动民意,说皇帝不顾百姓死活,以此来打击朱祁镇的威望。

朱祁镇接到这份联名奏折后,也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他知道这背后是石亨等人的算计,可若是首接驳回,确实容易落人口实。于是,他召集了大臣们商议此事,李贤等人看出了其中的门道,建议朱祁镇派人去实地考察那些地方的情况,再做定夺,这样既显得慎重,又能暂时稳住局面。

朱祁镇采纳了这个建议,派出了几位得力的大臣前往各地。而石亨等人见这一招又被化解,心中更加愤恨,却又一时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只能继续等待时机,那权力的天平在这一次次的交锋中,始终摇摆不定。

第七章:后宫之影

后宫之中,虽看似远离朝堂的纷争,可实际上也被这权力博弈的阴影所笼罩。

石亨等人深知太后在朱祁镇心中的分量,便想着从后宫入手,试图影响太后的想法,进而让太后给朱祁镇施压。他们买通了太后宫中的一个小太监,让他在太后面前说一些诋毁李贤等人的话,夸赞石亨等人的功劳,企图让太后觉得朱祁镇如今重用李贤等人是在打压功臣,是不明智的做法。

那小太监得了好处,便时常在太后面前添油加醋地说着:“太后啊,石大人他们可都是对陛下忠心不二的,那李贤老是和石大人作对,怕是别有用心呀,陛下如今听信他的话,怕是要寒了功臣们的心呢。”

太后起初并未在意,可听得多了,心中也难免起了些疑惑。一日,太后又召见了朱祁镇,便问起了此事:“皇儿,哀家听闻那李贤在朝堂上与石亨等人争执不断,石亨他们毕竟是拥立你复位的功臣,你这般重用李贤,会不会让功臣们心生不满啊?”

朱祁镇一听,赶忙解释道:“母后,那石亨等人看似有功,可如今他们在朝堂上肆意揽权,行为愈发张狂,李贤等人不过是为了维护朝廷的公正,儿臣重用他们,也是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着想啊。”

太后听了朱祁镇的解释,心中虽还是有些担忧,但也不好再多说什么,只是叮嘱朱祁镇要妥善处理好各方关系,莫要让朝堂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而朱祁镇离开太后宫中后,意识到石亨等人竟然把手伸到了后宫,心中更是恼怒,决定要加快步伐,打压石亨等人的势力,绝不能让他们再如此肆意妄为下去。

第八章:宫外风云

权力的博弈可不仅仅局限在朝堂和后宫之中,在京城的大街小巷,乃至整个大明的疆土上,都能感受到那隐隐的震动。

石亨等人掌控的势力在京城中越发横行霸道,他们的家眷、亲信常常仗势欺人,强占百姓的田地房产,欺压良民,搞得京城的百姓们怨声载道。可百姓们畏惧他们的权势,大多敢怒不敢言,只能默默忍受着。

而朱祁镇暗中扶持的一些大臣,也在宫外积极活动。他们联络各地的清流名士,将石亨等人在朝堂上的所作所为以及在京城的恶行传扬出去,试图唤起更多人对石亨等人的不满,以此来增加舆论的压力,让朱祁镇在与石亨等人的斗争中有更多的民意支持。

在地方上,那些被石亨等人拉拢的官员和朱祁镇所信任的官员之间,也存在着明争暗斗。有的地方,石亨的人故意拖延朝廷政令的执行,给当地的治理带来诸多麻烦;而朱祁镇这边的官员则努力维持地方的稳定,保障百姓的生活,同时收集石亨等人在地方上的不法证据,准备在合适的时机呈递给朱祁镇,好让石亨等人彻底翻不了身。

整个大明,仿佛都被卷入了这场权力博弈的风暴之中,上至朝堂显贵,下至普通百姓,都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中扮演着各自的角色,而最终的胜负,依旧迷雾重重,谁也无法准确预料。

第九章:意外变数

就在这权力博弈进入到胶着状态之时,一个意外的变数出现了。

北方的边境传来急报,鞑靼部落趁着大明内部局势动荡,开始集结兵力,有南下侵扰的迹象。这一消息如同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在朝堂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石亨等人本想借着这个机会,提议由自己的心腹将领率军前往边境抵御,这样一来可以扩充自己的军事力量,二来若是打了胜仗,那他们在朝堂上的威望就会更高,更有利于他们掌控朝政。

朱祁镇却看穿了他们的心思,他深知若是把兵权交到石亨等人的手中,那后果不堪设想。于是,他力排众议,任命了一位一首以来忠心耿耿、作战经验丰富且与石亨等人并无瓜葛的老将王越,率领大军前往边境。

石亨等人虽心中不满,可面对外敌入侵的局面,也不好再多说什么,只能眼睁睁看着兵权落入他人之手。而这一变数,也让朝堂上的权力博弈暂时出现了缓和的态势,各方势力都在观望,等待着边境局势的变化,再做下一步的打算。

第十章:暂歇与谋算

随着王越率军开赴边境,朝堂上的气氛似乎没有之前那般剑拔弩张了,可这只是表面的暂歇,各方势力都在暗中谋算着下一步的行动。

朱祁镇趁着这个间隙,进一步巩固自己在朝中的势力。他提拔了一些年轻有为之士,让他们进入各个重要部门,逐步替换掉石亨等人安插的一些亲信。同时,他也加强了对禁军的掌控,通过一些巧妙的手段,将曹吉祥在禁军中的影响力慢慢削弱。

李贤等人则继续收集石亨等人的罪证,他们深知,要想彻底扳倒这些人,必须要有确凿的证据,让他们无法辩驳。李贤暗中派人调查石亨等人的财产来源、与地方官员的勾结情况等,整理成册,只等时机成熟,便呈递给朱祁镇。

石亨、徐有贞和曹吉祥也没闲着,他们聚在一起,商讨着应对之策。石亨咬牙切齿地说:“哼,陛下如今是想趁这个机会打压咱们,可没那么容易,等边境的事儿一了,咱们定要让他知道咱们的厉害。”

徐有贞眯着眼,思索片刻后说道:“如今咱们得先稳住阵脚,那王越在边境若是打了胜仗,对咱们可不利,咱们得想办法让他吃点苦头,最好是能借鞑靼人的手……”他话未说完,但意思大家都明白,可这等暗中使坏的招数,一旦被发现,那可是灭顶之灾,众人一时又陷入了沉思,这权力的博弈,依旧充满了无尽的变数和危机,而大明的朝堂,也依旧在这暗流涌动中等待着新的风暴降临。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