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表诚意,我主愿意将秭归、夷道、乐乡、公安等地归还陛下。”
闻听此言,一侧的吴班不由冷笑出声:
“将我军己然收复之地归还我军。”
“孙权莫非以为我主是三岁孩童不成?!”
闻听赵咨此言,堂内众将尽皆将手按在剑柄之上,目光不善的盯着赵咨。
仿佛随时都会拔剑将之斩杀。
见此,赵咨心中不由苦笑。
原本有公安在手,此条件还算有些吸引力,可是奈何刘备己然攻下公安。
想必此事大王还未曾知晓....
深吸一口气,面向刘备躬身一礼:
“江东乃大汉山河,陛下承袭汉统,乃为眼下的大汉之主。”
“我主特命在下前来向陛下递交表书!”
说着,自怀中取出孙权亲笔手书,双手呈上。
刘备闻言,目光微闪,审视着赵咨,眼中闪过一丝难以捉摸之色。
大堂内众人也皆是一愣,未曾料到赵咨竟会突然说出此等言语。
闻听此言,岳飞不禁眉头紧锁。
没想到孙权竟会向陛下上表称臣?
一旦陛下应承下来,那江东明面上便成了蜀地的一部分。
倘若如此,那陛下再行伐吴便将师出无名。
若依旧强行伐吴,那伤害的便是名义上的大汉子民矣。
若是不接受孙权称臣,那么便将有失仁主之名。
日后周围蛮夷小国在面对大汉时,便会顽抗到底,不会选择归降或称臣。
孙权此举乃为阳谋,不可谓不高....
刘备沉默片刻,冲马良点头示意。
马良会意,上前自赵咨手中接过手书,上前递向刘备:“陛下,请!”
刘备伸手接过,缓缓将之展开,便见其上所书:
“臣孙权,叩拜大汉皇帝陛下:”
“昔者,曹操肆虐,意图篡汉,天下汹汹,民不聊生。”
“幸得陛下与臣并力抗曹,保全大汉之基业。”
“然世事如梦,风云变幻。”
“臣一时不察,误听奸言,致有上表曹丕之失。”
“致使江东之地有违大汉天威,臣心惶恐,日夜难安。”
“今臣幡然醒悟,深悔前非。”
“特此昭告天下,江东不再臣属于曹贼,誓与大汉共存亡。”
“曹丕篡汉自立,实乃大逆不道之举。”
“臣身为汉室之臣,理应诛贼讨逆,以复汉室之基业。”
“然臣孤掌难鸣,力薄势微,恐难以独当曹魏之大军。”
“故臣特此上表。”
“愿率江东六郡之地,士民百万之众,归顺大汉,共谋伐魏大计。”
“乞陛下怜悯收纳。”
“臣知陛下乃仁德之君,定不会因臣之过往而弃之不顾。”
“臣愿为陛下前驱,誓死效忠,以报陛下之恩德。”
“望陛下明察秋毫,赐以恩准。”
“臣孙权,顿首再拜。”
刘备看罢,将手书按于案几之上,目光深邃的望向一处。
堂内众人皆屏息以待,气氛凝重。
“赵使者,孙权既愿归顺大汉,朕心甚慰。”
“然此事干系重大,朕需仔细斟酌。”刘备收回目光,看向赵咨,缓缓开口。
赵咨心中虽急,但也知道此事不能操之过急,躬身一礼:
“陛下所言极是。”
“在下愿在此等候陛下明诏,愿陛下早日定夺。”
刘备微微颔首,冲堂外大声道:“来人,领赵使者前往馆驿歇息。”
赵咨再行一礼后,同步入大堂的一名侍卫转身离去。
刘备究竟会如何决定?
江东的命运又将何去何从....
待赵咨离去后,刘备看向堂内众将,沉声道:“诸位以为如何?”
众将闻言,不由低声议论起来。
“孙权此次向陛下上表称臣,似乎不像是假的,感觉可以应承下来。”
“你了解孙权吗?孙权此人狡诈无比,岂可轻易相信?!”
“不错,依我看孙权此次不过同上次向曹丕称臣一般,故技重施而己!”
“不过也不排除真的可能....”
“.....”
“不知鹏举以为如何?”刘备将众将的议论之言尽数收进耳中,看向岳飞。
岳飞抱拳:“陛下,孙权此人反复无常,不可轻信。”
“江东之地,物产丰饶,兵精粮足,他岂会轻易归顺?”
“此必是权宜之计,望陛下明察!”
马良点头:“鹏举所言极是。”
“孙权此举或许是为了缓和我军攻势,以便其整军备战。”
“陛下当谨慎对待,切勿中了孙权之计。”
刘备闻言,沉默不语。
其心中明白,岳飞与马良所言不无道理。
孙权此人,确实难以捉摸。
不过眼下孙权既己上表称臣,若严词拒绝,恐将.....
见刘备不语,知晓其心中所忧,岳飞上前抱拳一礼:
“陛下何不效仿曹丕之法对待孙权。”
“效仿曹丕....”刘备略带疑惑的看向岳飞,有些不确定的问道:
“赐封孙权为王?”
岳飞轻轻摇头:“陛下可让孙权,将长子送来公安加以赐封。”
“若孙权不允,那陛下便可以此回绝孙权。”
“若孙权允之,那陛下便可以孙登为质,迫使孙权真正归降大汉。”
“若孙权就此放弃孙登,陛下便可以欺君之罪继续伐吴。”
马良赞道:“鹏举之计甚妙。”
“如此,既可试探孙权诚意,又可为我军争取主动。”
闻听岳飞此言,刘备轻叩案几,心中暗忖:
孙权称臣之事,究竟是真是假?
若其真心归顺,大汉江山便可更加稳固。
若其假意归降,企图缓和攻势,那自己便需谨慎对待。
岳飞之计,虽可试探孙权诚意,但也可能激怒孙权,使其破釜沉舟,与曹魏联手对抗大汉。
如此,大汉江山便将陷入危险之境!
这一步倘若行差踏错,后果将不堪设想....
刘备的目光在堂内众将身上扫过,最终落于岳飞身上,悠悠道:
“鹏举之计,确有可取之处。”
“然孙权此人,非比寻常,他若真心归顺,我大汉自当接纳。”
“若其心怀叵测,此举恐将激其反叛,引狼入室。”
“然而!”刘备话锋一转:
“孙权亦非愚钝之人,他必知我军之意。”
“若其假意应承,暗中与曹丕勾结,那我军便将腹背受敌,危矣!”